艺术品市场受全球经济波动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大陆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呈现显著萎缩态势。2024年以来,内地拍卖行普遍面临资金回流困难、藏家观望情绪浓厚等问题,部分机构被迫缩减拍品规模或暂停专场拍卖。市场分析指出,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高净值人群投资意愿下降,加之政策调整对艺术品流动性形成一定制约,大陆市场整体交易量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0%。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艺术品交易市场逆势升温,成为全球中国艺术品交易的核心枢纽。2025年秋拍季,香港各大拍行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中国嘉德香港“映水藏山——宫廷艺术”专场中,清乾隆紫檀瑞果纹宝座以1185万港元成交,斗彩“福寿双全”葫芦瓶以898.35万港元落槌;保利香港春拍一条43颗帝王绿翡翠珠链以3600万港元高价成交,单件贡献全场80%成交额。数据显示,香港现当代艺术板块成交额占比超40%,张大千、傅抱石等名家作品持续引发竞拍热潮。
![]()
香港市场的火热源于多重优势叠加:其一,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跨境金融与离岸贸易便利化吸引国际资本涌入;其二,西九文化区汇聚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M+等全球性场馆,形成“仓储-修复-展览-交易”全链条生态;其三,零关税政策与法治化环境为艺术品流通提供保障。专家指出,香港正通过“艺术+金融”模式巩固其亚洲艺术品定价中心地位,而大陆市场则需通过政策优化与生态重构寻求突破。这一冷一热格局,折射出区域经济韧性与市场结构的深层差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