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影视的乱象,终结了吗?
流量演员的争议,消弭了吗?
在林永健上热搜之前,这些问题,似乎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
![]()
沉闷的国庆档并没有掩盖国产电影的问题,国剧的质量和口碑,也还远远没有达到巅峰时期的水准。
现如今,虽然我们在网上很少看到对“烂剧”的吐槽,但真正的乱象,其实远未消除。
作为从业者,老戏骨林永健对这些现象,认识很深。
![]()
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精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精准指出了当下国产影视作品存在的问题。
他批编剧,批作品,批流量,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却戳中了当下影视创作里的所有痛点。
在皮哥看来,林永健的这番话分量十足。
他本人见证了中国影视行业从粗放式发展到工业化进程的全过程,也目睹了近十年来创作生态的逐渐变质。
其实,林永健点出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
远的不看,只看这三年,虽然有些问题已经鲜被提及,但依旧严重。
国产影视圈和演员的乱象,并不止于此。
借着林永健这篇文章,皮哥想和大家聊一聊,目前国产影视存在的一些乱象。
什么时候这四大乱象可以根除,什么时候,我们就能看到晴天了。
01、编剧不接地气,剧情悬浮成灾,观众看不下去
国产编剧脱离群众,脱离社会,脱离现实生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虽然在大家的质疑和批评中,悬浮剧情有所减少。
但这并不意味着,林永健口中“悬浮”的消失。
事实上,哪怕从近三年的影视剧,甚至一些央视的大剧中,我们也不难找出此类例子。
![]()
比如去年年底的《故乡的泥土》,有些情节就算典型案例。
这部剧展现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北无极的农村生活,结果开播没几集就翻了车。
问题出在哪?因为编剧几乎压根就没扎根河北农村做过功课。
剧中有个关键情节,是男主角纵火后跳入滹沱河逃生,追赶的人都以为他被淹死了,救援队沿着河流找了几十里地都没找到尸体。
![]()
听起来挺惊险,可熟悉当地情况的观众应该知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滹沱河无极段,根本就没水。
早在1958年岗南和黄壁庄两大水库修建了后,下游河段就变成干河滩了。
![]()
这事儿《北京日报》都有报道证实,70年代后期开始,这一带就是一片沙滩,淹死人是不可能的。
这也让剧中安排的渔夫河边救人的情节成了无稽之谈。
除此之外,剧中还有男主一夜之间沿着铁路线行走六十多公里,从藁城走到土门关的情节。
这体力,基本比肩马拉松冠军了。这些基本常识性的错误,只要稍微做点实地调查就能避免,可最后还是上了银幕。
![]()
除此之外,此类悬浮剧情,都市剧是重灾区。
去年的《凡人歌》虽然口碑不错,豆瓣有7.7分,但在对几个角色的设置上,依旧充斥着误读。
剧中三个男主角的人设听起来挺接地气,有公司高管,有大厂程序员,也有公务员。
![]()
这三个人设单拎出来哪个不是人中龙凤,可编剧硬要让他们过得压抑,于是出现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情节。
男主角那伟税后月薪三万五,全款买了宝马5系,还让老婆辞职当全职太太。
![]()
结果转头就说自己缺钱,他们一家每月开销三万一,却能拿出八十万填坑,五十万全款买车。
这到底是“因剧情”缺钱还是炫富?实在看不明白。
公务员沈磊,在北京工作十年,跟老婆一起只有二十万存款,一直租房住,连公租房都不申请。
![]()
收入不说,北京公务员十几年的公积金,都至少让他能在房租上不用这么担心劳累了,怎么可能穷成这样。
为了制造矛盾冲突,剧中几个人物普遍都有这样的问题,让人很难沉浸其中。
相较而言,中医题材的《后浪》本来是个挺新颖的选题,结果拍得更为离谱,到处充斥着对普通人的刻板认知。
![]()
最让人无语的是,赵露思演的外卖员孙头头因为客户退单,居然直接把外卖扔到客户头上。
![]()
现实中外卖员和顾客确实有矛盾,但能做出这种极端行为的,基本上也就告别“正常人”的范畴了。

而且她这样做了,还能继续当外卖员乐呵呵送外卖,让人不太能理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