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灰兔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本周末,XTERRA在张家界武陵源的越野赛即将拉开帷幕,但今年的赛道上,人们将不会看到卫冕冠军程宇超的身影。去年,他在这片奇峰峻岭中拿下了50公里组别的冠军。
今年,他的“返场”地点选在了太湖西山岛,XTERRA的另一场赛事,太湖越野挑战赛。他报名了55公里组别,妻子女儿则报了8公里的亲子组,一家人共同去体验西山岛的赛道。
“我比较喜欢体验不一样的赛事,感受不一样的风景和文化,很少连续参加同一场比赛。”程宇超在采访中坦言。对于这位冠军而言,“返场”的意义显然不在于卫冕,而在于生活的另一面:越野跑不必总是精英竞逐的赛场,也可以作为家庭的亲子体验。
![]()
退赛UTMB
今年9月,在霞慕尼UTMB的赛道上,程宇超跑得很快。
他参加的是TDS组别,赛道全场145公里,爬升接近10000米,是UTMB中难度最大的组别之一。为这场比赛,程宇超足足在酷热的杭州准备了4个月,不是为了名次和成绩,而是出于全力以赴的心态,背后的坚持和付出的汗水难以想象。“前54公里,我才跑了6个小时不到,还是挺快的,”他回忆道,“比柳鹏(同组的职业选手)慢了六七分钟。”赛程过半,他依然处在极具竞争力的位置。
![]()
▲程宇超在TDS的赛道上
比赛时间来到14小时37分,距离出发点94.8公里。在Beaufort换装点,程宇超停下了脚步。不同于其他选手的匆忙补给、整装再出发,他做出了一个让旁人难以理解的决定:退赛。
他没有受伤,身体机能也未出现严重预警。“膝盖周围的肌肉出现了状况,疼痛感较强”他坦言,但这种痛苦,更多是源于身体的疲惫,而非伤病。他清楚,按他当时的成绩,完赛并非难事。“就算睡一觉,睡两觉我都能完赛。但是我觉得就没有那么享受了。”
按照惯例,这是一个需要咬牙坚持的时刻。
在退赛前,他独自在赛道上走了一个小时,进行了一场与自己的对话。剪掉号码簿的那一刻,他给家里人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太太和女儿还在鼓励他不要气馁,宇超和孩子说:”爸爸为了这场比赛付出了4个月的努力,最终还是没能完成,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一定能获得大部分人眼里的成功,你在未来人生路上,一定也会有这样的遗憾。“说完,他的眼泪就有点止不住了。
“我爱上越野跑,是它给我带来了自由、放松和快乐,”程宇超语气坚定,“我不能被那些包袱所束缚住。我不能因为花了很多钱,花了很多时间来到这里,就要跪着把它跑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体验,最美的风景我也看过了,氛围我也感受到了。所以我很快就做了决策。”
![]()
▲西班牙阿兰谷by UTMB越野赛,也是程宇超跑得非常快乐的比赛
在“完赛”这个巨大的惯性面前,他选择“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在终点线前几十公里的地方,程宇超的UTMB结束了。
![]()
山野与大厂的双重人生
程宇超的日常生活,被一条清晰的时间线分割开来。
早上9点以后,他是互联网大厂里的一名员工。履历表上,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先后就职于腾讯、阿里,自己创过业,现就职于亚马逊,每一站都是外人眼中比较卷的行业,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和巨大的项目压力是他的日常。
而每天清晨6点到8点,则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时间。这个时间段,他总是会出现在杭州西湖群山之中。“我每天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也就早上这两个小时,”他说,“我就把这两个小时当成精神上放空的机会,享受在山野的自由。可以帮我排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摘掉耳机在没有人的林子里你能想清楚很多事,甚至很多工作上的决策都是在这时候做的。”
![]()
▲程宇超背着越野包,在秦岭深处的探索
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严肃跑者。至今,他几乎不跑路跑,也从未参加过一场城市马拉松。他对这项运动的热爱,起点和终点都纯粹地指向山野。
2016年,他身边有同事在分享一个越野赛,他“懵懵懂懂就报了一个名”。那是一场名为“问道杭州”的小比赛,如今早已停办。但那场比赛,让他第一次了解到自己生活的城市,原来蕴藏着如此丰富的山地资源和户外文化。
“因为那场比赛,我爱上了杭州的山野,也因此爱上了这座城市,”程宇超说,“就一发不可收拾,在这里定居了。”在宇超看来,杭州山融于城,城融于山。
![]()
▲程宇超日常训练的杭州茶田,来到XTERRA太湖越野挑战赛,他将置身同样穿越茶园的赛道。
为了让这份热爱更加触手可及,他把家安在了杭州最大的临山社区——和家园。“从家门口出去就能上山,”这种近水楼台的便利,让他得以将山野彻底融入自己的生活。每周80到100公里的跑量,几乎全部在山上完成。
这种热爱,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家庭。他的妻子本身就是户外爱好者,在孩子出生前,两人每年都会有一次长距离徒步,曾一起徒步过新疆、意大利多洛米蒂和尼泊尔很多顶级徒步路线。而他的女儿,也从小跟着他上山,“周边的山大大小小的登过好多回”。去年,甚至在他自己组织的少儿越野赛里,女儿拿到了季军。
![]()
文化背后的品味
程宇超的参赛地图,更像是一份旅行心愿单。
![]()
去年,他之所以报名XTERRA张家界武陵源站越野赛,初衷依然简单:“没去过张家界,想当作一个旅游的目的地。”
程宇超并非为夺冠而来,但每一场比赛都会全力以赴。比赛中,他很顺利地拿下了XTERRA张家界武陵源站50km组别的冠军。然而,比奖杯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比赛的赛道和其呈现出的品味。
![]()
▲获得XTERRA张家界武陵源站50km组别冠军的程宇超
“赛道曲径通幽,几乎没有游客。”他如此描述在张家界奔跑的感受,““很多是古道,因年久失修对新手有一定挑战,但看得出来这是组委会精心设计和专门整修维护过的。因为人迹罕至,风景才特别优美。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段盘山横切路段,我身处《阿凡达》电影里一模一样的奇特高耸山峰之上,幻境一般,全程都沉浸式地在这种原始自然环境里奔跑,体验实在是太棒了。””
这份沉浸感,不仅来自赛道风光,更来自比赛之外。“在国内越野跑快速发展的几年里,许多赛事比拼的什么?谁的出发拱门更气派,谁的完赛包更值钱。”程宇超说,“我觉得这有些走偏了。”
XTERRA张家界武陵源站的比赛,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比赛很好的融入了在地文化,”他回忆道,“赛前那一天晚上,比赛现场能够把当地的民俗乐器、民俗文化的一些内容,通过表演呈现出来,我觉得它对当地文化很用心在钻研。”
![]()
“除了赛道上所感受的风景,还有赛前赛后的活动,展览,能让我了解到张家界的文化,土家族的文化。我觉得这个是要有功力的。”在程宇超看来,文化背后其实是品位。“有好的品味,你才能输出好的文化,输出好的审美,输出好的赛道,输出好的保障和体验。”
这种对文化的看重,也与他另一重身份的理念相契合。程宇超工作之余,也是亲子户外社群“绿野山中”的创始人。
最初,他和社区另一个户外狂热爱好者周立只是想带着自己的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但慢慢地,身边的家庭也开始加入进来,三年的时间里,他俩各自有了一个社区公益登山组织,定期带领社区里的家庭一起爬山徒步。
![]()
▲程宇超给孩子们普及登山杖的用法
随着社群的逐步壮大,程宇超开始尝试组织一些更具规模的活动,例如少儿越野赛,或者带领亲子家庭前往更远的地方。由此,“绿野山中”这个亲子户外社区应运而生。领队天团也达到了25人,程宇超说,这些领队都不是招募来的,而是大家都是自发的从社区到户外,因为热爱聚到一起。程宇超最看重的就是每个领队身上的责任心和大爱,他们每周都会组织公益性质的社区亲子徒步活动,同时一直传播正确的户外文化,倡导无痕山野的环保理念。
![]()
▲每年组织的和家园社区少儿越野赛
孩子们的活动版图不断扩大,从杭州近郊的徒步环线,到省外的秦岭、新疆、四姑娘山,再到国外的汉拿山、麦理浩径,以及尼泊尔。当然,这样的活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呈现出清晰的进阶路径。
▲图一:在杭州的茶田教授孩子们上下坡技巧,图二:和孩子们去秦岭之巅终南山,图三:香港麦理浩径
很多孩子都是从社区的公益徒步开始,逐步能走的时间更长,然后挑战杭州经典的“标毅”路线——“能一天把标毅走完的孩子,其实体能都不会有问题,”程宇超说,“这是检验孩子体能的一条线,当然,在户外体能只是最基础的,需要给大家传播的还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风险管理意识,装备正确使用,还有正确的户外礼仪和认知。大家推着我们走,我们也开始尝试带进阶的孩子们去接触更多元更复杂的户外环境 比如四姑娘山高海拔攀登,秦岭多日徒步,香港麦理浩径徒步等。”
尼泊尔,则是这条进阶之路的顶峰。
![]()
从西湖群山走到尼泊尔
程宇超在接触越野跑前,也是徒步的狂热爱好者。他七八年前就曾和太太去过尼泊尔徒步ABC,那时他们的孩子刚出生。今年国庆,是绿野山中组织的第三期尼泊尔亲子徒步,这一次,他带上了自己的女儿,“这种感觉特别好,重回故地,然后带着孩子去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他们没有选择大热的ABC路线,因为“人太多” 。他们选择了一条新开发五六年的路线——马蒂大本营(Mardi Himal)徒步线。
![]()
▲“绿野山中”小队在尼泊尔徒步驿站里的合照
“ABC是在下面峡谷里面走,Mardi其实是在它的路线上面,在它的山脊上行走,”程宇超解释说,“它会有山脊上面的那种更壮观的开阔的景色,而且离鱼尾峰更近。” 他介绍说,此外,这条路“小众”,更适合亲子体验。
冲顶Mardi大本营的那天,是对所有人的考验。单日徒步16公里,爬升1600米,海拔从2900米一路攀升至4500米。更糟糕的是,他们遭遇了狂风大雨的恶劣天气。
一个11岁的男孩,给程宇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有很强的毅力和冲动,就是一定要到大本营,”程宇超回忆道。在大风大雨里,男孩咬着牙,埋头一个劲儿地往前走。
![]()
▲在尼泊尔徒步,孩子凝望着远处的鱼尾峰
程宇超远远喊了他一声,“OK吗?” “他回复我的声音很弱,” 这个回应让程宇超立刻警觉起来。他停下来,走到男孩身前,面对面交流。 “你现在状态怎么样?体感如何?”程宇超问。男孩坦诚地说,“有点冷,如果再来一个坡的话,我可能就爬不动了。”
程宇超的判断非常果断:“你得放弃,你现在就得回头。因为你还得留着体力回家,你得安全回家,你不能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把你自己的体能和所有的能量全部耗尽。”
男孩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听从了建议。当他回到客栈,喝上一杯热可可后,男孩也承认,当时的情况其实是危险的。他当时戴着手套,但手已经被冻得通红。
那天,没有一个孩子成功登顶 。程宇超的女儿也在 4150 米的地方下撤 。程宇超说,女儿从小跟着他户外, “ 特别能吃苦 ” 。这次徒步,女儿和一位来自深圳、比她大三岁的姐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每天在一起苦中作乐,虽然很辛苦,但是两个人走在一起相互鼓励,这也是团队能给孩子们带来的另一个层面的价值:友情和链接。”
![]()
太湖边的返场
程宇超之所以能够在繁忙的工作和训练之余,如此投入地去做“绿野山中”,背后有一个更深层的动因。他看到了国内外山野文化的巨大差距。在霞慕尼跑步时,“所有徒步的人,他都会停下来给你主动让道,给你喊一声加油。”而在国内,很多人都会抱着诧异的目光看着你:‘小伙子你膝盖没事吧?你在干嘛?”
他认为这种差距至少有五十到一百年。“所以这也是我们想去坚持做少儿户外的理由,”他说,“我想从这一代开始培养,把好的文化,好的认知,从这一代开始灌输给他们。”
![]()
▲今年,程宇超一家三口在尼泊尔的合照
这个宏大的愿景,最终落实在了他与女儿的日常互动中。就在程宇超女儿的小天才手表里,“加了二三十个在户外认识的朋友”。这些在山野间结下的友谊,或许就是他播下的那些种子,最先生根发芽的模样。
今年,再次选择XTERRA的赛事,便是这种理念的延续。对程宇超而言,去年的张家界之行已经验证了这个品牌的“品味”,他相信,这个赛事能提供他所追求的那种高质量的、融入在地文化的“体验”。
“我是江苏人,我是宜兴人,去苏州的话就相当于回家了,”他笑着说,“我也没去过西山岛,想去看看。”
探索一个未知的目的地,这符合他一贯的参赛逻辑。但拍板的临门一脚,来自他的女儿。
“我跟女儿商量,她说想去,”程宇超模仿着当时的对话场景,“然后说让妈妈也跟着她一起,他们就一拍即合,报一个亲子组。”
就这样,55公里的个人挑战,和8公里的家庭同游,被写进了同一个周末的日程里。对程宇超而言,行动本身就是答案——他选择参与XTERRA的赛事,正是因为认同其将在地文化与赛道体验深度融合的品味。这与他坚持热爱和践行亲子户外的初衷一致:让运动回归体验本身,让山野成为连接家庭的纽带。■
![]()
投稿、应聘兼职作者,请联系
trailrunner@126.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