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钱是真的越来越难挣了,地主家余粮也不多了,就连向太、王晶这些有头有脸的大腕,如今也纷纷挤进普通人的赛道,做短视频开直播了。
在近期一个视频里,向太陈岚以《我一生最后悔的是,没早懂慈母多败儿》为醒目标题,告诫粉丝千万不能溺爱小孩。
![]()
“慈母多败儿”这个教养话题,是以通俗易懂的古老训诫,迎合大众早已潜移默化的认知舒适区。
非常符合向太为塑造亲和力,渐渐懂得流量密码是无限向下兼容的精明。
但。
如果你真的看过这个视频,如果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你就会知道:
向太的话,不要信,因为这一次她真的说错了。
她小儿子向佑的问题,不是溺爱的问题,而是另有深意——
02
原视频中,向太是这么说的——
小儿子向佑小时候曾向心理咨询师抱怨,说父母都偏袒哥哥向佐。
![]()
![]()
但向太自觉,对两个儿子的爱是一模一样的。
从小他们就拥有一模一样的家庭背景、教育条件和父母之情。
学网球也好,学游泳也好,学任何才艺也好,向太都是找全港最好的教练和老师,来一起教兄弟两个。
![]()
![]()
![]()
结果是:
向佐游泳拿了冠军,网球打了冠军,而向佑就知道浑水摸鱼,干啥啥不行。
兄弟俩都去英国读书,向佐一个月的话费2000块,都是打给父母的,向佑一个月能花两万,没有一个是打给父母的。
![]()
![]()
向佑脾气还特别差,总是忍不住动怒动粗。
2016年那件轰动全港的丑事,就是例证:
向佑恐吓殴打出租车司机,把人家打得鼻梁、脸、后颈都受伤,还叫嚣着:
“你知不知道我是谁,我是向华强的儿子,(向华强)就是全香港最大家族的龙头老大!”
向佑为此还吃了6个月牢饭。
![]()
向太提到的细节还有:
向佑很冷漠,不和父母交流;
回到家就知道要钱,要钱时态度特别好,拿到钱就消失;
明明在画画和读书方面都有天分,父母愿意给他提供最好的资源,甚至许诺他不用赚钱,好好画画就行,但他就是不好好干;
开餐厅,开宠物店,干什么倒闭什么,统统关门收场……
![]()
![]()
向太还说到这样两个细节:
·第一:
向佑总想走捷径,凭自己的本事一朝发财,以此来证明他很聪明。
![]()
![]()
·第二:
从小时起,凡是向佐不会做的事情,比如打游戏,向佑就特别感兴趣,钻研就能做得特别好。
![]()
![]()
向太本想通过这些细节力证“向佑这个败家子其实很聪明,就是不干正事”,而我恰恰是从这些细节里,洞见向佑最大的问题——
不是溺爱,而是在比较的恶意里,陷入了漫长且迄今没有治愈的自暴自弃里。
他一直在向父母索要肯定。
他一直在向父母证明自己,
他一直在父母和自我的比较中,把哥哥当成了今生的假想敌。
他所有的叛逆、搞砸、暴脾气、故意伤人、恶意花父母的钱、做任何事儿都内驱力不够,本质上都是他渴望被看见。
![]()
准确地说:
他想在父母那里证明自己比哥哥强,但因为他内心里储藏了太多的恨和无助,加上外人“你果然就是不行”的诅咒,他就在习得性无助的失败里,变得越来越糟糕。
而“糟糕”,本质上就是以极致破坏,引发他人的特别关注。
38岁的向佑,迄今始终没有走出的心理误区,是小时候那个向心理咨询师抱怨“父母只会偏袒哥哥”的小孩的愤愤不平。
可惜的是,向太看不到这一层。
而网友也在“慈母多败儿”的盲目认同里,不断巩固自己“就是不能太惯小孩”的陈旧认知。
这,是不对的。
这,才是我今天想掰扯清楚的认知——
03
★第一,不是溺爱,只是妒忌。
溺爱,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偏袒中毫无底线地满足小孩的一切需求。
但在向太的分享里,她一再强调的是给了两个小孩同等的机会和资源——学什么,都找一样的最好的机构和老师。
也就是说,身为父母,她没有特别溺爱谁。
但她不知道的是:
恰恰是她把天赋、性格和能力都不同的两个孩子,放到同一个机构、同一个名师、同一个项目的雷同竞争里,才引发了兄弟间的微妙且持久的恶性竞争。
向太或者说向太这样的父母,并非有意的,甚至他们很多时候恰恰是为了一碗水端平。
他们忽略的是:
想赢得父母偏爱和认同,是小孩子的天性。这种向父母邀功的竞争,会让统一考核体系下亲兄弟或亲姐妹,不由自主地跌落妒忌的恶意中。
如果父母又总爱说“明明是同一个老师,你哥拿了奖,你为啥什么都没拿”,比较弱的那个孩子,就会在自信心不断受挫中,恨上比较强的那个孩子,并活成他的反面。
这,也是向佐特别瘦特别爱健身,而向佑一直胖一直不运动的真相——他活成哥哥反面,就是对哥哥最大的报复。
![]()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她30多岁了竟然不会骑自行车。
她不会骑自行车的真相,是小时候和姐姐一起学骑车,姐姐骑得又快又好,她怎么学也学不会,被妈妈骂“笨蛋”还打了头,从此后她就再也不摸自行车。
这,就是我想和朋友们分享的第一点:
为人父母,尤其是多子女家庭的父母,要洞见孩子们之间也有竞争和妒忌,然后尽量尊重每个小孩的不同,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不要把他们放到同一个评价体系里。
尤其是不要贬损较弱的那个小孩。
★第二,搞砸一切,只为得到爱。
恰恰是,家庭中比较弱的那个小孩,在父母不断贴标签的心理失衡中,陷入了恶意和妒忌,那他必然在扭曲心理下,开始不断搞砸事情——
有天赋的事情,他会搞砸;没有天赋的事情,他搞得更砸。
为什么?
当一个人内心里郁结了太多想要证明自己的恨时,他的动作就会在过度用力中不断变形走样,把事情搞砸。
搞砸一次、两次、三五次后,他就会在自我否定和父母评价中,陷入“我真的不行”挫败感里。
他越挫败,他就越恨那个比他强的兄弟姊妹。
他内心越恨,他的言行就越走样,就把事情搞得越砸……
他就这样跌落“不争气”的恶性循环里。
不信你可以对号入座地想想你身边那个被贴上“坏小孩”的孩子,是不是如此?
但跳出来,升维去看——
那个不断搞砸的小孩,不过是想找到自信的自己,想得到父母的肯定,想被周围人喜欢。
只是他没有摆脱心魔,也没有找到方法。
![]()
看透这一点儿,你就会明白,向佑就连打人都叫嚣“我是向华强儿子”的真相:
他就是要在极端中,搞票大的,让父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儿子,让父母看见他。
多么可悲啊。
他明明是想成为父母的骄傲,但他却在动作变形里,一再让父母的脸面扫地。
这,是我今天想分享的第二点:
你的小孩总是搞砸事情给你出丑,他只是在吸引你的注意。
如果你暴跳如雷,打压辱骂他,就上了他的圈套——他今后会以更多丑事,来引起你的关注。
你若能冷静下来,缓慢接住他的恐慌和自卑,看见他内心最深的渴求,在日常生活中给他更多看见和陪伴,他就很快蔫下来。
你真的爱他了,他就柔软了。
这就是家庭关系著名的“接纳法则”:
你接纳什么,什么就消失;你抗拒什么,什么就强悍。
★第三,堕落的本质,是太委屈。
因为写这篇文,我找了几张向太一家人的照片。
大家来一起看看:
![]()
![]()
![]()
在所有照片里,向先生、向太和向佐,都是紧密在一起。
唯独向佑像个局外人,不管他的表情是开心还是严肃,他的肢体语言告诉我们——他和父母、哥哥始终保持着距离。
这就是这个家庭关系的画像:
向佑,是最孤独的那个人。
这也是他肥胖和堕落的真相——
当一个人长期内耗,压力巨大,匮乏自信时,他就会大量摄取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确定感——食物的抓取和喂养,让他找到了可控感。
不信你可以想想你自己,是不是越是恐慌痛苦的时候,越暴饮暴食;越是自信平和的时候,越饮食自律。
过度肥胖,一味下坠,都是内心恐慌的外在显化。
这,是我今天想分享的第三点:
那个搞事精的小孩,才藏着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成长课题。
如果你的小孩是个过度肥胖、极其不自信的人,你要做的不是骂他,而是察觉他是不是内心受损,想办法陪他找回生命的主动权。
最后,我还要补充一点——
04
我虽然洞悉向佑的孤独处境,但我并不一味同情他。
准确地说:
我不同情已经成年还自甘堕落的任何人。
一个成年人,尤其是一个30+的成年人,最该习得的认知是:
父母都是不完美的,他们也有创伤和狭隘;
人性都是有些势利的,亲人也会慕强欺弱;
兄弟姊妹也是外人,我们终其一生是接纳自己;
想要别人对我们刮目相看,我们要自个成全自个……
不要沉溺于过去的伤害里骂天骂地、害人害己,要大步向前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在新的创造体验里,找到新的路径方法,活出新的自己。
你无畏无惧地强大了,曾经的伤疤自然愈合成一朵花。
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