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亳州“无感互认” 何以出圈

0
分享至


“以前养老金认证,好多年龄大腿脚不方便的老人都得家人陪着,一排队就是大半天。现在好了,认证免了,养老金每月自动打到卡上。”10月10日,亳州市谯城区花戏楼街道桑园社区居民王龙亮一见到记者,便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63岁的他,于2022年退休,每年一次的养老金认证时间比较集中,智能手机操作又不熟练,线下认证排起的长队一度让他吃不消。变化发生在2023年,“零跑腿”“无感知”的新体验,让他足不出户就能领取养老金。

以中医药闻名的亳州,正凭借着这项“无感互认”改革不断出圈。

2023年以来,聚焦群众领取社保待遇和惠民补助资格认证难题,亳州市以法治思维重构待遇领取资格认证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无感互认”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从“坐门等人”向“数据找人”“上门服务”转变。

“无感”即认证数据由系统智能化比对、精准化识别,实现从“群众自证”到“数据佐证”的转型,对群众全程无扰;“互认”即拓展认证结果到高龄津贴、计划生育扶助等10个部门22项民生资金领取事项,实现“互认共享”,让群众彻底告别“多头跑、重复证”。

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梅言介绍,通过数据共享融合与业务协同联动,全市累计归集50个渠道4530万条数据,建立了数据分析模型和认证算法,解决了全市140余万名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群众“自证生存”的难题。

乘车、看病、买药、刷卡消费……这些日常行为数据被系统自动捕捉、智能比对,如何保障群众数据安全?“这项改革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法治思维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亳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宋健表示,当地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仅收集身份信息等必要数据内容,仅限资格认证使用。同时,完善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全流程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操作规范,印发《待遇领取一封信》《无感互认改革一张图》,加强法治宣传与风险提示,建立村级报送与举报奖励机制,严厉打击欺诈骗保等违法行为,守护社保基金和财政资金安全。

改革既给全市百余万名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也给基层工作人员松了绑。谯城区薛阁街道幸福社区社保专员王书丽坦言,“无感互认”改革实施后,社区只需要上门梳理数据无法比对的人员即可,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辖区居民。

据统计,“无感互认”改革节约了当地约80%以上的行政成本,减少了基层90%以上的工作量,累计安全发放资金158亿元,追回违规资金78.98万元,实现资金安全与便民服务的“双赢”。

目前,亳州“无感互认”改革已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公示项目,并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列为典型案例,上海奉贤区等多地前来学习。

“这项改革通过依法、有序共享数据,让广大群众在‘无感无扰’中享受‘有感服务’,既体现了法治政府的治理精度,更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民生温度。”宋健告诉记者,亳州市将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从“单项突破”向“全域提升”迈进,让更多法治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为亳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来源:安徽法治报

记者:周莹莹 常振龙

安徽省司法厅出品

欢迎投稿到邮箱sft7000@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安徽司法 incentive-icons
安徽司法
打造指尖上的法律服务平台
10618文章数 256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