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窗外的梧桐树叶被秋风染成了金黄色,一片片地往下落,给这个位于城市一隅的老旧小区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地毯。陈建国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龙井茶,目光却穿过袅袅的茶雾,落在了墙上那张已经有些泛黄的全家福上。
![]()
照片上,他和蔼地笑着,妻子李秀梅依偎在他身旁,两个儿子,陈风和陈浩,一左一右地站在他们身后。那时的陈风,不过二十出头,眉宇间带着一股不服输的英气,眼神清澈而坚定。而小儿子陈浩,则笑得一脸灿烂,嘴角咧到了耳根,透着几分被宠溺的顽皮。
一晃眼,二十多年过去了。
陈建国是靠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泥瓦匠,奋斗成小有名气的建筑承包商。他吃过苦,受过累,深知生活不易,所以总想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他眼光独到地在市郊拿下了几块地,盖了四栋漂亮的联排别墅。这四栋别墅,成了他一生奋斗的缩影,也是他心中最沉甸甸的财富。
两个儿子,性格却截然不同。
大儿子陈风,像他,沉默寡言,做事踏实肯干,从小就有一股子韧劲。高考时,陈风的分数只够上个普通本科,他二话没说,选择了离家乡千里之外的一所普通大学,学的也是最苦最累的土木工程。毕业后,他没有接受陈建国安排的“康庄大道”,而是选择留在打拼的城市,从建筑工地最底层的技术员做起。这些年,陈建国只知道大儿子很忙、很累,父子俩的通话,多半是他问一句“钱够不够用”,陈风回一句“够用,爸你保重身体”,然后便是长久的沉默。
小儿子陈浩,则更像妻子李秀梅,嘴甜,会来事,从小就懂得如何讨父母欢心。他学习成绩一般,大学毕业后,陈建国托关系把他安排进了市里一个效益不错的事业单位,工作清闲,待遇优渥。没过两年,陈浩就领着一个漂亮姑娘回了家,说是要结婚。陈建国和李秀梅高兴得合不拢嘴,不仅包办了婚礼,还把家里最大的一套房子给他们当了婚房。
婚后,儿媳孙倩很快就生下了一对龙凤胎,把老两口喜得见人就夸。陈浩夫妇俩也常常带着孩子回来看望他们,一口一个“爸”、“妈”,叫得比谁都亲热。孙倩更是八面玲玲,时常给李秀梅买些衣服、保健品,把婆婆哄得心花怒放。
在陈建国心里,天平是不知不觉间倾斜的。他觉得,大儿子陈风有能力,有魄力,就算没有家里的帮衬,也能自己闯出一片天。而小儿子陈浩,虽然工作稳定,但毕竟是死工资,要养两个孩子,压力肯定不小。他这个做父亲的,理应多为他打算打算。
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在陈建国心里慢慢发了芽。尤其是在他参加了几次老朋友的葬礼后,这种感觉愈发强烈。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有些事情,是时候提前安排了。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他要将名下的4套别墅,全部留给小儿子陈浩。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李秀梅时,一向没什么主见的李秀梅也犹豫了:“建国,这……这对陈风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好歹也是咱们的儿子啊。”
陈建国摆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妇道人家懂什么!陈风那孩子,脾气倔,有骨气,他不需要这些。你看他,在外面混得风生水起,听说都当上项目总监了,年薪几十万,还会看得上咱这几套破房子?反倒是陈浩,工作看着体面,实际上挣得不多,以后孩子上学、结婚,哪样不要花大钱?我们不帮他谁帮他?我这是为了他们好,你别管了。”
李秀梅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在这个家里,陈建国说一不二,她反驳了也没用。
几天后,陈建国找来了律师,拟订了一份财产赠与协议。然后,他给两个儿子都打了电话,让他们周末务必回家一趟,说是有重要的事情商量。
02
那个周六的下午,阳光很好,却驱不散陈家客厅里凝重的气氛。
陈浩和孙倩带着孩子早就到了,夫妻俩坐在沙发上,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期待。孙倩时不时地给公公婆婆添茶倒水,表现得比平时更加殷勤。只有两个不知情的孩子,还在客厅里追逐打闹,发出阵阵清脆的笑声。
陈风是掐着点到的。他风尘仆仆,脸上带着一丝疲惫,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脚上还沾着点点泥土,看得出来是刚从工地上赶回来。他一进门,就先跟父母打了招呼,然后摸了摸侄子侄女的头,最后才在单人沙发上坐下,安静得像一尊雕塑。
陈建国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沉默。他从茶几下拿出了那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推到了桌子中央。
“今天叫大家回来,是想当着你们的面,宣布一件事情。”陈建国的目光扫过两个儿子,“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我和你妈商量过了,决定把家里的这4套别墅,提前分给你们。”
听到这里,陈浩和孙倩的眼睛瞬间亮了。孙倩更是激动地握紧了丈夫的手,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陈建国顿了顿,将目光锁定在了大儿子身上,似乎在斟酌接下来的措辞:“陈风啊,爸知道你这些年一直在外面打拼,很辛苦,也很有出息。你现在是项目总监了,收入稳定,事业有成,爸为你感到骄傲。你弟弟陈浩呢,工作虽然稳定,但也就是个死工资,还要养两个孩子,负担重。所以,我和你妈决定……”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说出了那句早已在心里盘算了无数遍的话:“……决定把这4套别墅,全部留给陈浩。”
话音落下的瞬间,客厅里一片死寂。连孩子们的嬉闹声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李秀梅低着头,不敢看大儿子的脸。陈浩和孙倩则是一脸狂喜,但又极力压抑着,只是那不受控制上扬的嘴角,彻底出卖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陈风身上。
他依旧安静地坐在那里,脸上一丝波澜也无。阳光透过窗户,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一片阴影,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他就那样沉默着,仿佛父亲刚才宣布的,是一件与他毫不相干的事情。
“哥……”陈浩有些不自然地开口,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还是陈建国先沉不住气了,他皱着眉头,语气带着几分试探,又夹杂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陈风,这是家里的决定,你……没什么意见吧?”
陈风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上父亲的视线。他没有愤怒,没有质问,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委屈。他只是点了点头,然后拿起桌上的笔,翻开那份厚厚的赠与协议,在末尾的签字栏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陈风”。
两个字,写得遒劲有力,一如他本人。
签完字,他把笔放回原处,站起身,对着父母微微鞠了一躬:“爸,妈,没什么事的话,我先走了。工地上还有事,离不开人。”
“这……吃了饭再走吧?”李秀梅终于忍不住开了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不了,妈。赶时间。”陈风说完,又看了一眼弟弟陈浩,淡淡地说了一句,“恭喜你。”
然后,他转身,头也不回地走出了这个家。
高大而落寞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刺眼的阳光里。
客厅里,孙倩再也忍不住,一把抱住陈浩,喜极而泣:“太好了!老公,太好了!我们有4套别墅了!”
陈浩也激动得满脸通红,他看着父亲,感激涕零:“爸,谢谢您!我……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孝顺您和妈的!”
陈建国看着小儿子一家欢天喜地的样子,心中那仅存的一丝愧疚也烟消云散了。他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家的未来。
他甚至有些庆幸大儿子的“懂事”和“大度”。看,他不是一句话都没说就签字了吗?这说明他根本不在乎这点家产。
然而,他没有看到,妻子李秀梅正偷偷地抹着眼泪。她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哭,是心疼大儿子,还是为这个家未来的走向感到一丝莫名的恐慌。
03
自从那天之后,这个家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陈浩和孙倩一家,成了家里的常客。他们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回来,大包小包地提着各种营养品和新奇玩意儿,把老两口哄得眉开眼笑。孙倩更是把“爸”、“妈”叫得比蜜还甜,家里的家务活也抢着干,表现得像个无可挑剔的“模范儿媳”。
他们开始兴致勃勃地讨论着那4套别墅的未来。一套自己住,要怎么装修,换什么样的家具;一套留给儿子,一套留给女儿,提前为孩子的未来铺路;剩下的一套,他们打算租出去,每个月也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
陈建国听着他们的规划,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觉得,自己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小儿子的生活有了保障,他也就可以放心了。
相比之下,大儿子陈风,则彻底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除了逢年过节会打来一个问候电话,或者转来一笔不菲的“生活费”,陈风再也没有回来过。电话里的交流也依旧是那么简短,永远是那几句:“爸,妈,身体还好吗?”“钱够用吗?”“我这边挺好的,别担心。”
陈建国偶尔也会觉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会对着电话那头说:“陈风啊,有空就回来看看,家里……”
![]()
话还没说完,陈风就打断了他:“爸,最近项目赶工期,实在走不开。等忙完这阵子,我一定回去。”
“忙,忙,忙,你一年到头都在忙!”陈建国有些不满地挂断了电话,嘴里嘟囔着,“翅膀硬了,心里没这个家了。”
李秀梅在一旁听着,只是默默地叹气。她知道,大儿子不是心里没这个家,而是那个家,已经让他感到陌生和寒心了。她好几次想劝老伴,让他给陈风打个电话服个软,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了解陈建国的脾气,倔得像头牛,认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
陈浩和孙倩顺利地接收了4套别墅的产权,他们选了其中最大的一套,花了上百万,装修得富丽堂皇,像个宫殿。搬进新家的那天,他们大宴宾客,请了所有的亲朋好友,唯独没有通知陈风。
陈建国和李秀梅作为“上宾”出席了宴会。看着小儿子意气风发地在宾客间穿梭,听着亲戚们对自己“有福气”、“会打算”的奉承,陈建国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英明得不能再英明了。
04
自从陈风沉默地离开,这个家的天平,便在一种不动声色的状态下,彻底倒向了小儿子陈浩。
最初的几个月,一切似乎都如同陈建国所期望的那样发展。陈浩和孙倩确实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孝顺。他们不再需要父母催促,每个周末都会主动带着孩子回来,后备箱里塞满了给老两口买的各种时令水果和营养品。孙倩嘴甜,会说话,陪着李秀梅聊天解闷,把婆婆哄得笑逐颜开。陈浩则会陪着陈建国下棋、喝茶,耐心地听他讲那些重复了无数遍的创业故事。
老两口看着小儿子一家其乐融融,心中充满了满足。陈建国时常对妻子说:“你看,我的决定没错吧。卸下了生活的重担,阿浩整个人都轻松了,对我们也更上心了。”李秀梅听着,也觉得有道理,渐渐放下了对大儿子的那份愧疚。
然而,当4套别墅的产权变更手续全部办妥,当陈浩和孙倩花费巨资装修的豪宅终于落成后,一些微妙的变化,便如同水下的暗流,开始悄然涌动。
他们回来的次数,开始以一种合情合理的频率,逐渐减少。
第一个月,他们说:“爸,妈,新家刚弄好,要添置很多东西,还要跟设计师沟通,这个周末就不回去了。”陈建国和李秀梅表示理解,新房装修是大事,忙是应该的。
第二个月,他们说:“倩倩给孩子们报了个市中心的钢琴班,每周六日都要上课,来回路上就要花掉大半天,实在太折腾了。”老两口一听是为了孙子孙女的未来,更是连连点头,嘱咐他们别累着。
再后来,理由变得更加五花八门。“我们小区的邻居组织了一个亲子户外活动。”“倩倩单位的同事约我们去郊区泡温泉。”“我新认识了几个朋友,有个重要的饭局。”
这些理由听上去都无懈可击,充满了现代都市家庭的“正常”生活轨迹。陈浩和孙倩不再是刻意疏远,而更像是拥有了新的、更广阔的社交圈和生活方式后,自然而然地将重心转移了。他们不再是那个需要围着父母转的小家庭,而是摇身一变,成了别人眼中需要结交和仰望的“成功人士”。
陈建国和李秀梅开始感到孤独。偌大的老房子,常常一连几周都听不到孙子孙女的笑声。他们偶尔主动打电话过去,电话那头的陈浩或孙倩,语气依旧客气,但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忙碌和疏离。
“哦,爸,正忙着呢,回头给您回过去啊。” “妈,我们正准备出门呢,有什么急事吗?”
更多的时候,是李秀梅做好了他们爱吃的饭菜,打电话过去,想让他们回来吃,得到的回答却是:“哎呀妈,我们今晚约了朋友在外面吃西餐,您和爸自己吃吧,别等我们了。”
那种感觉,不是被嫌弃,而更像是被遗忘了。仿佛他们这对父母,连同这栋老房子一起,成了他们华丽新生活的背景板,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偶尔被想起。
陈建国心里开始泛起一丝苦涩。他开始控制不住地想起大儿子陈风。
他想起,无论工作多忙,陈风每个月都会雷打不动地往家里寄东西,有时是北方的特产,有时是新出的按摩仪。东西不贵,但那份惦记,却从未断过。
他想起,自己前年冬天犯了气管炎,咳得厉害。陈风不知从哪里听说了,连夜坐火车赶回来,默默地陪他在医院住了一周,直到他病情稳定才离开。走的时候,也没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叮嘱他按时吃药,注意保暖。
那个他认为“有出息、不需要家里”的大儿子,似乎总是在用最笨拙、最沉默的方式,表达着最深沉的关怀。而那个他倾尽所有去“扶持”的小儿子,却在拥有了一切之后,与他们渐行渐远。
后悔的情绪,不再是尖锐的刺痛,而更像是一团湿冷的雾,慢慢地,却又无孔不入地包裹住了他的心脏,让他感到一阵阵地窒息。他想念的,不是别墅,不是财富,而是一个电话就能把儿子叫回家吃饭的、最普通的温情。
05
转眼,就到了年关。
北方的冬天,寒风凛冽。窗外飘起了鹅毛大雪,给万物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浓,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空气里弥漫着迎接新年的喜悦。
这份喜悦,却丝毫没有感染到陈建国和李秀梅。往年此时,家里早就被各种年货堆满了,两个儿子就算再忙,也都会提前商量好回家的时间。可今年,这个家却冷清得让人心慌。
陈建国在客厅里来回踱步,最终还是忍不住,拿起手机,拨通了小儿子陈浩的电话。他心里既期盼,又有些害怕。
“喂,爸。”电话那头传来了陈浩的声音,听筒里夹杂着一些轻微的回声,但听起来还算安静。
“阿浩啊,”陈建国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和往常一样,“快过年了,你看……三十儿晚上,能带倩倩和孩子们回来吃个团圆饭吧?你妈念叨好几天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陈浩充满歉意的声音:“哎呀,爸,真对不住。我们单位临时接了个大项目,国外客户催得急,领导下了死命令,过年这几天全员都得加班加点赶进度,三十儿晚上肯定也得在公司过了。您看这事闹的……”他的语气听起来十分真诚,充满了身不由己的疲惫和无奈。
听到儿子是为了工作,陈建国心里那点不快顿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心疼。他太了解那种为事业打拼的身不由己了,自己年轻时不也一样吗?
“哦,哦,这样啊……”陈建国连忙说道,“工作要紧,工作要紧!既然是单位的事,那就没办法了。你跟领导好好干,别分心。家里没事,我和你妈俩人也一样过年。”
“爸,您能理解就太好了。”陈浩的声音听起来松了一口气,“您放心,等我忙完这阵子,过了年初三,我一定第一时间就带上老婆孩子,回去给您和妈好好拜个年,把这顿年夜饭补上!”
“行,行。那你自己也多注意身体,别太累了。”陈建国嘱咐道。
“知道了,爸。那我先不跟您说了,这边项目组又在叫我开会了。您和妈也过个好年!”
挂断电话,陈建国心里百感交集。他对着一旁满脸失望的李秀梅解释道:“阿浩单位临时有急事,过年要集体加班。唉,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容易啊。”
李秀梅叹了口气,没说什么,默默地转身进了厨房。
陈建国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心里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他越想越觉得心疼儿子。大过年的,别人都合家团圆,自己儿子却要在公司拼命加班,这得是多重要的项目啊。
![]()
一个念头忽然从他心底冒了出来:阿浩在公司加班,那家里不就只剩下儿媳妇孙倩和两个小孙子了?这娘仨孤零零的,年夜饭还不知道怎么解决呢。多冷清,多可怜啊!自己和老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何不把做好的年夜饭打包一些,给她们送过去?大家一起吃,家里也能热闹热闹,让儿子在公司也能安心工作。
这想法一出,陈建国立刻觉得这是个绝妙的主意。他一拍大腿,站起身对厨房里的李秀梅喊道:“秀梅,别叹气了!咱们多做几道好菜,再包点饺子,给倩倩和孩子们送过去!阿浩不在家,咱们更得过去陪着她们娘仨过年!”
李秀梅一听,觉得在理,脸上的愁云也散去了不少。能见到孙子孙女,比什么都强。
老两口说干就干,手脚麻利地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用保温饭盒一层层装好,又带上了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和新衣服,裹上厚厚的棉袄,冒着风雪出了门。
出租车在洁白的路面上缓慢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停在了那栋熟悉的别墅前。别墅里灯火通明,从外面看,温暖而祥和。
陈建国提着沉甸甸的保温盒,心里充满了即将给家人带来惊喜的喜悦。他走到门前,按响了门铃。
清脆的铃声过后,门内传来了脚步声。
门,缓缓地开了。
然而,门口站着的,既不是他以为会满脸惊喜的儿媳孙倩,也不是他心心念念扑上来的孙子孙女。
开门的,是一个打扮得珠光宝气、满脸笑容,此刻却瞬间凝固在脸上的女人。
陈建国彻底愣住了,提着饭盒的手僵在半空中,
“亲家母?你怎么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