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熏火燎中,金黄的玉米粒在烤炉上噼啪作响,跃起零星火花。谁也想不到,这抹闪烁的火焰,竟点燃了一场关乎粮食、道义与生存的无声战争。
作者 | 苗子米
编辑 | 磊叔胖
题图 | 截图
山东烟台“林林烤肉”的老板老林,守着他那用了五六年的玉米烤炉,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突然成为众矢之的。店铺门口那块“玉米烧烤,环保健康”的招牌,在市场监管部门上门后悄悄摘下,像极了战败方降下的旗帜。
“我们用的都是受潮玉米、陈化粮,人根本吃不了。”老林的声音里透着无奈。他每年从周边农户手里收购大约六百斤玉米,每斤一块三到一块五,价格不比市场低。对那些农民来说,这些原本可能烂在仓库里的玉米,如今能换成现钱,简直是雪中送炭。
但在另一些人眼中,这却是对粮食的“亵渎”。
一、被点燃的争议
![]()
反对者搬出了《反食品浪费法》,言辞凿凿:玉米作为主粮,全国七成用于饲料,直接焚烧属于低效消耗。
他们不会提及,全球约22%的玉米本就用于工业燃料。他们更不会走进那些堆满受潮玉米的农户家中,看看那些因无法进入正规渠道而濒临绝望的眼睛。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商家花钱买玉米当燃料,既帮农民打开了销路,又让小店有了特色,污染还比木炭小。”然而,一旦被拍成视频传到网上,立刻引来各种“上纲上线”:“粮食安全不容挑战”、“生态红线不能碰”、“浪费粮食可耻”……
这场争论,触动了中国人心中最敏感的那根弦——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生产始终面临着严峻考验: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确保粮食增产依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有效的手段。
但现实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二、被忽略的粮食分级
![]()
在批评者眼中,所有玉米都应该成为食物或饲料;实际上,粮食有着严格的分级标准。那些受潮、发霉的玉米,根本无法进入人类食品链条,就连用作饲料也需要严格处理。
老林买的正是这些“残次品”。讽刺的是,如果没有他的小店,这些玉米很可能完全浪费。而现在,它们至少找到了归宿——哪怕最终化作青烟。
有专家建议,当务之急是“建立粮食分级标准,明确‘燃料玉米’仅限不可食用的残次粮”,同时“搭建滞销粮定向处理平台,推动次级玉米进入深加工链条”。
这些问题,远比简单地禁止一家烧烤店使用玉米作燃料要复杂得多。
三、柔性的执法与刚性的现实
![]()
市场监管部门最终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则规劝老林停止使用玉米作燃料。没有罚单,没有强制措施,只有“规劝”。
这种柔性执法颇值得玩味——因为没有明确的处罚依据,只能从节约角度进行劝导。老林选择了配合,下架了宣传视频。
但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那些曾经将滞销玉米卖给老林的农户,现在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而老林则要面对成本上涨的压力——玉米一块五一斤,木炭却要三到五元。对于一家小本经营的路边店来说,这笔差价不是小数目。
有人建议使用玉米芯或秸秆颗粒作为替代燃料,燃烧效率接近玉米粒,还能避免消耗主粮。这或许是更好的解决方案,但需要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对一家小烧烤店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四、大聪明又“赌赢”了
![]()
一家烧烤店的玉米燃料争议,折射出中国粮食问题的复杂图景。
一方面,我国部分粮食品种再次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另一方面,粮食供需长期紧平衡的局面并未改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耕地和水资源的状况,化肥、农药的投入,直接决定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
老林的烧烤店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粮食问题上的焦虑与矛盾:既希望农民增收,又担心粮食浪费;既鼓励小微企业创新,又害怕触碰红线。
真正的出路或许在于“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这需要系统性的变革,而非简单的一禁了之。
夜幕再次降临,老林的烧烤店依旧飘出阵阵肉香,只是少了那份玉米燃烧特有的甜香。那些曾经因他而增收的农户,此刻或许正对着仓库中受潮的玉米发愁。
舆论场非黑即白的喧嚣之下,存在着无数个灰色地带——那里,才是真实的中国。“大聪明”当然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有“赌的成分”,最近他们运气爆棚,一直“赢”。市场监督局规劝,老林的视频下架,他们又“赢”了。
我嫉妒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才华”。
来源/红星新闻《烤肉店用玉米做燃料,网友忧浪费粮食,店家称系采用陈苞米 是否合理?专家分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