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掐住印第安小女孩脖子,用铁钩穿进她的下巴,挂在剥皮桩上。
秋天刚到纽约那边,易洛魁人的地界,北美大陆军一队人马就开进去了,村子给烧了,果树也砍了,玉米地全给推平,就在那个季节,动静闹得特别大,见啥毁啥,一路过去四十多个村庄,全都放了火,果树算下来有十五万棵,粮食地再也种不了东西,干这事儿的头头,乔治·华盛顿,独立战争时期的大人物,后来当了美国第一任总统,他们给他起了个名,不是总统也不是总司令,叫城镇摧毁者。
这词儿不是说他会打仗,是说他把一个活生生的民族给毁了,印第安人记住的不是他打赢了,是他们家的文明被他一把火烧了,独立战争打到1779年,英国海军厉害,在殖民地那边到处搞事,纽约、宾州那块儿,边上的定居点老是被打,英国人里头还掺和了一帮印第安部落,就是易洛魁联盟,早先法印战争那会儿就跟英国人走得近,这下子彻底搅和进来了。
华盛顿就直接下令,让沙利文将军带兵往北走,进易洛魁的地盘,不光是抢东西,是直接毁掉,沙利文那次行动的记录现在还在美国档案馆里头,四千多大陆军,顺着萨斯奎哈纳河一路烧,牲口不给留,粮仓给推了,苹果树砍断,房子、坟地,啥都不放过,有个军官在信里写,苹果树一倒,他们好几年都吃不上饭。
这算是美国最早的“经济战”,打的还是没法还手的原住民,等于把北美印第安人的根都给刨了,村子没了,土地跟祖宗的记忆也就断了,华盛顿特别明白怎么跟印第安人打交道,他年轻时候跟他们混得多,在俄亥俄河谷那边,跟易洛魁的头领都说过话,地形、迁徙、语言、信仰,他心里清楚得很,可最后还是这么干了,对他本来可以拉拢的人下了手,这不是什么误会,是他自己想这么做的。
整个独立战争里头,印第安人就没被当成过“自己人”,《独立宣言》里都写着,英王煽动那些印第安野蛮人,来打我们边境上的人,这话就放在“天赋人权”那段的前面,在建国那帮人眼里,自由是给白人写的,易洛魁联盟那一仗打完,元气大伤,好几千人跑去了加拿大,剩下的人跟着英军,迁得更远了,联盟再也没有军事力量,土地也丢了,成了历史书里的一个注脚。
他们给华盛顿的那个称号,就是把村子烧了的人,不喊他总统,也不叫他乔治华盛顿,就记着那个毁了他们村子的人,这名字不是骂人,是他们自己的记法,美国教科书里没这段,书里只写他怎么拒绝当国王,怎么交出权力,是民主的象征,说他建立了国家、管好了军队、保护了宪法,就是没人写他亲手签了命令,让一个民族的文明葬身火海。
也没人提他在弗吉尼亚有几百个奴隶,是最大的种植园主之一,晚年是说过不喜欢奴隶制,可一辈子没放过一个奴隶,他的假牙不是木头做的,是从奴隶嘴里拔下来的牙,有人说,那个时代就这样,不能拿今天的标准去看他,可同一个时代还有别人,富兰克林就说印第安人的文明不比欧洲差,还夸过他们的政治制度,潘恩、亚当斯也想过殖民扩张会带来麻烦,但华盛顿没说过一句后悔的话,公开文件里一个字都找不到。
这根本不是时代的问题,是他自己的决定,他拒绝了当国王,可没拒绝烧村庄,后来美国就把易洛魁的地盘分了,建了新的州,修了铁路,设了军营,印第安人觉得是灾难,美国政府却当成是清理边疆的胜利,从那以后,“印第安人问题”就成了西进运动的主线,1830年迁徙法案一出来,十几万原住民被赶到密西西比河西边,那条泪水之路,丢了语言、信仰、家庭、墓地,成了国家扩张的牺牲品。
没人记得1779年的焦土行动,可印第安人一直记得华盛顿这个名字,下雨的夜里,易洛魁村子火光冲天,粮仓炸开的声音,孩子的哭声,军队撤走,有个边境老兵的回忆录里,就模糊地写了句“我们处理了一个小女孩”,没有细节,没有名字,只剩下一个方向,火是我们点的,三十年后,印第安长老还在讲那一年,他们有过村庄,有过果树,有过玉米地,有过祖坟,现在什么都没了,他们不恨华盛顿,只是记着,用一种外人不懂的法子。
历史这东西很复杂,美国是华盛顿建的,他拒绝当国王,拒绝终身当总统,立下了根基,可这地基底下埋着印第安人的土地、奴隶的血、还有易洛魁的火光,这两件事都是真的,没法互相抵消,华盛顿的雕像可以一直立在山顶上,但城镇摧毁者这个名字,只活在没人写进教科书的记忆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