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那年他只有10岁,父亲说要去上海闯出一片天地,留下一个支离破碎的家。
整整18年,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商界新星。
但她的内心始终无法原谅那个背叛家庭的男人。
当他终于站在父亲的豪宅前,准备质问时,开门的却是一个年轻女子。
面对这个所谓的“小三”,他怒火中烧。
可当目光交汇的瞬间,他整个人如遭雷击——那张脸,他怎么可能不认识?
01
张昊推开车门,深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激动和紧张。
上海浦东锦绣苑小区的入口就在眼前,金色的围墙和雕花铁门,配上站得笔直的保安,无不透露出这里的高档与私密。
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整理了一下深灰色西装的领带,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门卫。
“您好,我找王建华先生,有份紧急合同需要他签字确认。”
保安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眼神带着几分戒备。
“王总没说今天有客人。”
张昊露出一抹职业化的微笑,语气从容。
“这是临时安排,刚刚电话没打通,麻烦您帮我通报一下。”
他递上一张烫金名片,淡定地说:“我是星辉科技的产品总监,张昊。”
保安接过名片,仔细看了看,犹豫片刻后拿起对讲机低声说了几句。
“行,6号别墅,您自己过去吧。”
张昊点头致谢,步履坚定地走进这片他从未踏足的奢华社区。
小区内绿荫环绕,道路干净得一尘不染,路边停满了保时捷、宾利这样的豪车。
![]()
他的步伐渐渐沉重,不仅因为眼前的富贵景象,更因为即将面对的那个人,以及那些压在心头18年的往事。
18年,足够一个天真的男孩蜕变为商界精英,也足够让一腔思念发酵成刻骨的怨恨。
按照手机导航的指引,张昊很快找到了6号别墅。
这是一栋四层的独栋豪宅,门前停着一辆崭新的路虎,建筑风格现代而低调,庭院里的喷泉和修剪整齐的罗汉松透着精致。
站在门前,张昊抬头凝视这座价值数千万的宅子,母亲李秀芳的面容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
他想起那个暴雨滂沱的夜晚,母亲因加班摔断了手臂,他冒雨跑去医院,摔了好几次,衣服被雨水浸透,狼狈不堪。
而那个“在上海奋斗的父亲”,只在电话里冷淡地说了句“好好照顾你妈”,然后转了三万块钱。
想到这些,张昊鼻子一酸,嘴角却扯出一抹自嘲的冷笑。
他深吸一口气,按下门铃,强压住翻涌的情绪。
门铃声在宅子里回荡,他的脉搏也随之加速,仿佛要冲破胸膛。
过了二十多秒,门缓缓打开。
一个身穿高级定制衬衫、鬓角微白的中年男人出现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杯咖啡。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
男人看到张昊的瞬间,脸色骤然苍白,咖啡杯险些滑落。
“昊……昊儿?”
王建华的声音沙哑,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张昊冷冷一笑,语气冰冷刺骨。
“好久不见,爸。”
02
那一年,张昊只有10岁。
山东济南,一个不算繁华但充满烟火气的城市。
张昊的家住在市中心的老旧小区,三室一厅,九十平米的房子,住着一家三口,空间虽不算宽敞,却也温馨。
父亲王建华在当地一家建筑公司做项目经理,母亲李秀芳是社区医院的药剂师,家里的收入在当地算中上,日子过得安稳。
张昊是班里的尖子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老师常拿他当榜样,同学家长也羡慕不已。
周末,父亲会带他去附近的千佛山爬山,回来路上还会买一串糖葫芦。
这样的平静生活,却在那个秋天被彻底打破。
“建华,你真的决定了?”
晚饭后,李秀芳坐在餐桌旁,眼神复杂地看着正在打包行李的丈夫。
王建华点点头,语气坚定。
“上海的机会太难得了,公司要开拓华东市场,我不去就没这个位置了。”
他停下手里的动作,转头看向妻子。
“秀芳,你知道我在济南干了十几年,始终是个中层,我想拼一把,给你们更好的生活。”
“那为什么不能带上我们一起去?”
李秀芳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眼中满是担忧。
“我跟你说过,上海那边刚起步,生活成本高,公司不提供家属安置,得等我稳定下来。”
王建华继续收拾行李,语气尽量平静。
“最多两年,我在那边站稳脚跟,就接你们娘俩过去,昊儿现在上小学,换环境影响学习。”
李秀芳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叹了口气。
这时,张昊抱着课本从房间出来。
“爸,这道数学题我不会。”
看到儿子,王建华的眼神柔和了许多。
“来,爸爸教你。”
他放下行李,坐到桌前,耐心讲解。
张昊瞥了一眼那个敞开的行李箱,忍不住问:“爸,你要去哪儿?”
“爸爸要去上海工作一段时间。”
王建华摸摸儿子的头,笑着说。
“上海很远吗?”
“坐高铁四个小时就到。”
“那你什么时候回来?”
王建华笑了笑,眼中带着温柔。
“等爸爸在上海干出一番事业,就接你和妈妈过去,咱们一家人在上海团聚。”
他指着课本上的题目。
“这道题其实很简单,你看……”
张昊心不在焉地听着,眼神却总飘向那个行李箱。
三天后,济南火车站的站台上,王建华拖着行李箱,一家三口站在检票口前。
“秀芳,家里就拜托你了。昊儿,好好学习,听妈妈的话。”
王建华的语气带着不舍。
李秀芳点点头,强忍泪水。
“你在上海也要照顾好自己,记得常打电话。”
“放心,肯定会的。”
王建华蹲下身,看着儿子。
“昊儿,爸爸去上海赚钱,你要乖乖的,明白吗?”
张昊点点头,小声说:“爸,你什么时候接我们去上海?”
“很快,最多两三年,爸爸保证。”
王建华摸着儿子的头,眼眶微微泛红。
火车进站的广播响起。
“爸爸该走了。记住,爸爸永远爱你们。”
王建华最后抱了抱妻子和儿子,转身走向检票口。
张昊站在原地,目送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
他不知道,这一别,竟是18年。
03
最初几个月,王建华每周都会打电话回来,聊聊家里的情况,也会说说他在上海的工作。
电话里,他说自己住在公司租的单身公寓,条件一般,但离公司近,很方便。
每个月,他都会往家里汇钱,金额比在济南时高了不少。
有时候,他还会寄些上海的特产,比如大白兔奶糖、城隍庙的糕点,还有一些小玩具。
张昊上学时,骄傲地跟同学说:“我爸在上海做大项目,是公司高管。”
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让他心里美滋滋的。
然而,时间一长,父亲的电话渐渐少了,从每周一次变成每月一次,再到后来两三个月才打一次。
张昊11岁生日那天,父亲的电话准时打来。
“昊儿,生日快乐!爸爸给你寄了个新书包,过几天就能收到。”
“谢谢爸爸。”
张昊趴在电话旁,声音里带着期待。
“爸,你什么时候回来看我们?”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爸爸最近项目特别忙,可能得过段时间才能回去。不过春节我争取回来,好不好?”
“好。”
张昊嘴上答应,心里却有些失落。
到了春节,父亲果然没回来,只在大年三十打了个电话,说公司有紧急项目,走不开。
那年春节,张昊和母亲两个人吃着年夜饭,看着电视里的春晚,窗外的烟花声热闹,却掩不住心里的孤单。
随着时间推移,父亲的存在感越来越弱。
他的电话敷衍了事,内容越来越少,常常只是问问家里情况,就匆匆挂断。
他不再细说上海的生活,只淡淡地说一句:“一切都好,你们别担心。”
客厅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是父亲离开前拍的。
照片里,父亲搂着张昊的肩膀,笑得温暖而亲切。
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个笑容在张昊的记忆里越来越模糊。
12岁那年,张昊放学回家,看到母亲坐在沙发上,手里攥着一封信,眼眶红肿。
“妈,你怎么了?”
听到儿子的声音,李秀芳赶紧把信塞进抽屉,擦了擦眼泪。
“没事,刚才看电视感动了。”
她挤出一个勉强的笑容。
“快去写作业吧,我去做饭。”
张昊点点头,走进房间。
晚上,他起床喝水,路过母亲的卧室,听到低低的抽泣声。
他轻轻推开门,看到母亲坐在床边,手里拿着那封信,泪流满面。
“吗?”
李秀芳慌忙擦干眼泪,把信藏到枕头下。
“昊儿,怎么还没睡?”
“妈,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爸出事了?”
李秀芳挤出一个笑容,声音颤抖。
“没事,你爸好好的,在上海工作挺顺利。”
“那你为什么哭?”
“妈妈只是有点想你爸,你别多想。”
李秀芳拉着儿子坐下,柔声说。
“昊儿,妈妈和你爸都特别爱你,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爱你。”
张昊点点头,心里却升起一股不安。
半夜,他悄悄溜进母亲的卧室,看到母亲睡着了,眼角还挂着泪痕。
他小心翼翼地从枕头下抽出那封信,借着台灯的光看清了内容。
信里夹着一张照片,照片上是父亲和一个年轻女子在咖啡厅里,举杯对视,笑得亲密。
信上写着:“王建华在上海的新生活,你自己看着办。”
张昊感到一阵天旋地转,手指颤抖,差点把信撕碎。
他把信放回原处,回到房间,钻进被窝,眼泪无声地流下。
那一刻,他明白了,为什么父亲迟迟不接他们去上海,为什么电话越来越少,为什么承诺一次次落空。
因为父亲有了新生活,有了新家庭,他和母亲,已经被彻底抛弃。
04
初二那年,张昊变成了问题学生。
原本优异的成绩一落千丈,他开始逃课、跟同学打架,对老师的劝导置若罔闻。
曾经的学霸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满身戾气的少年。
班主任找他谈话,却毫无效果。
“张昊,你最近是怎么了?你以前可是全班第一。”
班主任看着低头的少年,语重心长。
“你成绩那么好,考重点高中完全没问题,可现在你看看自己,上课发呆,作业不交,还打架。”
张昊沉默不语,眼神空洞。
“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听到这话,张昊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痛苦。
“没有。”
班主任叹了口气,继续问。
“那你告诉我,你为什么变成这样?”
张昊盯着窗外,沉默良久,突然开口。
“老师,如果有人一次次骗你,你还会相信他吗?”
班主任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问这个。
“人有时候会因为各种原因做不到承诺,但这不代表我们完全不信任他。”
“那如果他故意骗人呢?”
张昊的声音有些颤抖。
“如果他根本没打算兑现承诺,只是在敷衍我们,我们还得相信他吗?”
班主任看着他痛苦的表情,隐约猜到了几分。
“这是你家里的事吗?跟你爸有关?”
张昊没有回答,眼泪却滑了下来。
“张昊,我不知道你家发生了什么,但我告诉你,你不能因为别人的错毁了自己。”
班主任拍拍他的肩膀。
“你得为你妈想想,为你自己想想,好好学习,考个好学校,才是对的。”
张昊抬起头,泪痕干涸。
“您说得对。”
从那以后,张昊重新捡起书本,但性格变得更沉默。
![]()
他不再跟同学提自己的家庭,尤其是父亲。
有人问起父亲,他只淡淡地说:“在上海工作。”
然后迅速转移话题。
中考那年,他以全市第五的成绩考进重点高中。
李秀芳特意请假,陪他去学校报到。
回家的路上,李秀芳欲言又止。
“昊儿,你爸说想让你去上海上高中,他在那边联系了一所好学校。”
张昊停下脚步,看向母亲。
“你想让我去?”
李秀芳摇摇头,眼神温柔。
“我舍不得你走,但我怕耽误你的前程,上海的教育比济南好太多。”
张昊笑了笑,继续往前走。
“我哪儿也不去,就在济南上学。”
“昊儿,你是不是还在生你爸的气?”
“没有。”
张昊的语气平静而坚定。
“我只是喜欢济南,朋友在这儿,老师也熟悉,成绩不错,没必要去上海重新适应。”
李秀芳叹了口气,没再多说。
高中三年,张昊一心扑在学习上,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他参加数学和物理竞赛,拿了不少奖,还被学校当作优秀典型宣传。
但他依然沉默寡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也没什么朋友。
高二那年,一场意外打破了平静。
李秀芳夜班时不小心摔下楼梯,手臂骨折,腰椎也受了伤。
张昊接到医院电话时,正在上晚自习。
他抓起外套,冲出教室。
那天晚上,暴雨倾盆,路上湿滑,他在去医院的路上摔了好几次,衣服全被雨水浸透。
到了医院,看到母亲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他的心像被刀割一样。
“妈,你没事吧?”
李秀芳挤出一个虚弱的笑容。
“没事,就是手臂断了,休息几个月就好了。”
“医生怎么说?”
“要做手术,植入钢板。”
李秀芳犹豫了一下,继续说。
“昊儿,手术费有点贵……”
张昊立刻明白。
“我给爸打电话。”
他走到走廊,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喂,爸?”
“昊儿?这么晚了有什么事?”
王建华的声音带着几分困倦。
“妈摔断了手臂,要做手术,手术费大概八万。”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
“我这几天出差,走不开,明天我转十五万过去,够吗?”
“够了。”
“那……要不要请个护工?”
“不用,我请假在家照顾妈。”
张昊的语气越来越冷。
“好吧,有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
挂了电话,张昊站在走廊,望着窗外的暴雨,眼眶发热。
他用力擦了擦眼睛,转身回到病房。
母亲躺在床上,目光呆呆地望着窗外。
“妈,我跟爸说了,他明天转十五万过来。”
李秀芳转过头,勉强笑了笑。
“你爸怎么说?”
“他说出差忙,回不来。”
李秀芳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恢复平静。
“没事,他在上海工作忙,咱们自己能行。”
看着母亲强装坚强的笑容,张昊心中的某根弦彻底崩断。
他在病床边坐下,握住母亲的手。
“妈,你别瞒我了,我都知道了。”
李秀芳一愣,声音有些慌乱。
“知道什么?”
“爸出轨的事。”
说出这句话,张昊感到一种解脱。
李秀芳的手微微颤抖,但她没有否认。
“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两年前,我看到了那封信。”
李秀芳闭上眼睛,泪水滑落。
“对不起,昊儿,妈妈不想让你担心,才一直瞒着你。”
“妈,该说对不起的是爸,不是你。”
张昊的声音异常冷静。
“从今以后,我不会再麻烦他,我们自己也能过得好。”
李秀芳睁开眼,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既心疼又欣慰。
“昊儿,你长大了。”
05
高考那年,张昊以全省第二的成绩被复旦大学录取。
录取通知书送到家时,李秀芳既高兴又忧心。
“昊儿,恭喜你,复旦是顶尖大学。”
张昊笑着接过通知书,看了又看。
“我终于要去上海了。”
李秀芳的表情变得复杂。
“你是故意选上海的?”
张昊没直接回答,只是小心地把通知书收好。
“昊儿,你去上海……是为了学业,还是为了……”
“都有。”
张昊看向母亲,眼神坚定。
“妈,我不瞒你,选复旦是因为它好,但我也想看看爸这些年在上海到底过着什么生活。”
李秀芳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担忧。
“你爸知道你考上复旦了吗?”
“没告诉他。”
张昊的语气平静。
“这几年,除了要钱,我们几乎没联系。”
李秀芳拉住儿子的手。
“昊儿,妈妈有句话想跟你说。”
她深深地看着儿子。
“不管你在上海发现什么,那是大人之间的事,你要为自己而活,别被怨恨牵着走。”
张昊点点头,语气坚定。
“我明白,妈,我会好好学习,不会让你失望。”
李秀芳眼眶泛红,声音哽咽。
“妈妈从没对你失望,你考上复旦,妈妈特别骄傲。”
临行前一晚,张昊收拾行李时,看到母亲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旧盒子。
“昊儿,妈妈有东西给你。”
她走进房间,把盒子放在桌上。
“这是什么?”
张昊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些信件和照片。
“这些年,你爸寄来的东西,我都留着。”
李秀芳的声音有些颤抖。
“他虽然做错了,但他是你爸,我不想让你带着怨恨长大。”
张昊翻看照片,大多是父亲在上海的生活照,有外滩的夜景,公司大楼前的合影,还有些写着“想你们”的明信片。
最新的一张照片是去年寄来的,父亲穿着西装站在一栋大楼前,旁边还有几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像是在参加活动。
“这是……?”
“你爸去年参加公司年会时寄来的。”
李秀芳指着照片上的大楼。
“这是他工作的地方,星辉科技。”
张昊盯着照片,若有所思。
“昊儿,你到了上海,可以去看看你爸。”
李秀芳犹豫了一下,继续说。
“但……别冲动,好吗?”
张昊没回答,只是默默把照片放回盒子。
“时间晚了,妈,你早点休息,明天还要送我去火车站。”
李秀芳点点头,走到门口又回头。
“昊儿,不管发生什么,妈妈永远爱你。”
张昊抬起头,笑了笑。
“我知道,妈,我也爱你。”
第二天清晨,张昊提着行李,在火车站与母亲告别。
“昊儿,到了上海记得给我打电话。”
李秀芳拉着儿子的手,反复叮嘱。
“知道了,妈,你在家照顾好自己。”
“你在学校要好好吃饭,别只顾学习,身体重要。”
“嗯,我会的。”
广播里传来火车进站的通知。
张昊看着母亲,突然抱住她。
“妈,我爱你。”
李秀芳的眼泪涌出。
“妈也爱你,儿子。”
火车进站,张昊拎起行李,走向检票口。
站台上,李秀芳看着儿子的背影,想起18年前,她也是在这里送走了丈夫。
06
上海的生活比张昊想象的忙碌而充实。
复旦的课程紧凑,社团活动丰富,他很快适应了新环境。
开学第一周,辅导员找他谈话。
“张昊,你的档案显示成绩很优秀,但家庭情况有点特殊?”
张昊沉默了一下,平静回答。
“我父母分居,妈妈在济南,爸爸在上海工作。”
辅导员点点头,继续问。
“你爸在上海?他知道你考上复旦了吗?”
“应该不知道,我们很少联系。”
看到辅导员惊讶的表情,张昊补充道。
“这是我的选择,我习惯独立生活。”
辅导员没再追问。
“好,有什么需要,随时找我。”
在大学里,张昊成绩依然优异,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很快有了不错的人缘。
他性格沉稳,做事认真,被选为班级团支书,负责组织活动和联络同学。
课余时间,他常去图书馆自习,或参加创业社团和公益活动。
唯独涉及家庭话题时,他总是刻意回避。
大二那年,他加入了学校的创业协会,认识了一位学姐,叫周晓晴,比他大两届,是经济学院的佼佼者。
周晓晴热情干练,组织能力强,被称为“社团女王”。
她组织的创业讲座和企业参访活动,让张昊受益匪浅。
一次项目合作中,张昊和周晓晴被分到同一组,负责一个市场分析项目。
两人经常熬夜讨论方案,渐渐熟悉。
“张昊,你的分析很到位,逻辑清晰。”
一次讨论后,周晓晴称赞道。
“谢谢学姐。”
张昊有些不好意思。
“不用谢,这是你的实力。你对市场的洞察很敏锐,考虑了很多细节。”
周晓晴翻看着他的报告,眼中满是欣赏。
“你以后有什么打算?考研还是工作?”
张昊想了想,回答。
“可能直接工作,我更喜欢实践。”
“我也是这么想的。”
周晓晴笑着说。
“理论很重要,但商场的复杂只有实战才能体会。”
她合上电脑,继续说。
“下周我们有个企业参访,去星辉科技,你有兴趣吗?”
听到“星辉科技”,张昊心跳加速。
那是父亲工作的公司。
“星辉科技?就是那个做智能系统的公司?”
“对,他们是行业龙头,最近推了一款新产品,市场反响很好。”
周晓晴兴奋地说。
“我们协会跟他们有合作,这次能见到高管,机会难得。”
张昊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好,我去。”
参访那天,张昊穿了一身正装,打好领带,像个职场新人。
一行三十多人由周晓晴带队,来到星辉科技的总部大楼。
这是一栋位于浦东的现代化建筑,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耀。
进入大厅,公司的人事经理和几位部门主管迎接他们。
张昊的目光在他们脸上扫过,没看到父亲。
参访中,他们参观了产品展示区、研发中心和员工休息区。
张昊一边听讲解,一边留意每个路过的员工,希望能偶遇父亲。
“这位同学,有什么问题吗?”
讲解员注意到他的走神,问道。
“我想问一下,贵公司的高管团队是怎样的?”
张昊迅速回神,提出一个问题。
“我们采用矩阵式管理,高管负责不同业务线……”
讲解员详细介绍,张昊认真听,目光却落在墙上的高管照片。
其中一张照片吸引了他的注意——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正是父亲。
照片下的名牌写着“王建华,副总裁”。
张昊的心猛地一跳。
父亲比记忆中老了许多,但气质更沉稳,像个成功人士。
“这是我们的王副总,负责产品战略,今天有其他安排,下次可以请他分享。”
讲解员介绍道。
张昊心不在焉地点点头,目光停在照片上。
参访结束后,他们在会议室听了几位经理的职业分享。
会后自由交流时,张昊走到宣传册桌前,翻看了父亲的介绍:
“王建华,复旦大学工科毕业,曾在多家科技公司任职,2005年加入星辉科技,现任副总裁,负责产品战略,主导多款核心产品……”
介绍中写着父亲“已婚,有一子在读高中”。
高中?这显然是假的。
张昊已经是大学二年级。
这意味着父亲在公司隐瞒了真实家庭情况。
还是说……父亲有了新家庭,甚至有了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