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国对中国封锁核心技术,法媒形象比喻:如同中企的兴奋剂

0
分享至

美国对中国技术的封锁是中国企业的兴奋剂,法国媒体这样评价。



当地时间10月17日,法国《世界报》刊登的一篇评论文认为,“美国对高端芯片的封锁,成为了中国企业的兴奋剂。”当美国试图用"小院高墙"将中国排除在核心技术体系之外时,反而点燃了中国企业前所未有的创新热情。

自今年年初"深度求索"(DeepSeek)的AI模型给世界带来震撼后,整个中国科技界都在用"你封我,我就自己造"的精神,在芯片与人工智能领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最直观的冲击首先体现在市场格局的颠覆上。香港《南华早报》10月16日的报道披露,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纽约的一场行业会议上满脸沮丧地承认,该公司在中国先进芯片市场的份额已从过去的95%跌至零。"

“目前,我们100%退出了中国市场。”黄仁勋的无奈溢于言表,"无法想象任何决策者会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即我们(美国)实施的政策导致美国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降到了0。



这一转折背后,正是美国技术封锁政策反噬效应的缩影——当华盛顿试图通过出口管制遏制中国科技发展时,首先受伤的却是美国本土的科技巨头。

与英伟达的黯然退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市场持续释放的吸引力。华南美国商会2025年2月发布的《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显示,尽管中美贸易摩擦仍在持续,但76%的受访企业计划2025年在中国进行再投资,6%的企业未来一年再投资预算超过2.5亿美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没有任何一家受访企业选择完全撤出中国市场,91%的企业明确表示不会脱离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种矛盾现象背后,正是中国科技产业在封锁压力下爆发出的韧性——当高端芯片进口通道被阻断,中国企业不仅没有停滞不前,反而加速了自主替代的进程,形成了新的市场机遇。

《世界报》的评论敏锐地指出,美国设置的技术障碍确实给中国带来了诸多困难,但这种封锁"没有让中国人感到失落,反而在极端封锁之下干劲更强,创新水平显然要高于封锁中国的美国"。



在芯片制造领域,这种"越封锁越创新"的特质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自以为掌握了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路线,怂恿盟友共同对华实施出口限制,却没想到中国企业硬是在夹缝中开辟出了新路径。

一些原本只存在于美国实验室的技术设想,如今已被中国企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设备和产品。

虽然具体的制程突破细节尚未完全公开,但从产业链上下游的变化可以清晰感受到这种进步。



国产光刻机的关键部件国产化率显著提升,EDA设计软件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就连过去高度依赖进口的特种气体和光刻胶,也逐渐实现了自主供应。

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则更为直观。"深度求索"年初推出的大模型不仅在多项国际权威基准上超越同类产品,更在工业质检、药物研发等实际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强大效能。

这种突破绝不是一次两次的巧合,而是中国企业在数据、算法、算力三大核心要素上持续投入的结果。



当美国限制高端GPU对华出口后,中国企业一方面优化算法效率,用更少的算力实现更强的性能;另一方面加速自研AI芯片的迭代,华为昇腾系列、寒武纪思元芯片等产品虽然在绝对性能上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差距,但在特定场景下的性价比已形成竞争优势。

美国政客显然低估了中国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他们以为切断高端芯片供应就能遏制中国AI产业发展,却没想到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最庞大的应用市场。



华南美国商会的报告显示,2024年47%的制造业企业在华营收实现增长,增幅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

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I+制造"的深度融合——当高端芯片短缺时,中国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边缘计算、轻量化模型等方向,反而在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

广州连续八年成为外资首选投资目的地,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4万亿元,这些数据都在印证一个事实:技术封锁不仅没有困住中国,反而让中国科技产业找到了更贴合自身市场需求的发展路径。

美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的做法,正在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造成严重伤害。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多次警告,过度的出口管制将导致全球供应链断裂,最终损害美国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黄仁勋的遭遇并非个例,高通、英特尔等美国芯片巨头也纷纷表示,对华出口限制使其失去了重要的增长引擎。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正在以开放的姿态构建新的产业生态。2024年9月,中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进一步放宽了医疗、电信等行业的市场准入。

这种开放与自主并重的策略,既吸引了全球资本继续参与中国市场,又为本土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法媒的"兴奋剂"比喻或许还可以更进一步——美国的技术封锁不仅刺激了中国企业的创新热情,更推动了中国科技产业的结构性升级。

过去,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更多扮演着组装加工的角色,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

如今,在封锁压力下,中国企业不得不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条。这种转变虽然充满阵痛,却为中国科技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如《世界报》所评价的:"整个中国,现在都在以一种'你封我,我就自己造'的精神前行着。"

回望这场持续数年的技术博弈,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科技竞争的本质是创新能力的较量,而创新能力从来不是靠封锁就能扼杀的。

美国试图用"小院高墙"阻挡中国科技进步的做法,最终只会倒逼中国建立更独立、更有韧性的创新体系。

当黄仁勋们为失去中国市场而惋惜时,中国企业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封锁或许会带来暂时的困难,但永远无法阻挡创新的脚步。

这种在压力下迸发的创新活力,正是法媒所说的"兴奋剂"效应,也是中国科技产业未来最宝贵的财富。

参考资料:

法媒感叹:“你封我,我就自己造”,整个中国都在以这样的精神前行——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荐史
荐史
读史使人明智,品史使人明理。
3178文章数 13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