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47年:许世友被逼到胶东海边无路可退,是谁救了他一命(下)

0
分享至

点击链接看上篇:

此时战局其实不利于我军。13纵在内线牵制,经过大半个月的侦察,国军应当已经发现其部署。若是弃胶河以西不管,留给鲁中诸军接应,而集中胶东几个整编师围堵13纵,这支新生的主力纵队根本无法抵挡。

为何?

一是胶东军区内线连陷要地,已无太大回旋空间。

二是经过几场战役不难看出,国军虽无五大主力在此主持,但整8师、54师等都很强,13纵不论对上谁都很难取胜。

一旦13纵被打残,或者被赶出胶东,许谭兵团绝不敢轻易放弃残存的胶东诸县,必然掉头重新回去。范汉杰制敌而不制于敌的机会就出现了。


设若此情形真的出现,许世友将面临生涯最险的局面。

但谁也想不到,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

三、蒋介石丢掉唯一正解

本来,胶东局面进入僵持,山东兵团实力最强的9纵也无法支持,被迫保护华东局机关和大批家属转出胶东腹地,到胶西与2、7纵会合,蒋军可以说取得了很大优势。

但在大优之下,蒋介石的一连串操作,把优势一点点葬送了。

整编第9师经华野胶高追击战无法空运转移,便到城阳经海运调出,到上海后经长江到达汉口,投入大别山围剿作战。

整编25师从烟台海运,调到安徽,从潜山向岳西进攻,同样投入大别山区围剿作战。

整编45师的211旅被大部歼灭后,这支东北军部队自感在胶东没爹管,转头找王耀武求抱腿。整45师是王耀武当山东军政党一把手为数不多的基本部队,于是以整补为由,把211旅残存的部队要回济南。这么一来又削弱了胶东力量,整45师师部只率一个212旅守备潍县,后来许世友指挥山东兵团大反攻,在潍县将该师师部及212旅生吞活剥,报了胶东被追着打的一箭之仇。

此时东北局面恶化,缺兵缺将,蒋介石不得已把范汉杰调去锦州。范汉杰感觉整54师在胶东打得还不错,便请求把这个师带走。蒋介石同意。

一来二去,本来实力非常强劲的胶东兵团,只剩整8师和64师,实力削减三分之二,这仗还怎么打嘛。

我们还原一下当时的来龙去脉,过程挺有意思。

蒋介石决定撤军,有两大诱因,一主一次。

主因是国军在胶东确实取得了优势。

国军6个整编师打华野4个纵队,兵力上有优势,但不算特别大。几个月互有攻守,国军只丢了一个整编旅,这在各大战场中是很罕见的。其余各师,损失都不算很大,顶多是团级伤亡。整体来说,许谭并没有达成粉碎国军攻势的战役目标。

双方战斗的情况,从国军将领的回忆来看,也能看出很多有意思之处。比如整54师对许谭的战斗。

整54师第8旅少将参谋长施有仁回忆,1947年9月27日,整54师进攻烟台,胶东军区留了一个独立旅的兵力防守。烟台是华野与东北海上交通的重要港口,且是胶东根据地的重要后方基地,并不是那种可以随意放弃的城市,所以胶东军区不惜留下一个旅的兵力。

这个旅在美械装备的整54师面前,并没有抵挡太久,城中很多粮食物资都没有带走,54师冲进城中缴获大批粮食,并请海军来封锁了烟台外海。

施有仁回忆整54师在胶东作战,由于是被俘将领回忆,对国军不敢多夸,一再描述那种战战兢兢胆小谨慎的感觉,比如到处能看到共军,到处都是地雷,施有仁骑的战马踩中地雷炸的腹破肠出云云,整54师被他说的像一头蠢笨的肥猪一般。但战绩是实实在在的,华野13纵只在后期围攻莱阳时消灭了整54师的一个团,其余战斗对整54师都没有占上风。

曾任国民党产委的沈重宇回忆当时南京军政各界,对国军对攻占烟台的反应,一致认为,在沂蒙山区未找到华东野战军的补给基地,转兵到胶东,终于拿下烟台诸城,发现巨量军用物资,终于将共军后方基地摧毁,山东局势至此取得决定性胜利。

蒋介石于1947年11月23日飞临青岛,召开了作战检讨会,据时任整8师运输团长李荩宣回忆,此次会议定位比较高,名为“山东国军作战会议”,意指作为自1947年初鲁南会战以来,山东作战终于达到一个胜利的节点。王耀武、丁治磐等山东军政大员均来参会。

会上蒋介石奖优罚劣,宣布将20集团军团总司令夏楚中撤职查办,因其在1947年7月临朐作战中救援不力,且贪污枉法。宣布将整编第8师、64师恢复军的番号,李弥升为整编第8军军长,64师师长黄国梁亦升为军长。在孟良崮战役中受处分的整25师师长黄百韬,将前处分撤销。黄百韬率整25师作战非常出力,落了个不升不赏,不由得大为光火,背地里找人吐槽说,整64师哪有25师打得好,守范家集只不过没被共军拿下,何至于立功,不过是给李弥陪跑。

这次作战会议,实际上就是蒋介石给胶东作战划下了休止符,以便转兵用于其他战场。

次要原因,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搅乱了国民党军的总布局。


白崇禧在南线坐镇国防部九江指挥所,指挥武汉附近部队围剿,蒋介石深为忧虑,怕兵不够用,怕刘邓打穿长江防线深入湖湘、威逼京沪。

很多人哔哔挺进大别山是战略大冒险,把晋冀鲁豫大军的有力部队消耗掉了。却看不到战略上的神来之笔,会撬动多大的延伸效应。

刘邓大军以12万主力南下,虽然自身消耗比较大,大批主力部队不得不转到地方军区进行根据地建设,客观上确实使野战军主力退步了、走了回头路了,但是由此引发国民党军中原和华东战场力量总调整,战略收益和战役收益都是巨大的。

战略博弈的方向往往带有极大模糊性。

如果蒋介石也是高明的战略设计者,在胶东作战已经取得极大优势的情况下,毕其功于一役,集中力量把13纵围住歼灭,使山东兵团在胶东无立足之地,这不只是对许世友军事生涯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也将从山东一隅撬动整个战局。

若华野失去胶东根据地,主力兵团将不得不停止在濮阳整训的机会,老人家也不会指示粟裕做第二次南线挺进的决策,赶紧回救老根据地要紧。

陈唐兵团也不可能放胆去中原作战,势必也将向鲁中收缩以支援胶东作战。没有陈唐协助,陈谢集团能不能快速拿下洛阳?若是与青年206师旷日持久地对峙,南线刘邓得不到接济,刘伯承恐怕根本熬不到1948年1月就要转出大别山。

华野整体作战中心将东移,如此,则三路大军的品字阵型缺其一角,只靠刘邓陈谢20来万人马,究竟能不能在豫西陕南和江汉地区立得住脚?这都是两可之事。

本文完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有历史 incentive-icons
有历史
专注有质量的历史推介
488文章数 8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