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未来,贵州应当如何把握风口、乘势而上?
要“飞得稳、飞得远”,不能只靠空中优势,更需地面支撑。基础设施便是重要保障。
对此,省政协委员徐元志提出“三步走”建议:第一步规划建设一批临时起降点;第二步充分利用支线机场业务不饱和实际,在支线机场增加通用航空功能;第三步推进交旅融合、航旅融合、军民融合,打造无缝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
低空经济“热”了,什么样的人才最稀缺?答案是合格的“飞手”。
“目前,我省低空经济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端匮乏。”省政协委员、中黔电气集团董事长陈律宇建议,通过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完善考试认证体系、强化政策引才激励、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教得好、考得过、留得下、用得上。
各地如何差异化发展?地方实践也为全省低空经济布局提供了鲜活视角。
省政协委员、遵义市政协副主席陈致豫呼吁,支持遵义依托铝、锰、钛等基础材料产业发展,借助低空经济发展迅猛势头,打造低空新材料产业集群。
省政协委员、安顺市政协副主席周文捷建议,以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为依托,支持安顺建设地市级低空智能网系统一体化监管服务平台。
安全是低空经济的生命线。低空飞行器迅猛增加,倒逼着空域管理的升级。
“低空应用场景复杂、涉及部门和领域多,安全监管需各方形成合力。”民航贵州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卢继鹏建议,从省级层面探索建立保障安全、规范发展、责任明确、风险可控的联合安全监管机制。
![]()
无人机“飞手”培训实操教学现场。摄影|阙成岱
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文旅厅、省科技厅等部门负责同志对委员们的建议进行逐一回应,并详细介绍了下步工作重点。
“非常感谢政协委员的关注与支持,为我们完善管理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我们今后将打造‘空中看贵州’IP品牌。”“尽管我们刚起步,但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如何解决‘招得来、转得了、用得好’等问题是重点。”“我们将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当喀斯特的峰峦间升起无人机的翼影,这不仅是对山地桎梏的突破,更是对高质量发展的奔赴。我们期待,这股“敢闯敢试”的劲头,让贵州低空经济稳稳飞向更加广阔的天空。
撰文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蓝婴
编辑 | 权若青
声 明:原创文章,欢迎联系获取转载授权,并注明来源飞行邦;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本平台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