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曾雅洁,是我弟弟萧弘益的姐姐。
我们姐弟俩从小感情就好,他娶了陈真熙后,我也真心拿她当妹妹看待。
陈真熙怀孕的消息让全家都沉浸在喜悦里,尤其是我们的母亲冯秀君。
可这份喜悦,很快就被一层担忧笼罩了。
真熙开始沉迷于各种据说对孕妇和胎儿极好的“网红”保健品。
那些花花绿绿的瓶子,印着夸张宣传语的盒子,堆满了她家的角落。
我试着用我能想到的最温和的方式提醒她,市面上很多产品来路不明。
她却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这些都是孕妈圈里的“爆款”,效果神奇。
看着她笃信不疑的眼神,我把更多劝说的话咽了回去。
我想,或许是我多虑了,毕竟这是她第一次怀孕,紧张又充满期待。
直到那次家庭聚餐,她如数家珍般地炫耀她新购入的“孕期神药”。
那些产品名字听起来就透着不靠谱,包装上也找不到必要的批文信息。
我心里咯噔一下,隐隐觉得,有些我不想看到的事情,恐怕要发生了。
而我没想到,一次善意的劝阻,会引来她一句“守财奴”的讥讽。
更没想到,十个月后,产房外那一声啼哭,会让所有人,尤其是她,陷入无尽的悔恨。
![]()
01
周末的家庭聚餐照例安排在我父母家,宽敞的客厅里飘着饭菜的香气。
母亲冯秀君在厨房和餐厅间忙碌,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弟弟萧弘益和弟媳陈真熙准时到了,真熙的肚子已经微微隆起。
她穿着宽松的孕妇裙,气色看起来很好,脸上泛着孕期特有的红晕。
“姐,姐夫,你们早到了呀。”真熙笑着打招呼,声音比平时更清脆些。
我丈夫杨博文放下手里的报纸,温和地回应:“我们也刚到,快坐下歇歇。”
弘益扶着真熙小心翼翼地坐在沙发上,动作体贴入微。
母亲端着最后一道汤从厨房出来,招呼大家:“来来来,开饭了,今天炖了真熙爱喝的鸡汤。”
围坐在餐桌旁,气氛温馨和睦,话题自然而然聚焦在真熙的孕事上。
“妈,您这汤炖得真鲜。”真熙喝了一口,满足地赞叹。
“喜欢就多喝点,你现在是一个人吃两个人补。”母亲慈爱地看着她。
弘益给真熙夹了块鱼肉,细心地挑掉了刺:“多吃点鱼,对孩子好。”
真熙忽然想起什么,放下筷子,眼神亮晶晶地看向大家。
“对了,跟你们说个好消息,我最近找到几种特别好的孕期营养品。”
她从随身的大手提袋里掏出几个颜色鲜艳的瓶瓶罐罐,摆在餐桌一角。
“这个,”她拿起一个贴着外文标签的粉色瓶子,“是补充DHA的,据说宝宝吃了眼睛会特别亮。”
她又指向一个绿色的盒子:“这个是孕期综合维生素,比普通的好多了。”
最后是一个小小的白色瓷瓶,看起来颇有几分“古法秘制”的神秘感。
“这个最厉害,是专门的安胎宝,纯中药成分,好多孕妈吃了都说孕期特别平稳。”
我拿起那个粉色瓶子看了看,标签印刷粗糙,成分表含糊不清,找不到任何保健品标志或批文号。
“真熙,这些东西……你都是从哪里买的?”我尽量让语气显得随意。
“网上呀!”真熙兴致勃勃地说,“现在有几个专门的孕妈购物群,里面的团长特别靠谱。”
“这些都是群里的爆款,口碑好得不得了,就是有点小贵。”
弘益在一旁附和:“是啊,她为了买这些,可没少花钱。”
母亲冯秀君好奇地拿过那个白色瓷瓶端详:“中药的啊?那应该挺安全的吧。”
“当然安全了妈,都是纯天然的,比医院开的那些化学合成的药好多了。”真熙语气笃定。
我放下瓶子,心里那股不安感又浮了上来:“真熙,孕期用药还是谨慎点好。”
“这些网上买的东西,来源不清楚,成分也不明确,万一……”
“姐,你太小心啦。”真熙不以为然地打断我,“这么多人吃都没事,能有什么万一。”
“你看我吃了这段时间,孕吐都减轻了,睡眠也好了,感觉浑身都有劲。”
她抚摸着自己的肚子,脸上是沉浸在幸福和自信里的光。
弘益看看我,又看看真熙,打了个圆场:“先吃饭先吃饭,菜都快凉了。”
母亲也连忙说:“对对,雅洁,真熙也是为孩子好,她心里有数的。”
我看着真熙将那几瓶“宝贝”小心翼翼地收回包里,仿佛那是无价的保障。
餐桌上恢复了热闹,大家继续吃饭聊天,仿佛刚才的小插曲从未发生。
但我心里的疑虑,却像滴入清水的一滴墨,慢慢扩散开来。
我注意到博文在桌下轻轻拍了拍我的手,递给我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我知道他是让我别在饭桌上扫大家的兴,可有些话,我觉得必须得找机会说清楚。
饭后,真熙拉着母亲去看她手机里孕妈群分享的各种“成功经验”。
那些隔着屏幕的文字和图片,似乎比她身边亲人的话更具说服力。
弘益和博文在阳台抽烟聊天,我收拾着碗筷,心思却飘远了。
窗外阳光明媚,一如这个看似美满和谐的午后。
但我隐隐感觉,有什么东西,正沿着一条危险的轨迹,悄然滑行。
02
回到家,那种不安的感觉依然缠绕着我。
博文看出我的心事,给我倒了杯水:“还在想真熙那些保健品的事?”
我叹了口气:“你也看到了,那些东西连个正规的生产信息都没有。”
“包装花里胡哨,宣传语一个比一个夸张,这明明就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博文在我身边坐下,理性地分析:“你的担心有道理。”
“但真熙现在正处于特别相信这些的阶段,你直接否定,她可能更听不进去。”
“我知道,”我有些烦躁地揉揉额头,“可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她乱吃吧?”
“那是你的亲侄子侄女,万一有点什么事,后悔都来不及。”
我打开电脑,开始搜索真熙提到的那几个产品名字。
结果触目惊心,网络上几乎没有官方信息和可靠的使用反馈。
偶尔有几个论坛帖子提到,点进去一看,不是广告软文就是来历不明的推荐。
所谓的“孕妈购物群”,更像是一个封闭的、信息高度同质化的圈子。
里面充斥着对“传统西医”的质疑和对各种“天然秘方”的盲目推崇。
我又查了查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写着保健品必须有“蓝帽子”标志和批准文号。
真熙买的那些,无一符合规定,完完全全就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三无产品。
我截屏保存了相关法规条文和一些科普文章,准备找机会跟弟弟好好谈谈。
弘益从小性格就比较温和,甚至有点缺乏主见,尤其是在真熙面前。
他比真熙大两岁,恋爱时就把她捧在手心里,结婚后更是如此。
我真希望他能在这件事上清醒一点,担起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几天后,我约弘益出来喝咖啡,借口是好久没见,聊聊近况。
咖啡馆里灯光柔和,弘益看起来心情不错,说起即将当爸爸的期待。
“姐,真熙最近状态可好了,吃的香睡得好,看来那些营养品还真有点用。”
我顺着他的话问:“弘益,你真仔细看过真熙吃的那些东西吗?”
弘益愣了一下:“大概看过吧,包装挺精致的,她说都是好东西。”
“精致不等于安全。”我打开手机,把我查到的资料递给他看。
“你看,这些都是国家明文规定的保健品上市必须有的标识和信息。”
“你再想想真熙买的那些,上面有这些吗?连个生产厂家都写得模棱两可。”
弘益滑动着屏幕,眉头渐渐皱了起来:“确实……没太注意这些。”
“不是没注意,是根本就没想过要去注意吧?”我有些无奈。
“真熙说好,说有用,你也就跟着信了,对不对?”
弘益有些窘迫地放下手机:“姐,真熙也是好心,她想给孩子最好的。”
“我知道她是好心,但好心也可能办坏事。”我压低声音。
“孕期摄入的东西直接影响到胎儿发育,一点都马虎不得。”
“这些来路不明的东西,成分不清,剂量不明,潜在风险太大了。”
弘益沉默地搅拌着咖啡,显得很为难:“可是……真熙她特别信这些。”
“我跟她提过一两次,说要不要多问问医生,她就不高兴。”
“她说我不懂,说现在的医生都是为了赚钱,开的都是没用的药。”
他叹了口气:“她现在就信群里那些‘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我看她吃了那些以后,精神状态确实挺好,也就没再多说什么。”
“她高兴就好,孕期心情好最重要,对吧姐?”
我看着弟弟眼中那种息事宁人的妥协,心里一阵发凉。
“高兴就好?弘益,你是要当爸爸的人,这不是哄她高兴的事!”
“这是关系到孩子健康和安全的大事!你得有自己的判断啊!”
我的语气难免有些激动,引得旁边座位的人看了我们一眼。
弘益低下头,声音变得更小:“姐,我知道你是为我们好。”
“可是……真熙那个脾气你也知道,她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我要是硬拦着,她肯定要生气,吵架,对她对孩子更不好。”
他抬起头,眼神里带着恳求:“姐,要不……这事你就别操心了。”
“真熙她心里有数,我们定期产检呢,真有问题医生会说的。”
我看着他那张和我有几分相似,却写满无奈和退缩的脸,一时无言。
把希望寄托在产检上?等发现问题的时候,恐怕就晚了。
可我知道,此刻再说什么,他也听不进去了。
在他的天平上,妻子的情绪稳定,远远重于那些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
我收起手机,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阳光透过咖啡馆的玻璃窗照进来,却驱不散我心头的阴霾。
![]()
03
和弘益谈过之后,我心情低落了好几天。
博文劝我,说毕竟那是别人的家事,我们尽到提醒的义务就好。
可我心里放不下,那是我看着长大的弟弟,和他即将出世的孩子。
我决定再找一次陈真熙,抛开那些间接的提醒,直接和她聊聊。
我准备了一些打印出来的科普资料,包括正规孕产期营养指南。
还有几篇权威医生撰写的关于孕期谨慎使用保健品的文章。
我希望用科学和事实来说服她,至少让她能听进去一点点。
周末,我借口给她送些新鲜水果,去了弟弟家。
真熙热情地把我迎进门,她的气色确实看起来红润饱满。
客厅的茶几上,又多了几个我没见过的瓶瓶罐罐,包装各异。
“姐,你来得正好,我刚收到一批新到的宝贝,给你看看!”
没等我开口,她就兴奋地拉着我参观她的“孕期宝库”。
梳妆台旁边特意腾出了一块地方,整齐地摆放着大大小小的保健品。
数量比我上次家庭聚餐时看到的,又增加了将近一倍。
“这个是新出的胎盘素精华,听说吃了宝宝皮肤会特别白嫩。”
“这个是进口的藻油,比普通鱼油纯度更高,对宝宝大脑发育好。”
“还有这个,促顺产茶,孕晚期开始喝,能软化宫颈,生的时候少受罪。”
她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笃信光芒。
我看着她兴致勃勃的样子,那些准备好的劝说言辞一时卡在喉咙里。
我终于明白弘益说的“她特别信这些”是什么意思了。
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保健行为,更像是一种投入情感的信仰。
我坐到沙发上,把带来的水果和资料放在一边。
“真熙,看你状态这么好,我也就放心了。”我尽量从肯定开始。
“不过,我看你吃的种类是不是太多了点?身体能代谢得过来吗?”
真熙坐到我对面,不以为然地摆摆手:“不多不多,姐你不懂。”
“孕期需要的营养是平时的好几倍,光靠吃饭根本补不够。”
“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补充,缺什么补什么,相辅相成的。”
我拿起那盒所谓的“促顺产茶”,看了看成分表,只是一些普通的草本植物。
“真熙,像这种功能宣称这么具体的产品,尤其要小心。”
“生孩子是复杂的生理过程,不是喝点茶就能简单影响的。”
我把带来的资料递给她:“我找了些正规医院的孕产期营养建议。”
“你看,专家都建议,只要饮食均衡,额外补充一些基础维生素就好。”
“最关键的是,任何补充剂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真熙接过资料,随手翻了几页,态度有些敷衍。
“姐,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医院的医生嘛,肯定推荐医院的东西。”
“他们巴不得我们都去买医院药房里那些又贵又没用的药。”
她放下资料,拿起她的一瓶“进口藻油”,语气带着几分优越感。
“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信息这么发达,我们要学会自己辨别。”
“我们群里好多妈妈,都是按照这种科学营养方案来的,生的宝宝都特别健康聪明。”
“那些只知道听医生话的,反而容易营养不良,孩子体质差。”
我听着她这套明显被洗脑的说辞,心里又急又气。
“真熙,你怎么能这么说?医生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的建议是基于科学。”
“而那些购物群里的‘团长’,她们的目的是卖货赚钱啊!”
真熙的脸色微微沉了下来:“姐,我知道你是好心。”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多孕妈都选择相信这些?”
“因为真的有效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她指着自己:“你看我,孕早期吐得厉害,吃了这些之后就好了。”
“现在精力充沛,每次产检指标都合格,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我看着她因激动而微微泛红的脸,知道此刻任何直接的否定都会引发抵触。
我换了一种方式:“真熙,我不是说这些东西完全没用。”
“我只是担心它们的来源和安全性,万一里面含有不适合孕妇的成分……”
“比如有些中药成分,普通人吃了没事,孕妇吃了可能就有风险。”
真熙直接打断我,语气已经带上了明显的不悦。
“姐,你太多虑了。这些都是经过无数孕妈亲身验证的,安全性绝对有保障。”
“反倒是医院开的那些药,副作用一大堆,那才叫不安全。”
她站起身,做出送客的姿态:“谢谢姐的水果和资料,我会参考的。”
“不过我自己的身体和孩子,我心里最有数,我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我已经明白,这次沟通彻底失败了。
我带去的科普资料,被她随手放在了那堆光彩夺目的保健品旁边。
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苍白无力。
我离开弟弟家,走在初夏的街道上,心里像是压了一块石头。
微风拂面,我却感觉不到一丝清爽,只有深深的忧虑和挫败感。
04
自从上次与真熙不欢而散后,我们之间有了一层微妙的隔阂。
家庭微信群里的气氛也变得有些奇怪。
真熙依然频繁地在群里分享她认为有用的“孕产知识”。
但那些链接来源,大多是一些标题惊悚、内容缺乏科学依据的公众号文章。
我通常选择沉默,毕竟在群里争论起来,只会让所有人尴尬。
直到有一天,真熙转发了一篇名为《西医保胎的惊天骗局!别再被医院坑钱了!》的文章。
文章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抨击医院常规的保胎治疗是“过度医疗”。
鼓吹所谓的“自然疗法”和“古方安胎”才是对母婴最好的选择。
下面还有几个群里的亲戚跟着附和,说“现在医院就是这样”“还是老祖宗的东西靠谱”。
我看着屏幕上那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一股火气直冲头顶。
我不能再看下去了,这已经不是她个人的选择问题。
这种错误信息的传播,可能会误导其他不明就里的孕妇。
我深吸一口气,在群里回复。
“真熙,这篇文章的观点太偏激了,缺乏科学依据。”
“医院的保胎措施是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的医疗方案,不能一概而论。”
“尤其是孕期,任何健康问题都应该首先咨询专业医生。”
我的话音还没落(指打字发送),真熙立刻反驳了回来。
“姐,你不能因为自己在医院工作过(我曾做过几年医疗相关行政),就一味迷信西医。”
“西医很多时候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副作用大,对胎儿不好。”
“很多天然的方法,安全又有效,只是不被既得利益者承认而已。”
我看着“既得利益者”这几个字,简直哭笑不得。
我继续耐心解释:“我不是迷信西医,我是相信现代医学证据。”
“你所说的天然方法,如果真有确凿疗效,早就被纳入正规医疗体系了。”
“关键在于证据,而不是听起来是否‘天然’或‘古老’。”
这时,我母亲冯秀君也被惊动了,她显然一直在看我们的对话。
“哎呀,你们两个,怎么又在群里说这些了。”
“真熙也是好心分享,雅洁你也是担心弟妹,都少说两句。”
母亲永远是这样的和事佬,试图用“都是好心”来模糊问题的焦点。
真熙的母亲,我的婆婆苏玉琼阿姨也冒泡了。
“亲家母说得对,孩子们都是好意。”
“真熙啊,你姐是关心你,你听听也没坏处。”
“不过话说回来,真熙现在肚子里的孩子稳稳的,说明她调理得不错嘛。”
苏阿姨的话看似中立,实则还是在偏袒自己的女儿。
她把“孩子稳稳的”这个暂时的表面现象,归功于真熙的“调理”。
真熙得到了母亲的支持,语气更强硬了。
“妈,我知道姐是关心我,但她可能不太了解现在的科学育儿新观念。”
“我们年轻人都讲究科学喂养,科学备孕,不能总守着老一套。”
她甚至@了我一下:“姐,你要是有空,可以多看看一些前沿的育儿知识。”
我简直要气笑了,她居然反过来认为我的观念是老一套?
我强压着火气,回复道:“真熙,科学育儿的前提是尊重科学。”
“而不是把包装成‘科学’的营销话术当做真理。”
“你说的那些前沿知识,它们的证据在哪里?经过同行评审了吗?”
弘益终于出现了,他发了个尴尬的表情。
“姐,真熙,咱别在群里争了,都是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多好。”
“真熙,姐是专业人士,她的建议我们参考参考没坏处。”
“姐,真熙她孕期情绪敏感,咱们都多体谅一下。”
他又开始了他那套和稀泥的做法,试图平息争端,却不触及核心问题。
真熙显然对弘益没有坚决站在她那边感到不满。
“我怎么不尊重科学了?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孩子好!”
“难道只有听医院的,花大把钱买那些没用的药才是科学?”
争论到此,已经偏离了最初的焦点,变成了情绪化的对抗。
我知道再继续下去毫无意义,只会让家庭关系更加紧张。
我打出了最后一段话:“真熙,我言尽于此。”
“我只是希望你和孩子都能平平安安。最终的决定权在你们自己手上。”
然后我关闭了微信群聊界面,不想再看接下来的对话。
博文坐在我旁边,轻轻叹了口气:“你还是没忍住。”
我靠在沙发上,感到一阵疲惫:“我没法忍住,那是条人命啊。”
“我看着她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还要拉着别人一起,我做不到视而不见。”
博文揽住我的肩膀:“尽人事,听天命吧。你尽力了。”
是啊,我尽力了,可这种无力回天的感觉,并不好受。
窗外夜幕降临,群里的争吵大概也平息了。
但我知道,有些裂痕,一旦产生,就很难弥合了。
而真正的风暴,还远远没有到来。
![]()
05
微信群风波之后,我和真熙之间维持着一种表面的客气。
家庭聚会依旧参加,但交流明显少了,避免触及那个敏感话题。
母亲冯秀君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偶尔会私下劝我。
“雅洁,真熙还年轻,又是头胎,紧张了点,你当姐姐的多担待。”
“她吃那些东西,虽说可能没啥大用,但看样子也没啥坏处不是?”
“你看她每次产检不都挺好的嘛,你就别太较真了,家和万事兴。”
每次听到母亲这么说,我都只能苦笑。
“没啥坏处”——这只是基于眼前表象的侥幸判断。
而“产检挺好”,在很多时候,并不能筛查出所有潜在问题。
尤其是药物或不明物质可能导致的隐性损伤。
这种表面的平静,在一次例行的家庭产检日被打破了。
那天真熙和弘益去医院做孕中期的大排畸筛查。
检查结束后,他们顺路来我家坐坐。
真熙的情绪很高,拿着B超单子,指给我看屏幕上模糊的小脚印。
“姐,你看,宝宝一切正常,医生都说发育得挺好。”
我接过单子,仔细看了看各项数据,确实都在正常范围内。
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暂时落了地,也许真是我多虑了?
但当我目光扫过真熙放在沙发旁的那个沉甸甸的妈咪包时,心又提了起来。
包的侧兜里,赫然插着两瓶我没见过的保健品,包装异常花哨。
“真熙,这又是新买的?”我忍不住指着那两瓶东西问。
真熙得意地拿出来:“对啊姐,这是最新款的孕期脑黄金和免疫 booster。”
“群里刚团购的,效果据说超级神奇,能提升宝宝智商和免疫力。”
我接过瓶子,手感轻飘,包装上的宣传语夸张到近乎荒唐。
“孕期服用,宝宝智商超群,赢在起跑线!”“打造宝宝黄金免疫力盾牌!”
连个像样的成分表和厂家信息都没有,只有一串疑似物流单号的数字。
我的火气一下子又上来了,上次的教训和母亲的劝告都被抛在脑后。
“真熙!你还要买多少这种东西?!”我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
“你看看这包装,这宣传,这像是正规产品吗?这根本就是骗人的!”
“大排畸通过了是好事,但那不代表你可以继续肆无忌惮地乱吃东西!”
真熙没料到我会突然发这么大脾气,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弘益在一旁试图打圆场:“姐,你别激动,真熙她就是看着好玩……”
“好玩?!”我转向弟弟,“弘益!这是好玩的事情吗?!”
“你是孩子父亲!你能不能负起责任来!这些东西吃出问题谁负责?!”
真熙猛地站起来,脸涨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姐!你什么意思?!什么叫乱吃东西?!什么叫吃出问题?!”
“我花我自己的钱,给我自己的孩子买营养品,有什么不对?!”
“从我一怀孕开始,你就看不惯我这个,看不惯我那个!”
“不就是因为这些营养品贵了点,你觉得我乱花钱了吗?”
她越说越激动,声音带着哭腔和尖锐的讽刺。
“我知道了,你就是心疼你弟弟的钱!觉得我把他赚的钱都浪费了!”
“说到底,你就是个守财奴!自己不舍得花钱,也看不惯别人花钱!”
“守财奴”三个字像一根针,狠狠扎进了我的心里。
我愣在原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所有的担心,所有的焦虑,在她眼里,竟然被扭曲成了这么龌龊的动机?
弘益也惊住了,赶紧去拉真熙:“真熙!你胡说什么呢!快给姐道歉!”
“我凭什么道歉!我说错了吗?!”真熙甩开弘益的手。
“她不就是这个意思吗?整天盯着我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我的孩子,我知道怎么对他好!用不着你在这里指手画脚!”
她抓起自己的包和那两瓶“脑黄金”,哭着冲出了我家门。
弘益尴尬地看了我一眼,眼神里有歉意,但更多的是对真熙的担忧。
“姐……她……她不是故意的,她孕期情绪不稳定,我回去说她……”
说完,他也急匆匆地追了出去。
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我一个人站在原地。
“守财奴”三个字还在耳边回荡,像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感到一阵冰凉的寒意,从脚底蔓延到全身。
原来,在真心想帮助你的人眼里,你的善意可以如此不堪。
博文从书房出来,显然听到了刚才的争吵。
他走到我身边,轻轻抱住我颤抖的肩膀。
“算了,雅洁,到此为止吧。”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无奈。
“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拦不住一个铁了心要往坑里跳的人。”
我看着窗外,真熙和弘益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小区路口。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和她之间,有些东西彻底改变了。
而我那颗想要保护侄儿的心,也在她那句“守财奴”的讥讽中,彻底凉透了。
06
“守财奴”事件之后,我有将近一个月没有主动联系弟弟一家。
母亲打来电话,言语中透露出弘益跟她说了那天吵架的事。
她说真熙事后也后悔了,觉得自己话说重了,但面子上下不来台。
母亲劝我:“雅洁,你是姐姐,肚量大点,别跟她一般见识。”
我心里五味杂陈,那不仅仅是面子问题,那是对我人格和用心的践踏。
但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也为了那点残存的姐弟情分,我含糊地应承了。
丈夫杨博文在那段时间里,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
但他也明确表达了看法:“雅洁,这件事,我们或许真的该放手了。”
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俩坐在阳台上,伴着星光和微风聊天。
“我知道你是对的,从科学角度,从安全角度,你的担心完全合理。”
博文握着我的手,理性地分析着。
“但是,干预的尺度和方式,我们需要重新考量。”
“你现在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认知问题,而是一种信仰体系。”
“真熙她不仅仅是相信那些保健品,她是依赖它,把它当成了精神支柱。”
“你越是激烈地反对,她为了维护自己的选择正确性,反而会越陷越深。”
我听着他的话,心里明白他说得有道理。
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防御机制,当核心信念受到挑战时,人会本能地加固它。
“可是,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吗?”我还是有些不甘心。
“那不是旁观,而是尊重他们的选择权。”博文纠正道。
“弘益和真熙是成年人,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
“他们有权利决定以何种方式度过孕期,哪怕这个决定在我们看来是错的。”
“作为亲人,我们提醒、建议的义务已经尽到了。”
“反复的、强硬的干预,只会伤害亲情,并且……很可能毫无效果。”
几天后,弘益单独来找我,神情憔悴,看得出夹在中间很辛苦。
我们在我家楼下的小花园里散步,气氛有些尴尬。
“姐,那天……真熙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弘益搓着手,开口道歉。
“她后来也后悔了,就是嘴硬,不肯认错。”
我叹了口气:“弘益,我不是生气,我是担心,是害怕。”
“我知道,姐,我知道你是为我们好。”弘益连忙说。
“但是……”他顿了顿,显得有些难以启齿。
“但是真熙她现在……情绪确实不太稳定,一点就着。”
“医生也说,让她保持心情愉快最重要。”
他看着我,眼神里带着恳求:“姐,以后……关于她吃补品的事……”
“你能不能……就稍微……稍微别再那么直接地拦着她了?”
我心里最后一点希望的火苗,也彻底熄灭了。
连最应该站出来负责的弟弟,也选择了妥协和逃避。
他把一切归结于“孕期情绪”,用一种看似体贴的方式,回避了核心问题。
“弘益,你的意思是,让我以后不要再管了,是吗?”我直接问了出来。
弘益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蝇:“不是不管……就是……别那么激烈。”
“哄着她点,让她开开心心把这几个月过去,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
“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我重复着这句话,感到一阵悲凉。
这是一种多么普遍的侥幸心理啊!
把所有问题都寄托于“生了就好了”,却不去想想,万一不好呢?
我看着弟弟,他脸上写满了疲惫和对平静的渴望。
他不想再争吵,不想再面对压力和冲突,他只想息事宁人。
我忽然觉得,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了。
我点了点头,声音平静得出奇:“好,我知道了。”
“你们自己的事,自己决定吧。我以后不会再说什么了。”
弘益像是松了一口气,又像是有些愧疚:“姐,谢谢你理解。”
理解?我根本不理解。
我只是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一种眼看着悲剧序幕拉开却无法阻止的绝望。
从那一天起,我履行了我的承诺。
我不再主动询问真熙的健康状况,不再对她的购物行为发表任何评论。
家庭聚会时,我尽量避免单独和她相处,交流仅限于表面的寒暄。
真熙似乎也乐得如此,她依然频繁地在朋友圈晒她的“完美孕期”。
各种保健品的打卡照,配上励志的文案,宣称自己为宝宝做了最好的选择。
下面的评论里,有家人的点赞祝福,也有孕妈圈朋友的羡慕追捧。
一片祥和,歌舞升平。
只有我,在每一次看到那些照片时,心头会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影。
我像是一个孤独的守夜人,看着远方的灯塔明明灭灭。
明知那光亮可能指引向礁石,却只能沉默,因为航行的人拒绝改变航向。
我选择闭上了嘴,也关上了心里那扇担忧的门。
只是不知道,这扇门再次被迫打开时,面对的会是怎样的场景。
![]()
07
夏去秋来,真熙的孕期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后期。
她的肚子像吹气球一样越来越大,行动也开始有些不便。
但据她自己在朋友圈和家庭群里的分享,状态一如既往地“完美”。
“孕期第30周,打卡!宝宝今天胎动很有力,真是个强壮的小家伙!”
配图是她精心摆放的今日份保健品合集,旁边还有一份色彩鲜艳的营养餐。
“感谢‘孕妈神器’陪伴,整个孕期无水肿、无抽筋、精力充沛!”
下面的评论清一色是“接好孕”、“宝妈真棒”、“求推荐”之类的话。
母亲冯秀君和苏玉琼阿姨更是每次必赞,言语中充满了骄傲和期待。
“看我儿媳妇/女儿,多会调理身子,以后肯定生个健康聪明的大胖小子!”
偶尔,母亲会私下跟我念叨:“看来真熙那些东西,吃着是还行哈?”
“你看她这都快生了,一点妊娠纹都没长,气色也比你好那时候强。”
我通常只是敷衍地笑笑,不发表任何意见。
既然选择了沉默,那就沉默到底吧。
但我依然会不动声色地通过弘益了解产检情况。
弘益的汇报也总是报喜不报忧:“挺好的,姐,医生说指标都正常。”
“就是上次说胎儿好像有点偏大,让控制一下饮食,别的没啥。”
“偏大?”我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医生怎么说?有具体原因吗?”
弘益的语气很轻松:“能有啥原因,就说可能营养太好了呗。”
“真熙吃的那些补品效果好,宝宝吸收好,长得壮实点不是好事吗?”
我心里却不这么想。胎儿偏大,有时未必是“营养好”那么简单。
也可能是代谢异常或其他潜在问题的表现。
但我只是淡淡地提醒了一句:“还是遵医嘱,适当控制一下,太大不好生。”
“知道啦姐,真熙现在都有注意的。”弘益满口答应,显然没当回事。
真熙本人更是将“胎儿偏大”视为她保健品卓有成效的证明。
她在朋友圈发的文案越发得意:“科学营养就是不一样,宝宝发育领先同龄!”
“坚持就是胜利,为顺产加油!相信我的选择没错!”
她似乎已经完全沉浸在一种自我构建的“完美孕期”叙事里。
任何一点点正面的反馈,都被她无限放大,用来佐证自己行为的正确性。
而任何可能的风险提示,都被她下意识地忽略或排斥。
家人的态度也渐渐从最初的些许担忧,转变为完全的放松和信任。
尤其是每次产检拿到“正常”的报告单后,大家都觉得是虚惊一场。
连最初和我一样有些担心的博文,也开始觉得或许情况没那么糟。
“难道是我们太紧张了?”有一次他看着真熙发的照片说。
“你看她状态确实一直不错,也许那些东西……歪打正着了?”
我摇摇头,没有回答。科学问题上,不存在“歪打正着”的侥幸。
隐患之所以称为隐患,就是因为它潜伏着,不被常规检查轻易发现。
但它就像一颗埋下的种子,只等合适的时机,破土而出。
深秋时节,真熙的预产期越来越近。
家里开始忙着准备婴儿房,购置新生儿用品,一派喜庆忙碌的景象。
真熙俨然成了全家关注的焦点,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
她说话做事更加笃定,仿佛自己已然是一位成功的“育儿专家”。
有一次家庭聚会,她甚至开始向一位刚怀孕的表妹传授“经验”。
“千万别盲目听医生的,他们就知道让你补钙补铁,都是基础操作。”
“你得像我这样,有针对性的高阶补充,孩子出生后差距一下就显出来了。”
表妹听得连连点头,眼神里充满崇拜。
我坐在一旁,默默地剥着橘子,一言不发。
弘益看了我一眼,眼神有些复杂,似乎怕我又会站出来反驳。
但我只是对他笑了笑,继续剥我的橘子。
我知道,此刻的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只有现实,才是最有力的教育。
只是不知道,当现实来敲门时,会是怎样的沉重。
窗外,秋风扫过落叶,带着一丝冬日的萧瑟。
真熙的孕期看似一帆风顺,如同这秋日午后的暖阳,温暖而平静。
但我知道,平静的海面下,往往暗流涌动。
08
初冬的第一场雪悄然落下时,真熙进入了孕37周,足月了。
全家都进入了临战状态,待产包准备好了,医院也联系好了。
真熙更是迫不及待,每天都盼着宝宝发动,好让她实践那些“顺产秘诀”。
她依旧雷打不动地服用着各种保健品,甚至增加了据说能“助力顺产”的新品种。
孕晚期的产检变得更加频繁,每周一次。
这一次产检回来,弘益给我打电话时,语气里少了以往的轻松。
“姐,今天产检……医生说有点小问题。”他的声音有些迟疑。
我心里一紧:“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