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汉宫的菱花窗,洒在漆木妆奁上。
![]()
一位女子轻轻掀开嵌着螺钿的盒盖,取出银质小粉盒,用丝织粉扑蘸取雪白的粉末,细细敷在脸颊。
又从旁边的朱砂盒里挑出一点胭脂,指尖揉开,轻点在两颊与唇上。
最后她拿起青铜眉笔,对着铜镜细细描画出弯月眉 。
这不是古装剧的虚构场景,而是考古学家从汉代墓葬里还原出的真实画面。
两千多年前,张骞通西域带回的 “胡粉”,正悄然改变着汉代女子的妆容,更催生了一条从原料到成品、从宫廷到民间的完整美容产业链。
在胡粉传入之前,汉代女子化妆用的 “粉” 多是米粉。
考古人员在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妆奁里,就发现过残留的米粉痕迹。
将大米浸泡、研磨、过滤、暴晒制成粉末,质地虽细腻,却有个大缺点:遇水易化,出汗后便会脱妆,而且颜色偏黄,遮盖力也弱。
普通百姓还能用这种 “平价粉”,宫廷贵族却总在寻找更理想的化妆原料。
直到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一种从西域流传过来的白色粉末,后人称之为 “胡粉”,汉代的化妆品才真正迎来 “革命”。
胡粉的原料并非植物,而是天然硫化汞(又称朱砂的伴生矿),经过提炼加工后,质地比米粉更细腻,颜色也更洁白。
敷在脸上不仅附着力强,出汗不易脱妆,还能微微泛出莹光,衬得肤色更显水润。
徐州汉墓曾出土过一件铜制粉盒,里面残留的粉末经过化验,正是胡粉;西安出土的汉代陶俑脸上,也能看到均匀的白色涂层,专家推测就是用胡粉绘制的。
这些考古发现,都印证了胡粉在汉代的广泛使用。
但胡粉的普及,远不止 “引进原料” 这么简单。
要让这种西域来的 “稀罕物” 走进寻常百姓家,首先得解决原料开采与制作的问题。
汉代的硫化汞矿主要分布在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和巴蜀地区。
朝廷专门设置了 “铁官”“盐官” 的同时,也对汞矿开采加以管理,民间工匠则通过官府许可,组织矿工开采矿石。
开采出的硫化汞需要经过复杂的提炼:先将矿石破碎,在密闭陶罐里加热,让汞蒸发后冷凝成液态,再与硫磺混合加热,最终制成白色的胡粉。
《齐民要术》里虽详细记载了后世的胡粉制作工艺,但考古发现的汉代陶窑遗址中,已能看到类似的加热装置,说明当时的工匠早已掌握了这套核心技术。
原料有了,制作工艺成熟了,接下来便是流通销售。在汉代的长安、洛阳、临淄等大城市,市集里专门售卖化妆品的店铺随处可见。
1975 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汉代竹简里,就有关于 “脂粉铺” 的记载。
店铺老板会根据顾客的身份定价,贵族用的胡粉会加入麝香、兰草等香料,装在精致的漆盒里,价格是普通胡粉的十倍。
而百姓买的平价胡粉,多装在陶制小罐里,性价比更高。
除了实体店,还有走街串巷的 “货郎”,背着装满胡粉、胭脂的担子,到乡镇售卖,让偏远地区的女子也能用上这种 “新式化妆品”。
一条完整的美容产业链,绝不止核心原料,还得有配套的化妆工具与 “周边产品”。
汉代女子的妆奁里,除了粉盒、胭脂盒,还有专门的粉扑、眉笔、唇脂棒。
河南陕县出土的汉代彩绘陶楼模型里,甚至能看到 “美容院” 的雏形 。
二楼有女子坐在铜镜前,旁边的侍女正拿着粉盒为她补妆,一楼则摆放着各种妆奁与化妆品,显然是专门为客人化妆的场所。
胡粉带来的,不仅是化妆品的升级,更是汉代审美观念的变革。
此前用米粉化妆,妆容偏淡雅自然;而胡粉的洁白与胭脂的艳丽搭配,让汉代女子的妆容更显明媚。
《孔雀东南飞》里描写刘兰芝 “口如含朱丹”,《古诗十九首》里提到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这些诗句里的 “朱丹”“红粉”,正是胡粉与胭脂的组合。
连男性贵族也受到影响,《汉书》记载韩嫣 “常与上卧起,赏赐拟于邓通,时嫣常擦粉”,可见当时化妆已不是女性专属,而是一种彰显身份与审美的方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条美容产业链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制作妆奁需要木工、漆工、镶嵌工匠,制作铜镜需要铜匠与铸镜师,生产胭脂需要采集红蓝花(胭脂原料)的农户与加工工匠。
从原料开采到工具制作,从销售店铺到化妆服务,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庞大的 “美丽经济” 网络。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当时临淄一带专门制作胭脂的工匠,“一岁千酿,其利可比千乘之家”,可见美容行业的利润之高,已能与王侯贵族的收入相比。
如今,当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那些汉代的妆奁、粉盒,触摸着铜镜上斑驳的花纹,仿佛还能看到两千多年前,女子们对着镜子细细化妆的模样。
张骞带回的那盒胡粉,早已不只是一种化妆品,它见证了汉代的 “美丽经济”,也藏着古人对美的追求与丝绸之路的文明对话。
而那条跨越千年的美容产业链,或许也能给今天的我们一点启示:
美从来不是孤立的,它总能串联起贸易、技术与文化,成为时代繁荣的鲜活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