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
天蓝水绿、干净整洁的鲅鱼圈城区。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佟利德摄
![]()
志愿者义务清理城区环境卫生。
![]()
市民手绘城市精神文明宣传文化墙。
![]()
今年全国“四季村晚”达营村秋季村晚示范点活动在鲅鱼圈区红旗大集举办。
本报记者 佟利德 王姝佩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魅力十足的“圈儿”。
深秋时节,天气转凉,但营口市鲅鱼圈区的滨海游却热度不减,游人从四面八方而来,到此赶海、品海鲜,享受大海、蓝天、沙滩带来的舒适惬意。
鲅鱼圈这一“反常”现象的背后,是全区持续做好文明创建后半篇文章,以大格局谋划发展蓝图,用巧心思落实惠民举措,文明创建常态化、城市管理精细化、文旅服务高质化的结果。
阳光与海浪交织的山海广场,烟火气升腾的红旗大集,音乐与美食交织的渔圈夜市,笑声与掌声此起彼伏的全国秋季“村晚”……作为开放型旅游城市,鲅鱼圈区正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城区。
文明创建常态化
“十一”前夕,一场名为“整洁文明迎十一 山海奋进展新姿”的活动在鲅鱼圈区轰轰烈烈地展开,万余名志愿者来到核心景区、公共广场清理垃圾、清除小广告。
“家里来了客人,必须得收拾干净利索,让人家来了就爱上。”机关干部蒋一兵说。
从街头巷尾到景区商圈,志愿者用汗水换颜值、用行动传文明,这场全民参与的行动擦亮了鲅鱼圈的城市名片,凝聚起奋进向上的力量,为文旅融合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近年来,鲅鱼圈区不仅获评省级文明城区,还荣获了3个全国文明村镇、2个全国文明单位、1所全国文明校园、1个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并非终点,鲅鱼圈将文明创建向常态化、纵深化发展,将城市文明融入城市肌理。
每到节假日,是鲅鱼圈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刘洋最忙碌的时候,他整天在各大景区、景点周边巡查,重点加强流动商贩和公共停车位管理。为改善城市环境,刘洋和队员们想了许多办法。比如,日常巡查与快速处置相结合,实现小广告“日产日清”;与交警部门联合成立执法大队,增设近7万个停车位……
为了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努力实现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建设城市文明的转变,鲅鱼圈区既有健全机制,推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的大气魄,也有把文明血液融入城市细枝末节的“巧心思”,形成全区文明共创、共荣、共享的幸福底色。
鲅鱼圈区实行 “月考核、季评比、年总评” 常态化考核制度,考核内容涵盖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文明风尚等,考核结果全区通报。对优秀单位表彰奖励,对不合格单位约谈问责,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全区组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广场文化月、爱国主题露天电影放映等各类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普及文明风尚、整治公共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入日常。
此外,鲅鱼圈还通过举办讲座、文明评比等形式,引导市民养成文明习惯。在红海社区,每月都会举办“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表彰先进典型,带动更多家庭参与文明创建;鲅鱼圈区芦屯镇留屯村推行积分制管理,鼓励引导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今,文明已成为鲅鱼圈区的亮丽底色,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城市管理精细化
“十一”期间,尽管鲅鱼圈区世纪广场人流如织,卫生环境却整洁美观。记者采访时,鲅鱼圈区住建局环卫处海星所三大队保洁队长王焕秀正蹲在道板上清理砖缝间的杂草。“越是边边角角,越要仔细清理。”王焕秀说。她和队里32名保洁员每天清扫垃圾,清除杂草和小广告,一年到头,只有春节能休息几天。正是有着这样一群尽职尽责的“城市美容师”,鲅鱼圈的街头才会如此整洁亮丽。
鲅鱼圈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城市管理中既有长远发展的大格局,也有精修细剪的“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管理不断向精细化、智慧化、品质化转变。
鲅鱼圈区住建局副局长申守怡告诉记者,聚焦道路、路灯、人行道三类核心市政基础设施,鲅鱼圈区构建起“日常巡检+精准维护+智慧监管”长效体系。道路管护实行“分片包干”,每周排查坑洼、裂缝,对破损路面72小时内修复,同步清理路面积水等;夜间动态巡查亮灯率,故障灯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更换,确保主次干道亮灯率98%;人行道管护突出“安全+便民”,每天清理地砖松动、凸起、破损问题,在人流量大的路段加强管理,出现问题72小时内维修完成。
城市管理有制度、有力度,更有温度。每年“五一”“十一”假期,大量游客驱车到鲅鱼圈游玩。车辆一多,难免出现违停等现象。对此,鲅鱼圈区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坚持“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原则,先通过电话通知车主挪车,实在联系不上才依法处理。
为提高城市精准化管理能效,鲅鱼圈区推出相关小程序助力城市管理,以科技赋能提升治理精度。市民通过“随手拍”小程序反映问题,各部门随时听取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小程序启动以来,累计接收线索 2400条,办结率96%,平均处理时间缩短至1.5天,通过解决市民身边事,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文旅服务高质化
10月15日,全国“四季村晚”鲅鱼圈区红旗镇达营村秋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活动在红旗大集举办。集上不仅能买到达营村的葡萄、红旗堡村的红肖梨等土特产,还汇聚了村晚演出、手艺人村宴、非遗文创、村T走秀等特色演出,让市民和游客一站式感受鲅鱼圈的热情和魅力。
“推动文旅服务‘高质化’,绝非简单的设施升级或服务叠加,而是一场涉及理念、管理、业态、环境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鲅鱼圈区文旅广电局副局长邢璐介绍,鲅鱼圈区坚持需求导向,推动服务供给“精准化”;强化基础建设,推动服务体验“优质化”;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服务内涵“品质化”;优化市场环境,推动服务保障“安心化”;引导社会参与,推动服务共建“共享化”。
如邢璐所言,鲅鱼圈区既有“鲅马”“冰雪温泉节”这样的“大手笔”,也有打造鲅鱼公主冰箱贴和摆件,促进文旅消费,给游客“留念想”这样的“巧心思”,在一点一滴间积攒好感度,打造文旅金名片。
鲅鱼圈区以特色活动为牵引,持续推进文旅体融合出彩,做大做强文旅IP。
每到夏季,广场文化月都会在世纪广场火爆开场,至今已历时二十七载,成为鲅鱼圈响当当的品牌活动。大型演出、文化周活动、非遗展演、特产促销等轮番“轰炸”,让市民和游客惊喜连连,回味无穷。
作为旅游城市,鲅鱼圈一年四季活动不断:1月冰雪温泉节,2月秧歌节,3月和4月春季惠民购车节,5月马拉松、望儿山母亲节,6月铁人三项赛,7月望海寨渔文化活动季,8月广场文化月,9月营口海蜇节,10月丰收节、“四季村晚”……游客不管何时来,总能感受到“圈儿里”人的热情和周到服务。
说到文旅服务,鲅鱼圈区无论政府部门还是商家都在费尽心思,只为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今年,鲅鱼圈区在世纪广场旁打造特色公交站,不仅可以免费为手机充电,还把“鲅鱼公主”微雕搬到站点,供游人拍照打卡。鲅鱼公主主题文创产品强势“出圈”,在各景区随处可见,成为游客扫货留念新宠。
为了抢客流、促消费,商家也是绞尽脑汁。皇家园林酒店副总经理鄂晓男告诉记者,酒店大厨来到游客身边,把高端特色美食搬到市场上供游人品尝购买。
不断丰富文旅供给,提升服务质量,鲅鱼圈区持续强基提质,打造高品质文旅目的地,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大格局”引领发展方向,“巧心思” 落实惠民举措。鲅鱼圈区在精耕细作间,让 “幸福圈”的内涵更加丰富,未来更加可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