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言联璧》中有言: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人生海海,世人总以为唯有争抢,才能彰显价值,获取成功。于是争得面红耳赤,斗得筋疲力尽,反而迷失了本心。
老子曾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争,并非懦弱退缩,而是一种通透的智慧,是一种从容的境界。
真正高明的人,都懂得这三不争。
01 不与高人争锋
《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个人最难得的智慧,是认清自己的分量,不与自己不在一个层次的人争强好胜。
三国时期,曹操帐下的杨修才华横溢,却喜欢处处与主公争锋。
曹操在门上写个“活”字,他立刻道破是“阔”;曹操写“一盒酥”,他马上分给大家。
他一次次地炫耀聪明,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而同一时代的荀攸,同样谋略过人,却深谙“不与高人争锋”之道。
他出谋划策从不居功,总是将功劳归于曹操,最终得以善终,被曹操尊称为“谋主”。
与高人相争,犹如以卵击石。
你自以为的才华,在真正的高手面前,可能只是雕虫小技。
智者不争锋芒,藏锋守拙,方能行稳致远。
![]()
02 不与小人争口舌
《增广贤文》告诫我们:“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与小人纠缠争论,你永远无法真正说服他,只会将自己拖入无休止的泥潭。
宋代名相富弼,以才识卓著著称。
有一次,一个穷秀才当街拦住他,说:“听说你才学渊博,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么做?”
富弼答道:“我会装作没听见。”
秀才嗤笑道:“枉你号称学富五车,原来不过是个草包!”
富弼的随从怒不可遏,想要理论,却被富弼拦住。
事后,富弼解释道:“此人轻狂,与他争执只会愈演愈烈,何必自寻烦恼?”
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他们不在乎真相,只在乎情绪上的胜利。
你与他争口舌,他更会胡搅蛮缠;你若置之不理,他反而无计可施。
贤者不争口舌,沉默是金,远离便是上策。
03 不与蠢人争理
曾国藩有句名言:“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
在此之外,还需加上一条:勿与蠢人争理。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认知不同,争辩不仅毫无意义,反而消耗自己。
有一次,子贡在门口遇见一个来访者。
对方问:“一年有几季?”
子贡答:“四季。”
那人坚持:“不对,只有三季。”
两人争论不休,直到孔子出来。
孔子观察来人后,说:“是的,只有三季。”
那人满意而去。子贡不解,孔子笑道:“此人一身绿衣,乃是田间的蚱蜢所化。蚱蜢春生秋亡,从未见过冬天。你与他争上三天三夜,也无用。”
在错误的方向上纠缠,即使赢了道理,也输了时间、赔了心情。
仁者不争理,看破不说破,及时止损,才是大智慧。
![]()
凡成大事者,既有入世的能耐,也有出世的智慧。
不与高人争锋,是懂得认清自我;
不与小人争口舌,是懂得趋吉避凶;
不与蠢人争理,是懂得保护能量。
不争,不是无能,而是沉淀之后的通透,是洞察之后的从容。
把争抢的精力留给自己,深耕自己,世界自然会对你和颜悦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