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来聚焦正史《三国志》中关于刘备身世的核心记载,看看这位蜀汉开国皇帝的出身在史书中是如何被记录的。
一、记载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首先要明确,所有关于刘备身世的正史记载,都集中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其中一卷。在《三国志》的整体结构里,它属于《蜀书》部分的第二篇,全书总第三十二卷。这一卷是专门为刘备立的传记,自然也是记载其出身、生平最权威的史料来源。
![]()
二、核心记载内容解析,《先主传》开篇就对刘备的身世给出了明确但简洁的定义,我们可以拆解为几个关键信息点:
1. 基本身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
- 这一句先交代了刘备的姓名(名备,字玄德)和籍贯(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明确了他的基本身份信息。
2. 皇室后裔身份:“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 这是刘备身世中最核心的“标签”——汉室宗亲。史书记载他是西汉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这一定位,是刘备后来能以“匡扶汉室”为号召的重要身份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三国志》仅点明了这一远祖关系,并未像小说《三国演义》那样,详细列出从刘胜到刘备的每一代世系。
![]()
3. 家族迁居与没落:“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
- 这里补充了刘备家族为何会定居在涿郡涿县。刘胜的儿子叫刘贞,在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被封为涿县的“陆城亭侯”。但后来,刘贞因为在祭祀时贡献的“酎金”(诸侯献给朝廷的祭祀用黄金)成色或分量不足,触犯了律法,被削去了侯爵。失去爵位后,刘贞便在涿县定居下来,这就是刘备家族在涿县生根的由来。从刘贞失侯开始,这个皇室分支就逐渐从贵族阶层跌落,融入了地方百姓。
4. 近世家世:“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 这部分讲的是刘备的祖父和父亲。他的祖父刘雄,曾通过“孝廉”的选拔制度(汉代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进入仕途,最高做到了东郡范县(今山东范县)的县令。父亲刘弘也曾在地方州郡担任小官,但很早就去世了。父亲去世后,刘备从小就成了孤儿,家境贫寒,只能和母亲靠编织草鞋、草席贩卖为生。这段记载清晰地说明了,到刘备这一代,虽然有皇室后裔的远亲身份,但家境早已没落,他的早年生活与普通百姓无异。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清晰地勾勒了刘备的身世脉络:他确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因先祖失侯而家族没落,祖父、父亲虽曾为官但地位不高,父亲早逝后他更是以织席贩履为生。这段记载既确认了他的“汉室宗亲”身份,也客观呈现了其家族的衰落过程,与《三国演义》中为突出其“正统”地位而演绎的“刘皇叔”细节形成了对比,是我们了解刘备真实出身的核心史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