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诸葛亮通透,这4条处世道救过很多人
![]()
作者 l洞见书
这是洞见书分享的第3122篇文章
执念不是坚持,是自己跟自己较劲。
你总说“耿直是优点”,结果说话得罪人。你觉得“想要就得争”,最后把自己累垮。你以为“厉害就要显”,反倒招人忌惮。这些坑,2000多年前的范蠡早说透了。
他比诸葛亮会藏,比张良会退,三次散尽家财还能成首富。临终前他拉着儿子的手说,人有四祸,躲过就是福。嗯...我以前就踩过第一个坑,现在想起来还后悔。
那时候我刚做项目主管,开会时总直接提同事的错。有次说“你这方案漏洞这么多,没好好想吧”,同事当场脸黑。后来项目推进,他明明有资源却不伸手帮我。
我当时还怨他小气,直到看了范蠡的故事才懂...不是他小心眼,是我说话没留余地,把人得罪了都不知道。
真话不全说,不是虚伪,是给关系留呼吸的空间。
范蠡辅佐勾践灭吴时,从不像商鞅那样硬刚。商鞅变法强秦,却指着老臣鼻子骂“你们是蛀虫”。
结果秦孝公一死,老臣联合起来告他谋反,最后被五马分尸。而范蠡劝勾践,总跪着说“大王,我梦见夫差还在练兵,咱们得防”。
他不是没脾气,是懂“话软理不软”的道理。心理学里有个“缄默效应”,说人越被硬怼,越不想听道理。
你看现在职场里,那些总说“我说话直你别介意”的人,往往最不受欢迎。刀子嘴从来不是优点,是没学会怎么好好说话。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晁错。他帮汉景帝削藩,明明是为国家好,却没考虑诸侯的感受。直接上奏“必须削藩,不削就会反”,把吴王刘濞逼到绝路。最后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为平叛,只能把晁错腰斩。
![]()
要是晁错学范蠡,先跟诸侯磨磨嘴,别把话说死,或许就不会死。我之前帮朋友改简历,直接说“你这经历写得像流水账”,朋友当场就不乐意了。
后来换个说法“你这段项目经历,加个数据会更亮眼”,他立马就听进去了。说话的温度,决定别人听不听你的理。
这第二祸,是“贪多嚼不烂”。秦始皇灭了六国还不满足,非要找长生药。派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出海,最后人财两空,自己还吃丹药中毒死了。
和珅家里藏了八亿两白银,比国库还多,却还贪军饷。乾隆一死,嘉庆直接抄了他的家,白绫赐死。
而范蠡灭吴后,勾践要封他当宰相,他却连夜打包行李走了。连西施都没带走,只留下一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想要的越多,最后能抓住的越少。
这个嘛...我前同事小王就犯过这错。他同时兼了三个项目,说“多做就能多升职”,结果每天加班到凌晨。有次赶方案时晕在办公室,送医院查出胃出血。
醒来后领导跟他说“项目可以找人替,身体垮了没人替你”。他后来辞了两个项目,专注一个,反倒提前升了职。
![]()
经济学里有个“边际效用递减”,说你得到的越多,每多一份的快乐就越少。就像你吃第一口蛋糕很开心,吃到第五口,可能就觉得腻了。不是想要的都该要,是该放的得放。
第三祸,是“得意就忘形”。关羽打了胜仗,东吴人夸他“美髯公天下无敌”,他就飘了。觉得孙权不敢来犯,把荆州的守军调去打樊城。结果吕蒙白衣渡江,偷偷占了荆州,最后关羽败走麦城,被砍了头。
![]()
韩信更傻,刘邦问他“我能带多少兵”,他说“陛下能带十万”。刘邦又问“你呢”,他说“我多多益善”。这话一出口,刘邦心里就开始忌惮他,后来找个理由把他杀了。
而范蠡成首富后,每天穿粗布麻衣,见了乞丐都作揖。有人笑他装,他说“穿得好不如活得久”。越厉害的人,越懂得把姿态放低。
我堂哥以前做生意赚了点钱,就开始摆架子。同学聚会时,他总说“我这月又赚了多少”,还嘲笑混得一般的同学。
![]()
后来他生意遇到困难,想找同学帮忙,没人愿意理他。他跟我说“以前觉得厉害就要显,现在才知道,低调才是保护色”。
社会心理学里有个“嫉妒效应”,说你越张扬,越容易招别人嫉妒。就像你戴个大金链在街上走,比戴银链更容易被人盯上。得意时别忘形,是给自己留后路。
第四祸,是“执念太深不肯放”。李斯年轻时在楚国管仓库,过得挺滋润。可他非要去秦国求官,想当“人上人”。为了上位,他害了同窗韩非,还帮赵高改遗诏,立胡亥为帝。
最后胡亥怕他谋反,把他腰斩。临刑前他哭着说“我想再牵着大黄狗出东门打猎”,可已经晚了。
而范蠡的儿子在楚国杀了人,他宁愿花钱赎,也不动用以前的关系。别人问他为啥,他说“执念就像攥沙子,攥得越紧漏得越快”。不是所有想要的都能要,是该放的就得放。
![]()
我以前总执着于“必须把项目做到完美”,结果反复修改,错过 deadline。领导跟我说“完成比完美重要”,我还不服气,觉得他敷衍。
直到项目被别人接手,人家按时交了方案,还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我才明白,我不是追求完美,是执念太深,不肯放过自己。执念不是坚持,是自己跟自己较劲。
现在人总说“要拼要争要显”,其实是没看懂范蠡的通透。他不是没能力争,是懂“争到最后,不如活得久”。他不是没资本显,是懂“显多了,容易招灾”。
我现在每次想说话直、想多要、想张扬、想钻牛角尖时,就会想起范蠡的四祸。
可我有时候会想,现在社会这么卷,真能做到“躲四祸”吗?要是别人都在争,你却退,会不会被淘汰?你有没有因为“没躲祸”吃过亏?评论区说说,或许能帮到更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