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罗冬梅 李翰卿 文/图
![]()
▲护理人员赵娇每周上门为张文清做艾灸理疗和康复按摩
“张爷爷,咱们先测血压,再做个艾灸理疗和康复按摩。”10月20日上午,护理员赵娇熟悉的敲门声,准时在张文清老人家中响起。这位97岁的老兵,1943年入伍,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火。如今,他每周都能享受到专业的上门健康服务。
![]()
▲张文清老人保存的纪念章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之际,成都市青白江区推行的“戎颐港”老兵服务项目,正将这样的温暖,精准送达全区64位平均年龄92岁抗美援朝老兵家中。
“沉默的期盼”,被这样听见
这些老英雄们普遍选择居家养老,但岁月的痕迹和战争的创伤,让他们面临着诸多不便;更现实的是,他们的子女也多已年届古稀,照料起来力不从心。
如何精准听到他们的需求?一场“敲门行动”展开了。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共有35位抗美援朝老兵,占全该区总数的一半以上。为此,青白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街道,深入摸排,形成了一份清晰的《服务需求调查表》。从防跌倒报警器到智能监护床垫,从定期理疗到慢性病监测……每一项都直指老英雄们最迫切的生活痛点。
![]()
▲张文清老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试用腕式电子血压计
“政府送来的沐浴椅和跌倒报警器,正好解决了父亲行动不便、容易摔倒的大难题。”张文清的儿子感慨道。
一个工具箱,装满了“移动的关怀”
需求清单明了,如何将服务“暖”到心坎里?
护理员赵娇的工具箱,就像一个微型的“移动护理站”。里面既有生命体征监测仪、血糖仪等专业设备,也备齐了指甲刀、剃须刀等日常用品,甚至还有艾条、中药药包等理疗物资。
![]()
▲赵娇为何录明老人腿部按摩和中药泡脚
今年92岁的何录明爷爷,右脚在战争中受过伤,天气转冷就冰凉疼痛。“除了常规的生命体征测量,我们为何爷爷特别安排了腿部按摩和中药泡脚,希望能缓解他的腿疾。”赵娇一边为何爷爷按摩一边介绍。
庄严承诺,化作涓涓细流
据了解,该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兵提供“基础+定制”的组合式照护。“为确保质量,街道制定了相应的监管考核办法,坚决不让服务打折扣。”罗章介绍。
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服务,并探索建立老兵健康数据库,真正实现“保平安、护余生”的承诺。
![]()
▲何录明老人坚持每天学习,写下心得体会
“当年我们保家卫国,是军人的本分。如今国家和社会这样细心呵护着我们,心里特别温暖。”何录明老人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所有老英雄的心声。
这份跨越时空的守护,正如涓涓细流,在青白江的街头巷陌静静流淌,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国家“不忘来路、不负英雄”的深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