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东七鲜超市、美团快乐猴,都在模仿盒马鲜生+盒马NB的线下店模式。
正面战场的外卖、闪购之外,阿里、京东、美团正在第二战场默默发力——硬折扣线下店。
阿里的盒马鲜生已经400多家店,8月份,盒马 NB 正式更名为 “超盒算 NB”,同步在苏浙沪 10 城新开 17 家门店,标志着其硬折扣战略进入独立发展阶段。目前全国门店数已突破 300 家,计划 2025 年底前拓展至 1000 家。
京东的七鲜超市,是“中心店+卫星小店”的模式,有点类似盒马鲜生和盒马NB的关系。近半年以京津地区为核心,加快门店扩张,现在大概有70多家门店了。
美团的快乐猴,同样在8月启动,全国首店在杭州,定位 “社区家庭消费中心”,SKU 约 1200 个。现在杭州3家、北京1家店,今年主要跑通模型,媒体报道的目标是3年全国1000家店。
![]()
盒马/超盒算我平时逛得多,相对熟悉,七鲜和快乐猴是是专门跑去体验了下。
测评的感受如下。
![]()
三大类别核心产品价格对比
1、三家的定位,其实不太一样。从logo可以看出,超盒算“天天低价,件件爆款”,七鲜超市“品质生活在七鲜”,快乐猴“好货不贵,快乐加倍”。阿里的超盒算NB,更强调低价,这是极容易抓住消费者心智的,尤其是光顾社区店的大爷大妈,从对比的三个系列15个产品看,相比于超盒算的价格,快乐猴要高2%、七鲜高13%。京东的七鲜超市更像是盒马鲜生,强调品质生活,这也符合京东的调子。美团快乐猴的关键词有三个:好货、不贵、快乐,不仅要做低价,也想平衡好货的心智。
2、盒马的最便宜,体系最成熟。盒马店多、体验最好,毕竟有10年的经验,供应链、运营更成熟。比如目前自有品牌的占比,超盒算约60%,七鲜和快乐猴都是20-30%。这是一个极度依赖供应链的业务,SKU更少、周转要求也更高,每一个商品都必须是爆品、都要低价,盒马的整个供应商体系沉淀了10年才有今天的能力。唯一要吐槽的是名字,叫盒马邻里不好么,非得整个英文,盒马NB(neighbor business),现在又改成超盒算NB,不仅不好记,打字的时候还要切换中英文,这很不利于传播,更重要的是抛弃了“盒马”的品牌心智。
3、美团快乐猴,面积、陈列、布局、品类都很像之前的盒马NB。从列表的三大品类看,已有的自有产品基本对标盒马NB,价格都一样(剔除掉非自有品牌的橙汁),第三方产品的价格反而比盒马NB低7%左右,我理解应该是平台自己补贴的,毕竟是新进入者,一开始要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这个优势在现场体验的时候很明显,下午5点的时候,店里全是大爷大妈,一半的蔬菜都卖空了。另外,快乐猴的第一家门店选择了杭州拱墅区,开在了阿里的老家,这是什么意思?
4、京东七鲜,我去的是上海的中心店,跟盒马鲜生很像。从列表的三大品类看,七鲜的价格最高,其中第三方品牌的价格差的不多,自有产品和水果蔬菜的价格差更大,一方面是七鲜选择的产品规格更高,比如阳光玫瑰,七鲜单果8g+,盒马和快乐猴都是6g+。京东还是想保持自身高品质的基调,其他特别的体验倒没什么了。
5、硬折扣正在成为即时零售的第二战场。即时零售的战场,从外卖开始,到闪购、团购、线下店,这四点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线上线下消费拼图。而线下硬折扣超市,同时是门店+前置仓+自提点的结合,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消费需求。淘宝本来就有饿了么、盒马、口碑等业务,现在有机会整合起来,优势最大。而美团、京东都刚开始做线下店,盒马鲜生+超盒算NB的全国布局,大概是他们短期的目标了。但这个战场的竞争远没有外卖激烈,因为开店是个重资产、重运营的事,相互的用户重叠度也更低。
6、传统商超是收租模式,硬折扣是合伙人模式。“硬折扣”其实是想传达和传统商超促销“软打折”的不同,虽然我不喜欢“硬折扣”这个名字。传统超市更像是个地主,靠收租模式赚钱:进场费、堆头费、条码费,赚的是房租逻辑的钱。而硬折扣靠自有品牌,直接与工厂合作,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通过优化供应链和运营效率,实现长期稳定的低价供应——这更像门店和工厂的合伙模式,量越大、成本越低。国外更成熟的Costco和沃尔玛,本质上也是这样。
7、硬折扣的核心在于自有产品和SKU。其一,差异化的自有产品是吸引用户、引流的重要因素,比如山姆的麻薯面包,胖东来的燕麦脆,盒马的MAX啤酒,都用别处买不到的稀缺产品建立了口碑、引流。其二,更多高频、刚需的自有产品,为超市带来持续的消费,而SKU的选择和精简,成为了长期积累的壁垒。比如Costco的SKU数量通常维持在3700-4000个,通过严格筛选商品,聚焦高频、高质、低价的爆款产品,Costco实现了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极致的性价比,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会员购物体验。超盒算现在60%多的产品是自有的,快乐猴和七鲜只有20%左右。
8、硬折扣是一个需要精细运营的活。硬折扣超市通常采用简装修风格,商品陈列也尽量简化,很多商品直接使用原包装箱展示。运营人员配置更加精简,配合自助结账系统。一个直观的例子,我家附近之前有个传统的华联超市,后来换成了盒马NB,盒马只用了大概四分之一的面积,但人流比之前华联大幅提升,估计营收也差不多。一方面是精简SKU,更新刚需产品、去除了很多不常用的产品,为消费者节省逛的时间,一方面是商品陈列的优化。
9、零售行业正经历从“规模需求、规模生产”,到“汇集需求,定制生产”的转变,伴随着经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这一模式更经典的代表是拼多多的电商,黄峥早年多次强调了“通过拼团汇集需求,反向改造供给”。现在硬折扣对传统商超的改造,核心也在于此,将用户的需求汇集、精简到少量的SKU,再去和工厂定制化生产,形成自有品牌。在这个过程中,超市本身成为了品牌,而非强心智的品牌,都会被超市+工厂的模式取代掉。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请支持一下~
关注、点赞和转发
目前公众号“25号观察员”仍被禁止关注,至2026年1月,请关注备用号“25号基地”、视频号“25号观察员”,感谢!
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看更多系列文章:
拼多多、阿里巴巴、京东、美团、腾讯
电商、外卖
为什么要关注这个号?
去年我们判断,,不是电商
1月喊出了,那时股价是88港币
用最简单的比喻说清楚了
智能优惠券,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