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聊聊最近看到的一些关于地方债务的问题

0
分享至

最近,刷短视频发现地方债这个话题又火了。

每年到财政部一发数据,网上基本就是几种声音:有人说地方政府快撑不住了,有人说中央兜底不慌,有人干脆说这是自己欠自己钱,一点事都没有。

那真相到底是啥?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要是你真想搞明白地方债,先得搞清楚“谁欠谁的钱”。

你可能说这不是废话吗?别急,听着像废话,但这里的“谁”其实比你想象的复杂。

按财政部那一套说法,地方债务就是地方政府自己发行的债券。

这个口径最干净,也最保守——截止2025年中,全国地方债余额51.95万亿。对照GDP一算,政府负债率70%,这在国际上都算健康得离谱。

照这个账本看,中国政府的债一点问题都没有。


问题就出在账外,一般我们叫它隐性债务,就是那些不上台面的、没办法统计的,但是最后还是政府来兜底的。

2014年,国务院出了个文件,说地方政府不准直接找银行、信托借钱,只能通过发债券这种“正规渠道”融资。

规矩是好规矩,可地方政府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修路、盖学校、搞基建,哪哪都要钱,光靠发债根本不够。

那怎么办?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地方政府多聪明啊,他们搞出了一个天才发明,叫“城投公司”,也叫“地方融资平台”。

这玩意儿,名义上,它是一家“公司”,跟茅台一样,都是地方国企。

但它到底是干啥的呢?这就说不清了。

有的城投公司,是正儿八经干活的,比如经营个水厂、公交公司,好歹有收入。但有的城投,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作为政府的“白手套”,帮政府去融资。

那问题来了,你怎么区分?

茅台欠的钱,算地方债吗?肯定不算啊。那专门融资的城投公司欠的钱,算吗?这就很微妙了。

关键是,全国省市县三级,这种地方国企一共有多少家?46万家!你挨个去查?查清楚哪家是“产业类”,哪家是“平台类”?

等你盘点清楚,十年都过去了,黄花菜都凉了。

而且这帮人玩儿得花。

我一个搞产业的国企,我再成立一个全资子公司;政府再划一块地到这个子公司名下;子公司再拿着这块地去抵押,找银行借钱;最后把借来的钱,转手给政府去修地铁。

这一套操作丝滑无比,你能分清这钱算谁的?

虽然说出来大概是这么操作的,但是现实比这复杂得多。

你让地方自己报?他好不容易才绕开了监管搞到钱,他会傻到自己全报上来?他报上来的数字,你敢信吗?

除了城投,还有各种金融创新。

比如搞个PPP项目,让社会资本成立个公司去贷款修桥。但地方政府私下签了个“兜底协议”,说项目黄了,我按原价回购。这玩意儿,不也是债吗?但这协议也锁在柜子里。账面上看,这项目跟政府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你怎么统计?

很多项目表面上是企业干的,底下其实有政府担保。

你去查,肯定没人认;你不查,银行自己心里也知道,这笔钱出事还是得政府擦屁股。于是,这事就成了中国特色的“薛定谔的债务”——算也对,不算也对。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IMF。

IMF,就是那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他说2023年中国政府总债务大概是106万亿。国内的万得信息(Wind)统计说,如果把城投债全算上,那得奔着135万亿去了。

网上还有一些评级公司估算,隐性债务大概50多万亿,加上明面上的,总数也在120多万亿。

你看,不管谁来算,这个数字都远超咱们前面说的官方数据(国债+地方债,不到100万亿)。

那问题就来了,多出来的这几十万亿,到底算谁的?

这时候,这事儿就不再是个经济问题了,它成了一个政治问题。

我给大伙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你家小孩,在外地工作。过年回家,一身大牌,最新款手机,你以为你家孩子出息了,在外面混成马总了。

结果又过了一年,催收电话直接打到你手机上了。你这才知道,你家那小子,为了撑场面,把所有网贷、信用卡全刷爆了。

这时候,你这个当爹的咋办?你陷入了一个两难。

帮他还? 你帮他还了,他就知道了,哦,原来我爹会兜底。

那以后他保证得再好,说“爸我再也不敢了”,你信吗?他下次只会借得更狠。这就叫“道德风险”,你等于是在纵容他。

不帮他还? 那催收的真可能上门啊。他可能工作丢了,被起诉,直接破产。

你这个当爹的能眼睁睁看着?

中央现在面临的就是这个一模一样的困局。如果国家大手一挥,说“所有地方国企欠的钱,我都认!”那地方政府就彻底放飞自我了,以后会琢磨出100种新办法来借钱。

但如果中央说“我一分钱都不认,谁借的谁还!”那万一哪个省的城投公司真爆了,引发连锁反应,那可能就是一场金融危机。

那中央这个“老爹”最后是咋选的呢?

2018年,财政部出了个27号文,这就是“老爹”定下的家规。这个家规的核心思想是:我(中央)只帮(地方)还那些我让你借的钱,你自己瞎借的,自己想办法。

这个家规有三个标准,来认定哪些债“老爹”会管:

1. 决策主体必须是地方政府。就是说,这钱是你自己花的,还是我让你花的?我让你花的我认。

2. 资金必须用于公益性项目。你借钱修学校、修医院,这是生活开支,我认。你借钱养女朋友、搞排场,那部分我不还。

3. 偿债资金来源于地方财政。你根据你的工资流水借的钱,我认。你跑去借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高利贷,我不认。

好,按这个标准一算,中央最后认定了多少“隐性债务”呢?

答案是:14.3万亿人民币。

加上地方自己发的40.7万亿债券,中央认定的地方债务一共是55万亿。再加上国债,总共85万亿。这个数字,就比前面所有机构猜的100多万亿,少多了。

那剩下的钱呢?(估算的120万亿 - 认定的85万亿 = 差额三四十万亿)

中央的意思很明确:“剩下的钱,自己想办法还。‘自己的孩子自己抱’,别再指望我兜底了,也别再给我搞新的隐性负债。”

那么,这认下的14.3万亿,中央是怎么“帮”呢?

中央也没印钱给他们,而是用了一个很妙的办法,叫“债务置换”。

这14.3万亿的隐性债务,就像是“游击队”,藏在各种信托、P2P、非标资产里,利息高、不透明,随时可能暴雷。

中央的办法是,允许地方政府发行14.3万亿的“正规”地方政府债券,用这个新借的钱,去把那些“游击队”的旧债还上。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这14.3万亿的雷,基本算是拆掉了。

想想过去十几年,中国地方政府过得滋润的不得了,主要靠——卖地。

那几年地方债确实涨,但GDP涨得更快,没人太在意。反正房价还在涨,地还能卖,债也能滚。


现在大环境不好,加上房地产一凉,这个循环就断了。

地卖不出去,地价还在跌,财政收入一下子腰斩。


更麻烦的是,地方之间还在内卷。

每个省市都想引项目、抢投资,为了招商,补贴一层叠一层。补贴企业、免税、给地价优惠、修配套设施,一通操作猛如虎,账上赤字越来越大。

你不干,隔壁干,你的企业就跑过去;你跟着干,债务又上来了。所有人都在“拼命卷”,结果全在同一个泥潭里越陷越深。

白梦一直说过,我们内卷的根其实不在外面,而是在内部,原因就在此。

其实这些年地方债也不是没人盯着看,每年审计署都出报告,不过到最后都成了“情况复杂、逐步整改”,这八个字已经成了万能缓冲区。


其实从宏观看,这不是哪个省的问题,而是整个财政体制的问题。税收的大头在中央,支出的压力在地方。

中央拿走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剩下点零头和卖地的钱,还要扛基建、教育、医疗、社保这些大头支出。这种分法,注定地方要想办法“自己造钱”。

不过上面也说了,上面只解决了14.3万亿地方债,这是“老爹”认的账。

那些没被认的、规模可能高达几十万亿的“野债”。比如地方自己担保的、不合规矩的,老爹可发话了:“自己的孩子自己抱”。

这下,地方政府可就要自己想办法了。这几十万亿,可怎么还?

要还钱,无非就三招:多挣钱(开源)、少花钱(节流)、卖家当(盘活资产)。

咱们先说最难的,“多挣钱”。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就两大块:收税,和卖地。现在这情况,卖地那条路,基本是凉了,指望不上了。

那就只能看税收。

可问题是,税收也在降。

地方政府一瞅,税收下降了,咋办?老办法,“招商引资”啊!我给你补贴,给你免税,给你配套,你赶紧来我这儿建厂。

结果呢?

你这么想,隔壁市也这么想,隔壁省也这么想。最后的结果就是,继续内卷。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补贴式招商的“内卷”大战。

你搞光伏,我也搞光伏;你搞锂电池,我也搞锂电池;你搞新能源车,我也上。结果是啥?产能过剩。全国只需要100万辆车,咱们造出了500万辆。卖不掉怎么办?降价!你降1万,我降2万。

大家卷到最后,企业一分钱不赚,甚至亏钱。企业都不赚钱了,还哪来的利润交税?

这就是个囚徒困境。谁都知道,大家都不补贴才是最优解。但你不敢停,你一停,企业就跑隔壁去了,你的税收马上就崩了。

更要注意的是,咱们现在还遇上了通缩的苗头(CPI为负)。这玩意儿是债务的“放大器”。

我给你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为啥央行一直在降息,你却感觉你还房贷越还越累?

你想想,几年前,物价每年涨3%,你的工资每年涨5%。你房贷利率是5%。你感觉压力大吗?不大。因为你的工资涨得比利率快。

现在呢?物价在跌,你的工资可能都不涨了。这时候,就算房贷利率降到了3%,你都会觉得压力山大。因为你的收入在缩水,但你的债务是刚性的。

这个账,专业点叫“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你名义上利息是3%,但因为通缩是-1%,你实际承担的利率是4%!

这对地方政府也是一样的。他们欠的债,实际负担越来越重。

想破这个死局,唯一的出路,可能在于一个根本性的改革——税制改革。

咱们国家现在的第一大税种,叫“增值税”。增值税是在生产过程中收的。这就决定了地方政府的DNA:谁生产得多,谁产值高,谁就是我的“财神爷”。

在这个体系下,我们老百姓被定义为什么?“生产者”。或者说,难听点,就是“牛马”。只有“牛马”们拼命996,多生产,多干活,才能多创造产值,地方才能多收税。

但你想想,如果咱们把主体税种,从“增值税”慢慢过渡到“消费税”呢?

消费税,是在消费环节收的。

这一下,整个逻辑就全变了。如果我是地方官,我关心的就不再是你生产了多少,而是你消费了多少。

在这种体系下,996还有意义吗?没意义了。你们都996了,谁有时间去逛街、去看电影、去下馆子?你们不消费,我收个屁的税啊!

这时候,地方政府才有最大的动力,去落实《劳动法》,去保障双休,去强制企业发加班工资。

为啥?因为只有让老百姓有钱、有闲,他们才敢去消费。

他们一消费,我的税收就来了。


但这事不是一年两年的活。就像身体超重,不可能靠一顿轻断食就瘦。

过去十年,我们太追求速度,地方政府像打鸡血一样拼项目、拼数据。现在中央的调子变了——“不拼速度,拼质量”。


未来的五年,大概率是慢杠杆化的过程——不是不借钱,而是更聪明地借。该救的救,比如地铁、高铁、基建;该放的放,比如烂尾新区、僵尸项目。

中央的意思也很明确:债务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放任不管,要用时间换空间,用增长慢慢消化。


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落地真难。

地方财政还得咬牙过苦日子,该裁员的裁员,该合并的合并。有的城投公司要被整合掉,有的要转型做实业。这几年不少地方都在试,搞新能源、搞文旅、搞康养,能不能成另说,至少方向没错。

有人问我,这债务会不会压垮中国?我说,不会。真要垮的,是靠债务撑起来、没产业支撑的城市。真正能活下去的,是那些开始学会自我造血、敢转型的地方。


未来十年,是中国财政体制的一次新生考。挺过去,我们就能靠消费和产业双引擎,再起一轮周期;挺不过去,就只能在债的泥沼里挣扎。

说到底——这事,急不得。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请三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北美票房创新高、全球5.7亿,中国5400万票房“教”好莱坞做人

北美票房创新高、全球5.7亿,中国5400万票房“教”好莱坞做人

时光琉影8
2025-11-10 20:26:31
3年独造54球!率队3年3级跳,中国足坛超级前锋浮现

3年独造54球!率队3年3级跳,中国足坛超级前锋浮现

徽派体育
2025-11-10 22:06:28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滞留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滞留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刘森森
2025-11-12 11:26:11
上海机场现举止怪异旅客:蔡某某等人勾结机场保洁严某某,涉案近百万元!

上海机场现举止怪异旅客:蔡某某等人勾结机场保洁严某某,涉案近百万元!

新民晚报
2025-11-12 13:01:28
李晨和宋雨琦逛超市被拍!两人举止就像情侣!猜猜他们买了什么

李晨和宋雨琦逛超市被拍!两人举止就像情侣!猜猜他们买了什么

乡野小珥
2025-11-12 11:51:55
许金花,死刑!

许金花,死刑!

鲁中晨报
2025-11-12 06:59:01
太突然:广州门店,下月关闭!知名歌手开的

太突然:广州门店,下月关闭!知名歌手开的

羊城攻略
2025-11-11 23:32:30
82岁前台州首富拟彻底退隐,近25亿元股票转让给两女儿

82岁前台州首富拟彻底退隐,近25亿元股票转让给两女儿

极目新闻
2025-11-12 19:38:25
围绕弗拉格重建!独行侠要送走的不仅是浓眉 还有欧文和所有老将

围绕弗拉格重建!独行侠要送走的不仅是浓眉 还有欧文和所有老将

云隐南山
2025-11-12 16:11:04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第五代磷酸铁锂电池已开始量产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第五代磷酸铁锂电池已开始量产

中国能源网
2025-11-12 18:01:04
“被三耳光打晕的武术传人”赵鸿刚不过是一个“穿着西服的阿Q”

“被三耳光打晕的武术传人”赵鸿刚不过是一个“穿着西服的阿Q”

壹家言
2025-11-11 15:39:27
小特晋级四强最新采访:解释赛季低迷原因,袋口太大失去准度优势

小特晋级四强最新采访:解释赛季低迷原因,袋口太大失去准度优势

夜深聊球
2025-11-12 22:41:39
欧洲热议“熊猫”列车亮相奥地利,奥前总理克恩:中国“太重要、太庞大”

欧洲热议“熊猫”列车亮相奥地利,奥前总理克恩:中国“太重要、太庞大”

环球网资讯
2025-11-12 07:02:05
俱乐部主帅年薪榜:小因扎吉全球第1瓜帅次席 皇萨未进top10

俱乐部主帅年薪榜:小因扎吉全球第1瓜帅次席 皇萨未进top10

新英体育
2025-11-12 10:40:54
场均8+2+1!火箭队最廉价首发摊牌:愿接受替补,让位谢泼德?

场均8+2+1!火箭队最廉价首发摊牌:愿接受替补,让位谢泼德?

熊哥爱篮球
2025-11-12 11:01:36
金价,直线回落!

金价,直线回落!

中国基金报
2025-11-12 15:54:13
湖南19岁男生和母亲新疆自驾游,父亲发现纸篓异物,崩溃了

湖南19岁男生和母亲新疆自驾游,父亲发现纸篓异物,崩溃了

纸鸢奇谭
2024-10-13 19:26:30
赶紧买!手机将大面积涨价

赶紧买!手机将大面积涨价

电脑报
2025-11-11 18:33:39
尾盘异动!600118,直线猛拉!这一板块突然爆发

尾盘异动!600118,直线猛拉!这一板块突然爆发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12 16:50:49
浙江游泳队陷入低迷,全运会三天仅获2金,不敌河北山东队

浙江游泳队陷入低迷,全运会三天仅获2金,不敌河北山东队

体娱一家亲
2025-11-12 20:56:24
2025-11-13 00:48:49
白梦日记 incentive-icons
白梦日记
这里是白梦,一个90后互联网从业者的观察笔记。聊见闻谈思考,偶尔碎碎念,期待和你一起碰撞灵感!
141文章数 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段永平最新访谈:聊企业经营 投资理念

头条要闻

涉赌诈头目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

头条要闻

涉赌诈头目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

体育要闻

消磨你上千小时的足球游戏,走过第20年

娱乐要闻

再王珞丹和白百何 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科技要闻

前阿里人亲述: “经济上行”期双11什么样

汽车要闻

7座皆独立座椅/新增5座版 体验第三代吉利豪越L

态度原创

家居
亲子
教育
房产
公开课

家居要闻

情感之所 生活教会设计

亲子要闻

男孩总是躁怒崩溃,送去医院就诊,被确诊的却是孩子父母

教育要闻

人民网专访!陈经纶中学校长独家揭秘

房产要闻

海垦城建·鹿城壹号品牌发布会暨美学示范区璀璨启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