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空巢老人
文丨谈古论今
大家好,这里是谈古论今。
昨天刷手机,看到一条让人心里发堵的新闻。
某村一位89岁的老人,独自在家中去世了,整整三天才被别人发现。
看到这,我脑子里全是老家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那些一个人守着空房子的背影。
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真的等不到天亮了。
走进今天的农村,你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空。
这种空不是物理上的空,而是人气上的空。
年轻人呢?
要么在城里打工,过年都不一定回得来;要么在县城里买了房,没事轻易不回来。村子里剩下的,基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还有一些留守的妇女和孩子。
村里的老房子也一年比一年破了。
那些小时候热闹的小卖部、理发店,现在要么门上挂着锁,要么改成了麻将馆。连村小学都撤了,现在的孩子每天都坐校车到镇上,来回一个多小时甚至更多。
这就是农村的现状——房子在、地也在,人却没了。
对于老人来说,每年最热闹的就是过年那几天。
这几天,外出的年轻人都拖家带口回来了,村子里一下子就就活了过来。家里有笑声、有哭声,还有孩子们满院子疯跑的身影。
此时,老人们忙前忙后张罗着,心里是真的开心。
可这种热闹能维持多久?
过了正月十五,村子就又开始一点点地空下来。
先是外地的儿女要赶回去上班,然后县城的也回去了,最后连在本地打工的也走了。
老人们站在村口,看着儿女的车渐渐开远,只能挥手、再挥手。直到车影全都看不见了,才开始慢慢转身,走回那个又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家。
从热热闹闹到冷冷清清,这个落差太大了。
很多老人在这个时候都会掉眼泪,虽然他们从来都不说。
对很多农村的老人来说,过日子其实就是一个字——等。
他们等天亮、等儿女的电话、等村医来巡诊、等快递小哥来送降压药......
只是等着等着,有些人就等到了大限。
他们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很多人天不亮就醒了,起来后就在院子里转转,看看自己种的那几棵菜,然后再喂喂鸡。早饭随便应付两口,然后就开始坐在门口——
看着村里偶尔路过的人,看着偶尔开过去的车,一坐就是大半天。
手机是他们联系外面的唯一方式,可年纪大了,手机那些功能根本就搞不明白。
打个电话要戴着老花镜,一个号码都要按半天。想给在外地的孩子发个信息?不会打字,语音又怕打扰孩子工作。
村头老王,老伴再去年就走了。现在的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到小卖部坐着,跟其他老人聊天。
聊什么呢?
身体怎么不行了,孩子多久没回来了,谁家的老人又走了......
只是,越聊越觉得没劲、越聊越觉得活着没意思。
有些老人喜欢养猫养狗,甚至养鸡养鸭。
动物虽然不会说话,但好歹有个陪伴,有个念想。可一旦这些小动物死了或者跑了,老人那个伤心劲,可能怎么都缓不过来。
还有些老人天天都在打牌。
他们不是为了赢钱,而是实在太孤独了。只有坐在牌桌上,他们才能感觉自己还活着,才能暂时忘掉被儿女遗忘的感觉。
农村老人最怕的不是死,是生病。
身体不舒服了,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赶紧看医生,而是扛着。为啥?因为怕花钱,更怕给孩子添麻烦。
村卫生室条件有限,稍微严重点的病就得往县里跑。但去一趟县医院,光路费就得几十块,医药费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有新农合能报销一部分,但自己掏的那部分对这些老人来说确实不是小数目。
更心酸的是,很多时候老人去医院都没人陪——
叫孩子?孩子在外地,叫回来一趟不容易;叫邻居?邻居也都是老人,自己都照顾不过来。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常常拖着病体自己去县里看病,想想就心酸。
所以,有些老人干脆不去看了,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到没救了。等孩子急匆匆赶回来时,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但这也不能怪孩子,因为现实实在是太难了。
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自己就是漂着的。
房租、孩子上学、日常开销,哪样不要钱?想把老人接过来照顾,可城里房租那么贵,老人又住不惯。
在县城买了房的稍微好点,但也有难处。
工作压力大,孩子要上学,房贷要还。老人生病了是能赶回去,但平时照顾真的顾不过来。
最纠结的是在本地工作的。
离家近、照顾方便,可收入却很低。面对老人的医药费和护理需求,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养儿防老?
在今天这个时代,这四个字越来越沉重。
如果说有儿有女的老人是孤独,那没儿没女的老人就是绝望了。
他们被叫做“五保户”,政府管着他们的基本生活。
可精神上的慰藉呢?生病了谁照顾?走了谁料理后事?
村里还有些老人,原本有孩子的,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加上晚年没人依靠的绝望,这日子怎么过?
说到养老,城乡差距是在是太大了。
城里老人虽然也有各种问题,但起码基础设施全:社区卫生站就在楼下,公园里有老伙伴一起锻炼聊天,平时去超市、银行、医院也都很方便。
就算孩子不在身边,生活也不会有大问题。
相比之下,农村老人享受的资源就少太多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医疗条件差......想参加个老年活动?要么没有,要么太远。
有人说,让农村老人进城养老吧。
说得轻巧。
生活成本高不说,环境适应、语言沟通、人际关系都是问题。在农村住了一辈子的老人,突然要适应城市生活,谈何容易?
最好的办法,还是要让农村建设起完善的养老设施,可这需要很大的投入,更需要时间,有多少老人能等到那一天?
写到这,我想起了一句老话:子欲养而亲不待。
很多人总想着,等我条件好了再好好孝敬父母,等我买了大房子再把老人接过来,等我赚了更多钱再给老人最好的生活。
可时间不等人,生命更不等人。
没钱不要紧,那就多打几个电话;
没时间也不要紧,那就平时多和老人分享分享生活。
只有陪伴多了,老人的心里才不会空。
死亡是必然的,但怎么死却有很大区别。
孤独、恐惧中死去,和被爱包围着离开,差别很大。
人生啊,都只有一辈子,
下辈子,自己和父母,并不会再遇见。
所以,对老人好点吧。
愿他们都能等到天亮,
也愿他们晚年都能有光。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信息来源均为网络,如与事实不符或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作者澄清或删除。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绿色网络世界!
敢为苍生谏真言,岂因祸福避趋之!
@关注、点赞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