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
前言
今年9月,成都昭觉寺汽车站的最后一班大巴缓缓驶出站台,这个陪伴成都人近30年,巅峰时日均载客近万人的老车站,终究还是“退休”了,有人对着空荡荡的候车厅拍了张照,配文:“这里曾装着我所有的进城梦。”
昭觉寺的退场从不是孤例,数据显示2023到2025这两年,全国足足少了1000多座长途客运站,其中不乏运营几十年的老牌站点,那些曾人声鼎沸的地方,如今有的成了废墟,有的在亏损边缘挣扎,客运站真的要消失了吗?
![]()
客运站曾是“出行的唯一答案”
在广州打工的湖南人老周还记得,1995年第一次从老家来广州,村口招手停的中巴车晃了8小时到县城车站,再转乘大巴走12小时高速,“虽然屁股都坐麻了,但看到车站‘广州欢迎您’的牌子,就觉得日子有奔头。”
那是客运站的黄金年代,上世纪80年代起,改革开放催生了上亿人的流动需求,可当时全国铁路运营里程才5万多公里,私家车保有量不足百万,飞机票更是普通人两个月的工资。
公路客运恰好补上了这个缺口,大巴能开到乡镇,中巴能停在村口,票价比火车便宜三成,成了“全民出行首选”。
![]()
客运站的出现更是把散乱的客运市场拢成了气候,早年“司机沿路揽客、乘客路边等车”的乱象,在固定站点定时发车的模式下彻底消失。
巅峰时期的武汉傅家坡客运站,一天能卖1.5万张票,窗口营业额最高达58万元,2012年全国公路客运量更是冲到356亿人次的峰值,这意味着平均每个中国人当年坐了25次大巴。
只是那时的客运站也藏着“槽点”,大连的老张至今记得2007年春运的遭遇:岳父病危急需回家,火车票抢不到,客运站把大连到朝阳的票价从50元炒到120元。
![]()
谁也没料到2012年成了客运站的“生死线”,这一年后客流量以每年15%的速度下滑,背后是三个“降维打击”的对手。
高铁首当其冲,从2012到2025年中国高铁里程从0.9万公里飙到4.5万公里,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成了“陆地航班”,成都到宜宾高铁1个半小时直达,大巴要晃3小时还可能堵车。
天津到北京高铁20分钟票价54.5 元,大巴1小时票价35元,可前者客流量还是抢走了70%,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数据显示,高铁覆盖的线路上,公路客运量平均下降62%。
![]()
客运站扛不住了
私家车紧接着“补刀”,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汽车价格一路跳水,私人购车从“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2003年全国私人汽车才430万辆,2023年已经突破3.36亿辆,平均每4个家庭就有1辆车。
![]()
网约车更是精准“狙击”短途市场,2012年滴滴、快的上线后,手机点一点就能叫车,价格透明还能拼车,彻底抢走了客运站的“饭碗”。
数据显示2022年网约车市场规模达3490亿元,2015到2022年复合增长率31.79%,而客运站的短途客流占比从60%跌到不足15%。
![]()
内外夹击下客运站的弊端暴露无遗:座椅硬、空间小、没有充电口,连空调都时好时坏。
到2023年底,全国2800个二级以上客运站全部收不抵支,广东10年间关了42家,北京80%的客运站要么停业要么等待改造。
![]()
就在大家以为客运站要彻底消失时,一批“倔强的车站”却活出了新样子,2025年7月《中国交通报》的报道显示,全国已有15%的客运站通过转型实现盈利,它们的秘诀各有千秋。
重庆云阳汽车客运站的转型堪称“教科书”,站长谭军把1.5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改造成农村物流集散中心,引入6家快递公司和3家物流公司,还把闲置的候车厅隔成仓库出租。
谭军说以前靠卖票一天赚几千,现在光租金一年就95万,客车返程还能捎货,又多一笔收入,2024年车站盈利突破120万元。
![]()
贵州金阳客运站更会“算账”,在停车场装12个充电桩,每度电赚0.8元,把旧售票厅改成体育健身房,年租金28万。
甚至利用车站的维修车间搞汽车保养,一年又多赚30万,现在客运收入只占30%,剩下的全靠副业撑着。
![]()
绝境里找出路
海南海口汽车总站踩准了旅游风口,2024年环岛旅游公路开通后,车站立刻推出6条观光巴士线路,车身画着椰林沙滩,车内配导游讲解,单程票价68元还含矿泉水和景点优惠券。
到2025年国庆,累计发班2400多车次,送了5.9万人次游客,光这项收入就达400万元。
![]()
四川乐山肖坝车站更绝,靠着近乐山大佛、临大渡河的优势,改造成“耍码头”商业综合体。
候车厅变成特色小吃街,停车场改建成露天咖啡馆,连旧站台都摆上了复古座椅供人拍照,2025年上半年客流量超93万人次,营业额破1200万元,成了乐山必去的网红地。
![]()
广东的大巴司机们干脆跳出客运站“单干”,在深圳打工的湖北人陈师傅建了个“老乡拼车群”,乘客在群里报目的地,凑够30人就发车,能直接开到城中村楼下,比客运站省了半小时路程。
这种“灵活模式”很快传开,四川、湖南等地的客运公司也跟着学,开通“地铁口直达乡镇”的专线,高峰时加开加班车,低谷时减少班次,以前硬撑着空车跑,现在上座率能到80%。
![]()
今年国庆郑州汽车客运北站的场景让人恍惚,排队买票的人绕了三圈,候车厅里坐满了人,堪比10年前的春运,但站长张敏心里清楚这是高铁票卖光了,大家才来坐大巴,平时一天也就几百人。
可这恰恰说明,客运站还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高铁没覆盖的乡镇,在机票昂贵的偏远地区,在节假日运力紧张的时候,大巴依然是“兜底选项”。
![]()
结语
现在再走在街上,有些老车站变成了物流园,每天货车进进出出,有些改成了商场,年轻人在里面逛街吃饭,有些保留了站台,却多了旅游咨询台,客运站的样子变了,但“帮人回家、送人设岗”的本分没变。
那些年在客运站吃过的泡面、听过的乡音、流过的眼泪,早已刻进了一代人的记忆里,而那些转型的车站灵活的大巴,正在用新的方式续写着“出发与归来”的故事。
大家现在还乘坐大巴车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