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根据史料再次梳理分析了蔡孝乾相关资料。
发现蔡孝乾之所以成为叛徒,与我在2025年10月9日、14日发的文章分析的原因差不多。
很多战友认为蔡孝乾参加过长征,不应该成为叛徒,主要与他到台湾后,环境影响他有关。
的确有这个因素,蔡孝乾从前方部队,到台湾省敌后方,的确环境发生了变化。
他把小姨子发展成自己的情人,吃牛排、喝红酒,当时台湾省的社会生活的确影响了蔡孝乾。
但并不是他参加了长征,就不会叛变。
就如张国焘这样高级别的人,也参加了长征,最后也投敌叛变,成为可耻的叛徒。
所以,投敌叛变,成为可耻的叛徒,与是否参加长征没有直接关系。
![]()
1
之前探讨过关于信仰的事,信仰很贵,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坚定如铁的信仰。
有些人嘴上喊信仰,但内心真的信吗?
很近的例子摆在我们眼前,军中再次出现大老虎,平时这些人信仰可没少喊,但其实并不信,而是把“高喊信仰”当成谋取高官厚禄和不正当利益的一个工具而已。
人都有两面性,一面示外,一面隐藏,没人会把自己隐藏的一面露出来。
体现了人性,很正常。
有的人信仰的一面很强,虽然有内心斗争,但最终坚持下来,这些人都意志坚定,知道是非。
谁都怕死,没有不怕死的,《沉默的荣耀》中的吴石、朱枫、聂曦、陈宝仓等人,并没有参加过长征,朱枫、聂曦等入党时间很短,1945年朱枫才入党,比起蔡孝乾,他们都是新党员。
但这些新入党的比老党员信仰更坚定,视死如归,足以看出他们意志坚定如铁,他们被载入史册,被后人瞻仰。
从这一点来看,蔡孝乾等叛徒,他们根本没有坚定的信仰,只是一种投机之人,只是环境没有变化而已。
![]()
蔡孝乾参加长征,或许他无时不想逃跑,只是逃不走,逃到哪啊?
能跟着队伍走才是他活命的唯一选择,离开队伍,只有死路一条。
但这种渴望活的念头,让蔡孝乾走完了长征,但内心信仰不坚定的一面依然存在。
组织上决定派蔡孝乾到台湾敌后发展,也很正常,无论谁选择他,条件都符合。
一是蔡孝乾出身台湾省,对台湾省的情况熟悉,也会当地方言。
二是蔡孝乾参加过长征,谁都会认为这样的人让组织放心,背叛革命的几率小。
![]()
2
敌后工作与前方不一样,同样很危险。
但蔡孝乾被组织上派到台湾时,正当老蒋大溃败之时,当时台湾省的人都认为很快解放了,所以蔡孝乾等人也很大意,甚至不避讳他们的身份。
在一些台湾人眼里,提前与共产党的人联系上,将来解放了,他们既好办事,也能保住自己利益。
但当老蒋与儿子到台湾后,意识到危险,立即展开清剿,蔡孝乾等人才被迫转入地下。
同时,老蒋到岛上后,他把大量的特务全部带到岛内,而且毛人凤、谷正文还培养了大批特务。
蔡孝乾等活动就受限了。我们看电视剧,蔡孝乾带着台工委转入深山里。
但蔡孝乾早就被酒绿灯红的生活所腐化,还牵挂自己的小情人,他到深山里根本呆不住。
蔡孝乾被捕,看上去与他大意有关,实际上,他管不了上下两张嘴,最终被抓。
![]()
3
我看有资料认为,蔡孝乾第一次被抓后,并没有投降,只是与敌人周旋。
其实,蔡孝乾第一次被抓后,利用机会逃跑了,才有这样的分析。
按理说,蔡孝乾逃跑后,应该明白自身处境,更应该小心翼翼,但他不听同志的劝告,为了小情人以及肚子里的孩子,依然冒险露面,最终被抓。
从这一点看,蔡孝乾无论第一次被抓,还是第二次被抓,他都想投降,只是筹码不同。
蔡孝乾第二次被抓后,一丝反抗都没有,立即投降,让人感觉可耻。
蔡孝乾过不了那艰苦生活了,从当时台工委生存条件来看,很恶劣,但比长征时要好很多。
此时蔡孝乾不是思想发生变化,而是内心隐藏着那种不坚定。
蔡孝乾思想早就变化,而且他内心隐藏的那种抛弃信仰,过“美好生活”的想法一直在脑子里出现,最终叛变投敌。
结语:蔡孝乾参加长征,就不可能成为叛徒,这是一种假命题,还是那句话,谁都无法走入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知道他们内心想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