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20日,多名涉“配音培训贷”陷阱的大学生分别接到了来自成都市武侯区、高新区、金牛区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打去的电话,被告知有关部门已经在关注他们的遭遇。更让一直关注此次事件的记者欣喜的是,目前已有2名大学生成功与涉事企业解除“配音培训贷”合约。
今年4月至6月,消费质量报陆续接到多名大学生关于“配音培训贷”的投诉,涉及多家四川企业。接到投诉后,消费质量报记者围绕“培训贷”套路进行调查,相继推出系列深度报道,同时将涉诉线索转交省消委会,受到省消委高度重视。经过联合调查、研讨,省消委会与消费质量报共同发布“”,并将被诉企业信息在全国智慧315平台进行公示。
10月17日,记者从省消委会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2025年1号消费警示”发布后,得到成都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批示相关部门严肃整治。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于8月27日发布关于公开征集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违法线索的公告,强调要“保护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整治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行业乱象”。
另据了解,仍有不少大学生“配音培训贷”合约尚未解除。大学生小毛(化名)告诉记者,国庆期间,一名自称“处理课程逾期问题的法务负责人”多次通过短信骚扰他,除了日常催收模式,还出现“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本身不是大事”“要背负不良记录吗?”等具有威胁性的短信内容。“据我所知,其他小伙伴收到的短信也是这些内容,感觉这些短信内容就是一个模板出来的。”小毛说,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全媒体记者 何馥君
维权线索征集
如果你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纠纷、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发现商家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均可向消费质量报进行报料、投诉,“天天3·15”栏目记者将在第一时间为你答疑,助你维权。
维权热线:拨打新闻热线028-86966315。
维权微博: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消费质量报社”,将投诉维权信息加@或私信发送给我们。
维权网站:登录消费质量网(),进入投诉服务云平台。
维权微信:关注消费质量报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对话框底部输入、联系方式和投诉维权信息。
来源 | 消费质量报
编辑 | 陈蕊妮
校对 | 聂行
责编 | 张可
审核 | 开永丽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