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左肺腺癌,2020年7月手术,术后病理确诊:IB期。当时医生告知:“无需其它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坚持复查至2024年6月,经CT检查显示:粟粒结节(密密麻麻小米粒一样到处是小转移病灶),6月28日查PET-ct发现右肺结节,医生会诊考虑“恶性”。于是7月份开始到我院吃中药,后续2025年复诊状态稳定。
袁希福老中医指出,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仍难以彻底清除肿瘤,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瘤状态”。所以,复发、转移多数情况下在所难免。后续需要长期的巩固治疗,以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
防治复发、转移的关键是“求平衡”
每年都会发布癌症的生存率,大多数都是当年的数据,比如:2022年癌症综合生存率约40%;越往后越不行,还是这批人明年、后年如何?说到底癌症还是难治。
“无瘤”太难了,所以,有时候不得不转变思维。袁希福老中医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发现:很多病人哪怕肿瘤没缩小,但是依然可以正常生活,红光满面,从事正常的生产劳动。关键就在于“求平衡,扶正元气”。
综合治疗下,仍会残留微小病灶,中医称之为“余毒”或“伏邪”。这些残余病邪使患者身体长期处于阴阳失调、脏腑不和、经络不畅、气血失衡的“偏差状态”。若再受到不良情绪、过度劳累或治疗副作用等内外因素影响,将进一步加剧失衡,削弱免疫功能,导致机体难以清除残余癌毒,从而引发复发与转移。
基于此,袁希福老中医一直强调,治疗需以“平衡”为目标。抓住癌症的“虚、瘀、毒”三大病机,辨证论治,纠正身体内环境的紊乱,进而恢复其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的平衡。
所谓《黄帝内经》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实践中发现:平衡以后,元气自生,精气神也随之好转,这种情况下,哪怕肿块不能缩小,病人依然可以正常生活,与癌长期共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