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从群体向家庭、社会延伸,近日,重庆市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以“渝超”足球运动为纽带,在华岩镇田坝小学创新开展“渝超+垃圾分类”主题环保活动。活动打破传统宣传模式,将足球运动的活力与垃圾分类知识深度融合,通过趣味互动环节让环保理念扎根人心,更以“小手拉大手”为抓手,助力形成“教育一个个体、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绿色治理新格局,为建设美丽九龙坡注入青春动能。
![]()
热身融入知识,环保理念“早植入”
活动开篇,华岩镇田坝小学体育教师以“渝超”足球运动热身流程为基础,带领全体参与人员开展关节拉伸、原地带球模拟、肢体协调性训练等动作。在轻快的运动节奏中,教师巧妙融入垃圾分类知识提示,如“运动后废弃的塑料水瓶属于可回收物,要投入蓝色垃圾桶”“擦汗的纸巾需放入其他垃圾桶”等,让大家在活动身体、熟悉运动氛围的同时,提前建立垃圾分类认知,为后续深度参与筑牢基础。
![]()
创新问答机制,知识记忆“再强化”
热身环节结束后,垃圾分类知识问答环节正式启动。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结合日常生活场景,提出“用过的作业本属于哪类垃圾”“废旧电池应投放至何种颜色垃圾桶”等贴近实际的问题,引发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举手抢答,现场氛围热烈高涨。为进一步贴合“渝超”运动主题,活动创新引入足球比赛“奖惩机制”:答对问题的人员获颁象征“正确环保行为”的绿色卡片,答错的人员则获得红色提示卡,在趣味互动中引导正视知识盲区。这种“运动+知识”的创新形式,不仅激发了参与热情,更让垃圾分类知识在轻松氛围中入脑入心,有效提升知识记忆深度。
![]()
“射门”考验判断,实践能力“稳提升”
作为活动的核心环节,“垃圾分类射门游戏”充分结合“渝超”足球运动特色。现场设置四个分别对应“可回收物(蓝色)”“厨余垃圾(绿色)”“有害垃圾(红色)”“其他垃圾(灰色)”的球门框,每个球门框均清晰标注垃圾类别与对应标识。工作人员向参与人员分发印有不同垃圾名称的卡片,大家需先准确判断垃圾类别,再模仿足球射门动作,将卡片投入对应球门。这一环节既考验垃圾分类判断力,又锻炼肢体协调性,让参与者在一次次“射门”实践中,熟练掌握垃圾分类标准,切实提升环保实践能力。
![]()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特别强调“小手拉大手”理念,鼓励将活动中所学的垃圾分类知识带回家,向家人讲解分类标准、示范分类方法,带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垃圾分类;通过“个体影响家庭、家庭辐射社会”的传导效应,让环保理念从活动现场走向社会各个角落,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绿色治理的良好氛围。
此次“渝超+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是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创新环保宣传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将体育运动与垃圾分类知识有机结合,既丰富了环保教育形式,又以“小手拉大手”为桥梁,打通了垃圾分类宣传“最后一公里”。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垃圾分类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以“渝超”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形式为载体,开展更多多元化的环保活动,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自觉习惯,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城市,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九龙坡力量。
上游新闻 王渝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