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10月21日消息——乌克兰无人系统部队(Unmanned Systems Forces)宣布,自成立以来,该部队已成功击落1000架“沙赫德”(Shahed)型无人机。这批无人机单价约7万美元,合计损失金额高达7000万美元。
![]()
乌方讽刺地指出:“这7000万美元不是好莱坞大片的拍摄预算,而是1000架永远无法到达目标的‘沙赫德’无人机的代价。每一架都可能飞到巴黎、伦敦或日内瓦,而如今它们一起化成了废铁。”
据该部队估算,以这笔钱,俄罗斯本可以建造一座现代化医院,或支付1.75万名教师一年的薪资。乌方还形象地表示,如果将1000架“沙赫德”无人机首尾相连,它们的长度可达3.5公里,而如今这条“3.5公里长的恐怖之链”被乌克兰第412“复仇女神”(Nemesis)团的操作员彻底摧毁。
乌克兰无人系统部队还发布了一段视频,详细解释了这一数字的意义——既展示了防空部队的战果,也凸显了战争成本对侵略者的沉重代价。
背景
“沙赫德”无人机由伊朗制造,常被俄罗斯用于夜间袭击乌克兰城市、基础设施和能源目标。这种无人机造价相对低廉、攻击方式灵活,被称为“穷人的巡航导弹”。然而乌克兰方面在过去一年中逐步完善防空网,从西方提供的防空系统到自研干扰设备,使得“沙赫德”的威胁程度逐渐下降。
此前,无人系统部队还摧毁了一座俄军“日特尔”(Zhytel)电子战干扰站。该设备极为稀有且昂贵,被认为是俄罗斯电子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被摧毁,被乌方视作对俄军情报与通信能力的重大打击。
分析与延伸
这则消息虽带有明显的战时宣传意味,但折射出乌克兰在无人作战领域的快速成长。过去一年,乌方从防御转向反制,建立起一支以无人机、反无人机为核心的新型部队,甚至自称“全球首个无人系统军种”。
对国际社会而言,这一趋势意味着未来战争形态正在被改写——无人化、低成本、高密度攻击将成为常态。而对中国读者来说,这场“无人机对无人机”的战争,也是观察未来战争技术竞争、国防工业转型的一个窗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