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与“养”从来都不同。
一部分50/60后至今都在骂计划生育,觉得是国家阻碍了他们的利益。
因为以前养孩子,与现在养孩子完全不一样。 以前每家每户穷得叮当响,没谁想着少生孩子,反而都期盼着多生孩子。
那个时候生10个孩子,基本上都是牺牲哥哥姐姐养弟弟妹妹。
![]()
孩子五六岁开始就学着洗衣做饭,再大一点养猪放牛做农活,多一个孩子,家里面就多一份劳动力。
况且那个时候的孩子,十来岁就可以出门打工挣钱。
每个人都将挣来的钱寄回家里,多个孩子挣钱,对父母来说就多一份收入。
网上不少人都说:那个时候的孩子不是养大的,是死剩下的。
死个孩子跟死个鸡崽没两样,哪有现在的孩子娇贵。
![]()
现在的成年人教育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无私,但放到以前……别说无私,就有没有那么一丁点爱都难说。
以前的人对生育这件事抱有很强的功利性,满脑子想的都是:生育孩子,对“我”有什么好处。
比如:他们会想,孩子越多,生出天才的可能性就越高,然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再比如:他们也会想,孩子越多,为自己挣钱的人就越多,以后老了之后就有更多的人赡养自己,为自己端茶倒水。
一切的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
因为成本低,收益高,所以一部分50/60后直到现在怨气都没消,不是骂计划生育,就是骂提出计划生育的人。
![]()
马寅初是清末的人,骂他提出计划生育,自己却娶妻纳妾,生了好几个孩子。
但人家那个时代,本来就能娶妻纳妾。
1982年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马寅初100岁,人家都已经去世了。
最后,抚养孩子与赡养老人完全不一样。
孩子体重轻,一天比一天好,三岁就能上幼儿园。不听话,父母还可以打骂。
反过来,老人一百来斤,翻个身,伺候起来都费劲。
若10年20年卧病在床需要人伺候,子女看不到希望,而且对老人还不能发脾气,时间一长难免心生怨气。
每个人都会老,不是说不孝敬老人,而是抚养孩子与赡养老人完全没有可比较性!
一母养十儿,其实很多时候是牺牲了哥哥姐姐,代替了父母的角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