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迟缓导致层层上报的“审批迷宫”
某制造企业准备引进一台新设备。
从车间主任发现旧设备效率低下开始上报,
到部门经理签字、分管副总审核技术参数,
最后再到董事长拍板拨款——整个流程整整花了三个月。
当设备终于到位并安装调试完毕,旺季已经过去,
企业错失扩大产能的最佳时机,预估损失订单超500万元。
这就是典型的“审批迷宫”:
每个人都在“按流程走”,
却没人真正对结果负责。
决策慢的根源:“权责不清 + 怕担责”
信睿咨询在研究大量企业案例时发现,
决策迟缓往往源于两个问题——权责不清、怕担责。
基层员工怕做错事,
连买支笔都要层层请示;
中层管理者怕担风险,
能往上推就往上推。
一位经理甚至直言:
“多签一个字,多一份责任,不如让上面定。”
这种“上推式管理”看似稳妥,实则让企业错失良机。
案例:用“决策清单”理顺权责
某科技公司在信睿咨询辅导下,
推行了一套“决策清单制度”,显著提升效率。
清单明确:
- 5万元以下日常支出,由部门经理直接审批;
- 50万元以下项目,由分管副总审批;
- 超过50万元的大额事项,才需董事长决定。
同时配套“决策追溯制”:
谁审批,谁负责;
但只要在规则内的合理失误,不追责。
改革后,采购审批周期从平均7天缩短到2天,
决策效率提升3倍。
新产品项目得以提前一个月上市,
成功抢占市场先机。
放权 ≠ 放任:关键在机制
企业常常误以为“放权”意味着“失控”。
事实上,真正高效的组织是——有边界的放权,有规则的授权。
信睿咨询建议:
- 给基层员工试错空间:他们离问题最近;
- 赋予中层决策权力:他们最懂业务细节;
- 让老板聚焦战略决策:远离日常事务陷阱。
当权力与责任在各层级间形成闭环,
企业才真正具备“快决策、快响应”的能力。
结语
市场机会,就像夏天的雷阵雨——
不会等企业把审批流程走完。
唯有建立清晰的权责边界,
敢于信任、敢于授权,
才能让企业从“审批迷宫”中走出来,
以更快的节奏迎接市场变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