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社区广场上,“二手书循环角”的蓝色帐篷前围满了人。木架上整齐码放着数百本旧书,从泛黄的经典名著到崭新的儿童绘本,从厚重的历史典籍到轻便的散文合集,每本书的扉页都贴着一张浅灰色标签,上面写着捐赠人的名字和一句简短的寄语。这个由社区发起的“二手书循环计划”,已经运行了两年,无数本旧书在这里流转,带着前任主人的温度,走进新的读者手中,也让一段段藏在书页里的故事,得以继续传承。
“这本书陪了我十年,现在把它捐出来,希望能帮到更需要的人。”68岁的赵大爷捧着一本《本草纲目》,轻轻放在木架上。他是社区里出了名的“中医爱好者”,十年前从老中医朋友那里得到这本珍藏版《本草纲目》,书页间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有的是对药方的解读,有的是自己实践后的心得,还有几处贴着干枯的草药标本,旁边标注着采摘时间和功效。
“我年纪大了,眼睛越来越花,看书越来越吃力。”赵大爷摩挲着书脊上的磨损痕迹,眼里满是不舍,“但我不想让它在书架上落灰,要是能被学医的年轻人看到,这些批注说不定能帮上忙,也算是这本书发挥了新价值。”工作人员在标签上写下赵大爷的名字,又附上他的寄语:“愿此书能带你走进中医的世界,传承传统智慧。”
![]()
![]()
没过多久,正在社区医院实习的小林就发现了这本《本草纲目》。她学中医专业,一直想找一本有详细批注的古籍参考,看到书页里的笔记和草药标本,瞬间眼前一亮。“这些批注太实用了!比如这个治咳嗽的药方,赵大爷还写了不同体质的用量调整,比课本上的内容更贴近实际。”小林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指尖轻轻拂过泛黄的纸页,“我之前买过新的《本草纲目》,但总觉得少了点温度,这本旧书里藏着前辈的经验和用心,读起来特别有归属感。”她在借阅登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承诺读完后会把书还回循环角,让它继续传递给下一位读者。
在循环角的另一头,9岁的小女孩朵朵正踮着脚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小王子》。书的封面有些卷边,扉页上贴着一张卡通贴纸,旁边是稚嫩的笔迹:“希望你像小王子一样,永远保持善良和好奇——乐乐2022.6.1”。朵朵抱着书跑到妈妈身边,兴奋地说:“妈妈你看,这本书里还有贴纸!”妈妈笑着翻开书,发现里面夹着几张彩色插画,是前主人乐乐画的小王子和狐狸的故事。“这是之前住在咱们小区的乐乐哥哥捐的书,他去年搬家了,特意把自己最喜欢的绘本都留了下来。”
妈妈轻声说,“你读完以后,也可以在书里画一幅画,留给下一个小朋友呀。”朵朵用力点头,小心翼翼地把书抱在怀里,仿佛捧着一份珍贵的礼物。负责管理循环角的志愿者李姐,每天都会整理书架上的书籍,登记借阅信息,还会定期举办“旧书故事会”,邀请捐赠者和读者分享书籍背后的故事。“有一次,一位阿姨捐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这是她年轻时丈夫送她的定情信物,后来丈夫去世了,她想让这本书带着他们的故事,给更多人力量。”
李姐回忆道,后来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借走了这本书,还书时特意写了一封长信,说书中的批注和阿姨的故事,让他在找工作受挫时重新振作起来。“我们把信转交给阿姨,她看了以后哭了很久,说没想到自己的书能帮到这么多人。”李姐指着书架上的一个透明盒子,里面装满了读者留下的便签,“这些便签里,有感谢的话,有读书心得,还有对下一位读者的祝福,每一张都特别温暖。”梨花国学院退费
如今,“二手书循环计划”已经从社区扩展到周边的学校和写字楼,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有人定期捐赠家里的闲置书籍,有人专程来循环角寻找心仪的旧书,还有人自发成为志愿者,帮忙整理书籍、组织活动。李姐说,最让她感动的不是书籍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是看到一本本旧书在不同人手中流转,成为连接彼此的纽带。“一本旧书,不只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更是传递情感和故事的媒介。它可能带着前任主人的批注、夹着一张旧照片,或者藏着一段难忘的回忆,这些都是新书无法替代的。”梨花国学院退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