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多喜一家人》在青岛的开机仪式上,蒋欣一亮相就让人忍不住感慨,这姐怎么瘦成这样了?
衣服裹得再严实,也遮不住那股扑面而来的疲惫感!
![]()
镜头拉近,眼角的细纹、略微凹陷的脸颊,和当年那个珠圆玉润的“华妃娘娘”简直判若两人。
不少粉丝直呼心疼,也有人悄悄嘀咕,内娱这畸形审美,是不是又把一个好演员逼上了“瘦成纸片人”的不归路?
![]()
说实话,蒋欣从来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幼瘦”型女星。
她身高172cm,骨架偏大,早年常被观众调侃“微胖界女神”,但偏偏是这份丰腴,让她在娱乐圈独树一帜!
![]()
《甄嬛传》里华妃的骄纵跋扈,少不了那份珠光宝气撑起的贵气;《欢乐颂》里樊胜美的虚荣与脆弱,也需要一副丰满的身形来承载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那时候的蒋欣,演技扎在肉里,情绪藏在眼角眉梢,哪怕演个反派,都让人恨得牙痒痒又忍不住怜惜。
![]()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娱对女明星的审美越来越单一。
镜头仿佛成了放大镜,多一斤肉就要被群嘲“大妈感”,少一点胶原蛋白就被质疑“状态垮了”。
![]()
女明星们为了追求完美形象可谓费尽心机,镜头前,她们追求“骨头瘦得像柴一样”,全身涂白,细腰如妖。
这种畸形审美已蔓延至整个圈子,有的男星甚至在身上打两到三层的粉底,被调侃为“面粉男团”。
![]()
蒋欣显然也没逃过这套规则,仔细翻她近几年的作品,从《小舍得》里焦虑鸡娃的田雨岚,到《潜行者》里隐忍坚韧的陶玉玲,能明显感觉到她在刻意减重。
下颌线越来越锋利,戏服越来越宽松,但瘦了就等于“高级”吗?未必。
![]()
观众真正买账的,从来不是数字秤上的体重,而是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
比如《功勋》里她饰演的申纪兰,扎着头巾、穿着粗布衣裳,脸上带着高原红,谁会在意她胖瘦?
![]()
人们记住的是她扯着嗓子喊“男女同工同酬”时的倔强,是那双布满茧子的手撑起半边天的力量,这种“接地气”的美,比精修图里的筷子腿有感染力得多。
反观整个内娱,畸形审美的问题已不容忽视,在视觉呈现层面,有的创作在演员选择上过度强调外在形象,女性角色被禁锢在“少女感”的单一审美框架中;
部分制作滥用数字技术,过度使用美颜滤镜、背景虚化,导致演员面目失真,场景质感模糊。
饭圈文化通过组织化的数据生产构建一套评价体系,也成为畸形审美的催化剂,这套体系以“颜值即正义”为最高准则,将复杂的艺术鉴赏简化为单一的外形评判。
![]()
这些现象不仅误导观众的审美取向与价值判断,更将对社会文化生态造成深层负面影响。
许多人不知道,今年42岁的蒋欣,“工龄”已长达34年,她8岁参演《坠子皇后》,27岁凭借《甄嬛传》的华妃收获大批粉丝时,已拍了十多年戏。
![]()
蒋欣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场与“标签”的抗争,她非科班出身,16岁就北漂跑剧组。
好不容易靠《甄嬛传》爆红,却又被“华妃”框住戏路,直到《欢乐颂》的樊胜美才打破定型。
![]()
后来她尝试过谍战剧、扶贫剧、现实题材,甚至给动画电影配音,明明什么都能演,却总有人盯着她的身材指指点点。
《多喜一家人》的开机或许是个新起点,这次她搭档梁冠华、李光洁,演的是拆迁风暴里的普通中年女性。
![]()
这类角色需要的是什么?是市井气,是生活磨出来的皱纹,是微微发福的小腹,而不是一张被饿出来的寡淡面孔。
但愿蒋欣能稳住心态,别再被“以瘦为美”的潮流裹挟,观众真想看的,是一个演员用扎实的演技熬出岁月的故事,而不是在减肥营里饿出来的苍白完美。
![]()
说到底,内娱的畸形审美该歇歇了,演员不是橱窗里的模特,戏也不是T台走秀。
演员需要的不是更小的尺码,而是更宽容的镜头,能容得下皱纹、赘肉,也容得下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人!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