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优婆塞戒经》《贤愚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世间之人,谁人不曾在佛前许下心愿?
香火缭绕之中,多少人双手合十,祈求佛菩萨庇佑。求子嗣、求功名、求财富、求姻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临时抱佛脚者,更是口中念念有词:"若能如愿,必当建寺塑金身""若能平安渡过此劫,定当吃斋念佛三年""若能得偿所愿,定当广施善财,救济贫苦"。
话音落下,香烟袅袅升空,仿佛已将誓言传达至诸佛菩萨耳中。
愿望若真成就了,又有几人记得当初在佛前所发的誓愿?有的人转身便忘,有的人推说俗务缠身,有的人甚至认为不过是自己运气好罢了,与佛菩萨何干?殊不知,向三宝许下的誓愿,绝非儿戏。这其中暗藏着一股深不可测的力量,一旦触动,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那些轻易许愿却不肯还愿之人,究竟会遭受怎样的果报?这看不见摸不着的誓言之力,又是如何在冥冥之中运转?今日便从一桩桩真实公案说起,揭开许愿还愿背后深藏的因果玄机。
![]()
话说东晋年间,有一位名叫张崇的商人,世代经商,家境殷实。这张崇为人精明,善于经营,在当地颇有名望。他唯一的遗憾,便是膝下无子。妻子连续诞下三个女儿,张崇虽然表面不说,心中却是愁苦万分。
这一年,张崇四十有三,眼看着自己年岁渐长,传宗接代之事仍无着落,心中焦急。听闻邻郡有一座古刹,供奉的观世音菩萨极为灵验,凡是诚心祈求子嗣者,多有所应。张崇便带着妻子,携重金前往那座寺院。
那日,晨光熹微,张崇夫妇便已到达寺院。但见这寺院依山而建,殿宇巍峨,钟声悠扬。大雄宝殿中,观世音菩萨慈眉善目,金身高大,香火鼎盛。张崇恭恭敬敬地上了香,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诚心祈祷。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弟子张崇,虔诚祈求菩萨慈悲,赐我一子。若能如愿,弟子定当为寺院重修大殿,再塑金身,并将家中田产三百亩,悉数捐予寺院,供养僧众。弟子绝不食言,若有违背,甘受恶报!"
话音落下,他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额头触地,声音洪亮。一旁的妻子也跟着许愿,愿意终身吃素念佛。
住持法空禅师听闻此事,特意接见了张崇夫妇。这位法空禅师年过七旬,修行多年,颇有道行。他打量着张崇,缓缓说道:"施主发愿,实为善举。愿力之大,能感天动地。许愿容易,还愿却难。施主既已在佛前立下誓言,日后若真如愿,切记不可违背。"
张崇连连点头:"大师放心,若真得子,在下定当言出必行。"
法空禅师叹了口气,又道:"老衲见过太多许愿不还愿之人。他们在困境中哀求佛菩萨,愿望达成后却抛诸脑后。殊不知,向三宝所发誓愿,自有一股力量在牵引。这力量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存在。违背誓愿,必遭果报。"
张崇听得心中一凛,忙道:"弟子明白,定不敢忘。"
回到家中后,张崇将此事告知族人,众人都说他心诚则灵,必能如愿。果不其然,不到一年,张崇的妻子便怀上了身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竟真的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
张崇喜不自胜,给儿子取名张福,意为福气降临。满月酒摆了三天三夜,亲朋好友纷纷前来贺喜。张崇意气风发,逢人便说是观音菩萨显灵,赐予他这个儿子。
然而,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张崇却把当初在佛前许下的愿给淡忘了。生意越做越大,钱财越赚越多,三百亩良田的收成可观,他舍不得捐出去。至于重修大殿、塑造金身,那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总觉得可以再缓缓。
"不急,不急,等生意再做大一些,到时候一并还愿也不迟。"张崇这样安慰自己。
一年又一年,张崇的儿子张福已经长到五岁,聪明伶俐,讨人喜欢。张崇对这个儿子视若珍宝,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给他。他早已把当初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净,只想着如何让儿子过上更好的日子。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张崇一家准备去省城探亲。路途遥远,需要坐船渡江。那日天气晴朗,江面风平浪静,看起来是个出行的好日子。
船行至江心,天色突然大变。乌云密布,狂风骤起,江水翻腾如沸。船夫经验丰富,忙着稳定船身,大声喊道:"不好,要起大风了!大家都坐稳了!"
就在这时,一个巨浪打来,船身剧烈摇晃。张崇怀中的儿子张福一个站立不稳,竟然从船舷边翻落下去!
"福儿!"张崇凄厉地喊了一声,想要去抓,却已经来不及。眼睁睁看着儿子落入滚滚江水之中,瞬间被浪头卷走,不见踪影。
张崇如遭雷击,整个人呆立当场。妻子哭喊着要跳江去救,被众人死死拉住。船夫赶紧划船去救,在附近寻找了整整一个时辰,却连孩子的影子都没有找到。
张崇夫妇哭得肝肠寸断。回到家中,两人日日以泪洗面。张崇请了当地最好的渔民,在出事的江段打捞了半个月,连孩子的尸体都没有找到。
就在他们绝望之际,有一天夜里,张崇做了一个梦。梦中,他看见法空禅师站在他面前,神色严肃。
"张施主,可还记得当年在佛前所发的誓愿?"
![]()
张崇猛然惊醒,这才想起五年前在观音菩萨面前许下的愿。他承诺若得子嗣,便要重修大殿、塑造金身、捐献三百亩良田。可是这五年来,他不但没有履行承诺,甚至早就把这事抛到了九霄云外。
"难道...难道是因为我没有还愿?"张崇浑身冷汗,心中惶恐不安。
第二天一早,张崇便带着妻子,再次来到那座寺院。法空禅师见到他们,叹了口气:"施主此番前来,可是为了令郎之事?"
张崇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大师,都是弟子的错!弟子有眼无珠,背弃誓言,如今遭此报应,却连累了无辜的孩子。弟子该当何罪?"
法空禅师闭目良久,才缓缓开口:"施主可知,向佛菩萨所发誓愿,并非儿戏。佛菩萨慈悲,满了你的愿,让你得子。可是你却将誓言抛诸脑后。这不是佛菩萨在惩罚你,而是因果律在运转。"
"什么叫因果律在运转?"张崇抬起头,满脸泪痕。
"当你在佛前发愿时,这个愿力便已经发出去了。愿力是一种力量,它会在冥冥之中产生作用。你许下要捐献田产、重修殿宇,这个愿力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承诺。当佛菩萨满了你的愿,让你得子,这便是愿力的实现。可是,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却没有履行你的承诺。这个没有完成的承诺,就变成了一个欠债。"
张崇听得心惊肉跳:"那...那该如何是好?"
法空禅师继续说道:"世间万法,皆有因果。你种下不守信用的因,自然要承受相应的果。令郎失踪,未必就是身死。老衲观你面相,此子与佛门有缘。你若诚心忏悔,补上当年的愿力,或许还有转机。"
张崇如获救星,连连叩首:"弟子愿意!弟子这就去筹备!请大师慈悲,救救我的孩子!"
"诚心最重要。"法空禅师说道,"你且先回去,把当初承诺的事情一一办妥。田产捐出来,殿宇修起来,金身塑起来。完成之后,再来见老衲。"
张崇回去后,立刻着手办理。他将家中最好的三百亩良田全部捐给寺院,又出资重修了大雄宝殿,并请来名匠为观音菩萨塑造金身。前前后后花费巨大,几乎耗尽了他大半家财。
妻子虽然心疼银钱,但想到失踪的儿子,也只能含泪同意。她依照当年的承诺,开始茹素念佛,每日虔诚诵经。
三个月后,所有事情都办妥了。张崇再次来到寺院,向法空禅师禀报。禅师点点头,带他来到大殿,让他在观音菩萨面前再次跪拜。
"今日,你算是还清了当初的愿。愿力已了,因果已明。至于令郎,静待佳音吧。"
张崇忐忑不安地回到家中,每日焚香祈祷,盼望着奇迹出现。
就这样过了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崇听说在下游百里外的一个渔村,有户渔民捞起了一个孩子。那孩子当时已经昏迷,被救上来后养了好几个月才恢复过来。但奇怪的是,这孩子醒来后便忘记了之前的事情,只记得自己姓张。
张崇听闻此事,心中一动,立刻赶去那个渔村。当他见到那个孩子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正是失踪了快一年的儿子张福!
"福儿!真的是福儿!"张崇抱着儿子,泪如雨下。
那户渔民说:"当时这孩子从江中漂来,身上还抱着一块木板。我们把他救上来,发现他已经昏迷不醒。医生说这孩子命大,应该是落水后正好抓住了木板,顺水漂流,水没灌进肺里。养了几个月,才慢慢苏醒。只是醒来后,他什么都不记得了。"
张崇千恩万谢,给了渔民一大笔酬金,带着儿子回家。虽然儿子记忆有些缺失,但人平安回来了,这已经是天大的福分。
回到家中,张崇再次带着全家人去寺院叩谢。法空禅师看着失而复得的张福,微微一笑:"施主,此次经历,可算是明白了誓愿之重?"
张崇郑重地点头:"弟子明白了。向佛菩萨许愿,绝非儿戏。得偿所愿后,必须如约还愿,不可有半点含糊。"
"善哉善哉。"法空禅师抚须道,"施主此番经历,正应了那句话...
法空禅师话音未落,便闭目不语。张崇等了半晌,见禅师不再开口,心中疑惑,便小心翼翼地问道:"大师,您要说的那句话是什么?"
法空禅师睁开眼,看着张崇,缓缓摇头:"此中道理,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施主虽然经此一劫,总算保全了性命,也还清了愿力。可是,世人之中,又有多少像施主这般幸运之人?那些许愿不还愿的人,遭受的果报,远比施主所经历的更为惨烈。"
![]()
张崇闻言,心中一凛。他想起这大半年来的痛苦,想起儿子落水时的情景,想起日日夜夜的煎熬。若非最后得以团圆,这痛苦简直生不如死。
"敢问大师,这誓言之力,究竟从何而来?为何向佛菩萨许愿,会有如此大的力量?"张崇诚恳地问道。
法空禅师看着眼前这个已经苍老了许多的商人,心知他此番经历,已经让他真正明白了因果之理。于是,禅师站起身,示意张崇跟他来。
两人来到寺院后山的一处清幽之地,这里有一座小小的藏经阁。法空禅师从中取出一部经卷,说道:"施主既有诚心,老衲便为你讲讲这誓愿背后的因果玄机。世人只知求佛拜佛,却不知誓愿之力,深藏着宇宙运转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