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记者 李佳霖
日前,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22级曲艺·相声创作表演班毕业实践剧目曲艺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发布会在中央戏剧学院东城校区举行。
曲艺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根据作家刘恒同名小说改编,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冯巩担任总策划。该剧以张大民为主线,妈妈贯穿其中,与云芳、三民、二民、四民、五民、亮子等家人和邻居因为居住环境的拥挤而发生各种矛盾纠葛。最后虽然分到了房子,但是四民的去世让人倍感惋惜。张大民带着妈妈和妻儿去郊游,有了父子关于幸福的对话:只要保持达观幽默,拥有了幸福的能力,生活就是美好。创排该剧的初衷是2022年中央戏剧学院开设曲艺·相声创作表演专业,学院的规制要求,需要在毕业时排一部大戏检验4年所学。“可以说,曲艺进入大学本科教学的要求,倒逼着我们要排一出戏,探索出一种新的演剧形式。”冯巩说。
之所以选择该剧作为曲艺·相声创作表演专业的毕业戏,是因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文本很厚实,既具有时代性,也具有人民性,体现了“含泪的笑”这一艺术追求。冯巩认为,“含泪的笑”是艺术的最高追求。喜剧和悲剧相伴而生,就像是戏剧的双螺旋结构。人生天地间,感觉到个人的渺小,个人遭到无法抵抗的困难,这是悲剧;即使知道自己的渺小,还要在尴尬中奋进,在夹缝中求生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喜剧。“喜剧是人民的艺术,喜剧的人民性是喜剧最大的特性;喜剧也展现时代的风尚,要展现的是大时代、小人物,展现大时代的昂扬、小人物的无奈;大时代昂扬的奋进,小人物无奈的真诚。这样的喜剧作品,就像小草一般,虽然普通,但是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冯巩说。
曲艺剧该“怎么排”?冯巩表示,曲艺表演是“半假真”的表演,要坚持“宁要真的假,不要假的真”“宁要复杂的简单,不要简单的复杂”“人人心中有,别人口中无”等原则。“曲艺就是一条线,串起一串串珍珠,串起张大民为主的情节、细节和语言。”冯巩说。
本剧导演、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王宏坤认为,曲艺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一部扎根市井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原小说内容丰富,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描绘了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存智慧与坚韧乐观,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该剧编剧,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主任、曲艺专业负责人周泉说,本剧以张小树的视角穿针引线,采用多样的曲艺形式描绘张大民一家的日常生活,既有感动落泪的情节,也有令人捧腹的桥段;既展现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也褒扬乐天知命的达观精神;既有小人物“无奈的真诚”,又蕴含悲剧中的喜剧力量,即只有保持乐观、积极、幽默的生活态度,才能拥有幸福的能力。
因为有电影《没事偷着乐》和同名电视剧两部影视改编作品在前,如何凸显舞台剧的魅力,就成为本次创作的重点——结合2022级曲艺·相声创作表演本科班的特点,该剧将话剧和曲艺有机结合,形成以写实为主、写意为辅的戏剧样态,还原并表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活质感;在表演层面上,重点把握了戏剧和曲艺相结合的表演尺度,在不影响剧情走向的基础上,注重曲艺形式的融入,如方言的使用,京东大鼓、快板、单弦、山东快书等曲种的运用,在合理的情境下跳进跳出,增强和丰富演员的角色感、立体感以及和观众的互动感。配乐采用传统北京特色的曲风,以传统曲艺风味浓厚的三弦为底色,增强地域感和时代感,传递怀旧与温情。
2022年,曲艺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央戏剧学院率先开设全日制曲艺本科专业并启动招生工作,成为国家高等曲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正如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所言,曲艺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上演承载着曲艺高等教育创新探索的意义,也为探索民族性表演艺术风格提供了契机。
来源:中国文化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