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在特朗普发起全球盟友“共同应对中国管制”之后,美国最近又把大豆问题搬到了台面上,扬言要对中国“动手”。
但中方这边也没闲着,最近外媒已经关注到,中国将“邀请函”送到了欧洲国家的手上,现在就看欧盟怎么选择了。
与此同时,连美国的核心盟友新西兰都无视“禁令”找到中国造船,看来在利益面前,美国这群盟友“变脸”一个比一个快。
![]()
其实关于进口美国大豆的问题,现在已经基本也已经到了尾声。
美国媒体近日报道,面对堆积如山的数百万吨大豆卖不出去,美豆农甚至公开提出“愿意用人民币交割”,呼吁中国快来买。
这就是和特朗普主导的“美元霸权”对着干,但无奈美国政府不松口不愿意和中国诚心谈判,所以秋季大豆今年很大概率是卖不出去了。
此外,特朗普许诺的补贴现在美国豆农还看不到影子,因为政府还在“关门期”,农业部也没办法出台补贴方案。
即便是这些补贴到位了,和美国农民的损失比起来也不值一提。
![]()
所以按照道理来说,共和党政府对这种“丑闻”应该是避之不及,但特朗普和贝森特最近又将此事搬上了台面。
特朗普在13号声称中国不买美国大豆是“敌对行动”,美国正准备对中国中断食用油进口合作。
特朗普虽然把话说得很大,但后来美国媒体调查发现,中美所谓的“食用油贸易”只不过是美国购买中国的废弃油来当做燃料而已,并不是很重要的“筹码”。
美国能将购买废弃食用油都当成是“手段”,可见他们能用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中国对美的反制不只是大豆这一项,美媒统计中方除了停止进口美国大豆、石油、天然气之外,还有稀土反制,包括刚刚征收的“特别港务费”。
![]()
总之特朗普每一计出拳,中方这边都完整还了回去。
面对美方提出的“各退一步”的要求,时而还要威胁加征关税,外交部已经亮明了态度:要打就奉陪到底,要谈则大门敞开。
所以不管美国这边采取多么激进的行动,中方都不会退缩担忧。
在这个节点上,外媒注意到中国突然向北欧国家抛出橄榄枝。
在刚举办的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上,多个北欧国家代表出席会议。
中方在会议上向欧洲国家表态:未来在全球治理、绿色发展等领域内,中欧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同时希望加强合作。
中国——北欧经济论坛顺利召开
![]()
外媒报道这次来参会的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和中国合作基础良好,而且还经过中方刚刚开通的“北极航线”沿岸,未来的合作机会越来越多,
他们有望代替波兰等国家成为中国新的门户。
北欧各国几乎都是北约和欧盟成员国,特朗普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呼吁欧洲盟友要站在美国这一边,但这些欧洲国家为什么越来越倾向于和中国交流?
根本原因还是利益捆绑。
北欧和中国有很多发展共通领域,比如他们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技术领域研发投入位居世界前列,在风能、碳捕集等绿色技术领域积累了先进经验。
![]()
中国则在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电动汽车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即便是政府不表态,各个企业仍然对华趋之若鹜,从这次会议座无虚席就能看得出来。
举个例子,最近挪威持续推进与中国的自贸协定谈判,即便面临议会质疑仍明确表示“自贸协定谈判对挪威经济至关重要”。
这一行动撇开欧盟,已经引发了争议。
再加上对于北欧国家而言,经济主权与国家安全同等重要。
这些年欧洲经济发展很差,像德国、法国这样的大国现在都已经背上高额债务,国内削减开支过“紧日子”。
现在执政党也很清楚美国推动的“脱钩断链”本质上是对其经济利益的损害,而坚持对华合作正是维护自身发展自主权的前提。
![]()
为了获得选票和保住执政地位,他们必须鼓励发展合作机会,而不是听美国的意见赌上前途和美方一条道走到黑,所有的选择权都在欧盟自己。
与此同时,美国的“五眼联盟”盟友之一的新西兰,最近也做了一件大事,让美国媒体非常震惊。
上周,新西兰政府正式宣布将两艘200米级公铁两用渡轮订单交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承建。
这两艘船原由韩国现代尾浦造船承接的,但工程长期拖延不说,最后还从14.5亿纽币预算飙升至40亿纽币。
这种情况下,新西兰选择让中国造船厂接单,刚好顶上了美国的“风口”:
![]()
新西兰将订单给了中国
![]()
特朗普政府强硬要求对所有中国造的轮船征收高昂“停靠费”,实则就是让别国别去买中国的船,他们的盟友却以实际行动回应了美方的“停靠费禁令”压力。
其实说白了就是和韩国造船厂比较,中国的建造速度不仅快,性价比也很高,这不是美国“停靠费”所能改变的。
如同新西兰媒体所说,
跨海峡渡轮作为国家交通咽喉,其建设效率直接关系到南北岛物流畅通与经济稳定,任何基于意识形态的拖延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如果他们还是和美国玩这种“政治游戏”的话,恐怕这两艘船到2028年都交付不了,这就是拿着民生问题“豪赌”。
![]()
从北欧国家到新西兰,美国盟友表面上和美方“站队”,背地里和中国扩大合作已经不能算是新鲜事情了。
它揭示了一个全球经济发展的清晰趋势:
在基础设施、制造业以及现在逐步发展的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已经从全球各国的“可选合作伙伴”升级为“确定性选项”,符合WTO贸易精神和全球化的潮流。
反观美国高筑关税壁垒、推广“不平等协议”、将经贸问题意识形态化的企图等等,终将在产业现实与国家利益面前失去效力,变得无人问津。
参考资料:
《中方回应特朗普涉大豆言论》环球时报
《烂尾后,新西兰选择了中国船厂》北晚在线
《以支点智链全球 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开幕》人民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