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总的年度演讲和发布会,看完都会说声“佩服”。
每次的发布会,都是科技圈最好的营销课。
小米SU7上市创造了一个行业神话:4分钟大定破万,24小时接近8.9万台。小米YU7再次刷新纪录,3分钟突破20万台大定,再次刷新纪录。
![]()
一场发布会,一天时间,就是其他车企一两年的销量,把汽车圈老板们都看懵了。
我觉比亚迪可以好好学学。
比亚迪的产品和技术是好的,就是营销差了点意思。
我个人总结了三个雷总的营销策略,我觉得值得比亚迪好好学习一下
一、有锚点
雷总超厉害的一点,就是善于设置锚点。
锚点是一个很神奇的营销策略,当有个一个贵的参考物,你的价格感知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说你去买衣服,心理预算是 300 一件,结果我一进店,导购小姐姐就推荐最新款 1000 元的衣服,感觉特别棒就是有点贵,然后她说还有一套和这个类似的,价格只要500。
有了1000做参考,你一下子就觉得这个这个500也不贵了。然后你就超预算购买了,就是这么神奇。
小米汽车对标保时捷,就是极佳的策略,SU7设计上像保时捷,保时捷上百万,小米汽车卖20多万,你觉得占了大便宜了。
你想想看,如果小米汽车没有保时捷这个参照物,国产品牌第一次造车,小米手机又长期打“性价比”标签,卖二十多万,可能很多消费者会觉得贵了。
或者小米汽车搞错参照物,对标马自达,那就完犊子了。
这就是锚定效应——当有一个100 万的参照物,你就会觉得 20 万的定价是“占便宜”了。
如果没有参照物,不论商家说什么价格,你都感觉贵了,能不能再降一点?
其实消费者期望的低价是没有底线的。
再看比亚迪汉,价格越降越低,都降到十几万了,但用户永远觉得还能再降。
比亚迪应该学小米,比如“汉”对标奥迪,刚好“汉”也是挖的奥迪的设计师,设计风格也像奥迪。
“汉”如果在产品设计和营销上对标奥迪,而不是一直和凯美瑞平级,可能品牌调性会更高一些,用户开着“汉”会觉得更有面子一些。
二、抓痛点
做营销和做产品,源头都是相通的,都来自于“洞察用户痛点需求”。
小马宋在一个采访中也说过这个观点。
![]()
做产品不能“闭门造车”,关键是是洞察客户需求。
根据需求造产品,然后营销说出去,告诉客户“我解决了这些需求”,解决了用户痛点,让用户感觉“正是我想要的”,他就愿意下单了。
雷总在这方面是天才。
SU7对标保时捷,就去跑圈和保时捷一较高下,给用户“吹嘘”的资本;
![]()
说实话,我一看完发布会,立刻就有了想买的冲动,这样的营销就很成功了。
往深一点来说,这个客户痛点,也不是所有的客户,而是目标市场的目标客户群。
目标用户的选择上,可以用STP营销理论来理解: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市场定位(Positioning)三大核心步骤。
比如 小米 SU7 主打运动,强调零百加速,跑圈速度;
YU7 兼顾家用,强调“防晕车”,“零重力座椅”,还有防晒等;
理想汽车主打家庭用户,强调舒适,很少讲加速性能。
再看反面教材,就更好理解了。
比亚迪汉的千匹马力版,动力超强,但是销量惨淡。
为啥?
有位汽车博主说得好:真正买汉的用户,不需要千匹马力;需要千匹马力的人,不会买汉。
还有更直接的:不需要这么大马力的买菜车。
![]()
同样的,腾势N9作为家庭六座车,用户要的是舒适和空间,但是比亚迪为了易三方技术,放三个电机占用空间,后排很挤。
在产品和营销之前,如何洞察用户的痛点需求,并围绕痛点,来做好产品和营销,这就需要一把手很强的“目标用户痛点需求洞察+产品管理+营销”的综合能力了。
所以,雷总的营销之神,不是那么容易学的。
三、说人话
很多公司的营销,很喜欢堆砌专业术语,让人感觉很专业,但实际上很多人听不懂在说什么。
尤其是现代人,经过短视频时代洗礼后的大脑,耐心极其有限了,容忍不了“无聊时间”。
一旦出现几秒的“无聊时间”,立刻划走。
看美女小姐姐不香吗?为啥非要看你的汽车发布会直播?
雷总从不堆砌专业术语,而是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
雷总要求团队准备文稿时必须满足3个条件:观点鲜明,逻辑清晰,细节动人。
他坚信好的观点应该是大白话,所有人都听得懂,而且能直指人心,被人记住。
反观比亚迪的发布会,最喜欢讲产品技术,参数堆砌一大推,发布会看完没几个人记得住。
其实,消费者不关心技术本身多先进,只关心这技术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最后,一句话总结:雷军的营销,比亚迪可能一辈子也学不会。
我是陈小步,每周二五更新,轻松聊商业,欢迎关注
热点新解读,科技新动态,营销好方法,成长好思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