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John Locke写作竞赛的获奖名单公布时,来自成外A-Level高二(一)班的Peter Zhang的名字,赫然出现在Very High Commendation(极高荣誉奖)的名单里,这代表着他的学术论文跻身全球参赛者前1%。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一篇论文的肯定,更是一位少年用笔尖丈量思想深度、以韧性挑战学术高峰的生动写照。而这一切,深深根植于成外这片鼓励个性探索、支持能力生长的沃土。
![]()
01
笔尖下的世界:
学术写作是思想的雕刻刀
对于Peter而言,写作从来不只是完成作业的任务,而是他探索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学术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思想的梳理和具象化。” Peter分享道。
"当你试图用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文字去阐述一个观点、分析一个现象时,你不仅仅是在输出信息,更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的世界观和理解框架。这个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
这种对深度思考和书面表达的热爱,萌芽于他广泛的阅读与持续的思考习惯。他享受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更享受将阅读所得、生活所感,通过缜密的论证,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晶。这种自驱力,正是成外所珍视和培养的“向内探索、向外表达”的核心素养。
02
挑战即动力:
独立攀登John Locke之巅
Peter与John Locke写作竞赛的结缘,始于初中。然而,这位不满足于“舒适区”的少年,彼时便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放弃初中组别,将目标锁定在难度陡增的高中组,静待厚积薄发。
在这场被誉为“人文社科领域中学生最高难度比赛”的角逐中,全程独立作战,是他给自己设定的挑战:如何敏锐捕捉到既有深度又有发挥空间的议题?如何“头脑风暴”,提炼出独特有力、站得住脚的核心论点?如何筛选、消化晦涩的文献?如何将观点精炼成结构清晰、语言流畅、符合学术规范的论文?
"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就是沉下心来,一点一点地啃,一遍一遍地想。"
Peter坦言,独立完成意味着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但也正是这份自主权,让他对研究的每一步都理解得更为透彻,能力在挑战中飞速淬炼。
![]()
论文思路撰写
03
韧性破坚冰:
在压力中打磨“优秀答卷”
攀登学术高峰的路上,荆棘密布。Peter的John Locke之旅也绝非坦途。面对理论巨著中复杂的概念和拗口的表达,他一度感到迷茫和挫败。而某个曾以为坚实的论点,也可能在更全面的论据面前显得脆弱,需要极大的勇气推倒重来或大幅调整。
![]()
查阅文献节选
这些“拦路虎”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但Peter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韧性。 在“硬啃”+“巧思”之下,他学会了分解段落、查找背景资料、对比不同解释,直到拨云见日。论证的过程更不断自我质疑、自我完善的过程。每一次修改,都是逻辑链条的一次加固。
这份在高压下依然能保持冷静、寻求解决方案的定力,最终让他交出了一份令评委眼前一亮的“优秀答卷”。
![]()
04
从容面风浪:
多线作战下的专注与笃信
John Locke竞赛的筹备期,并非Peter生活的全部。他同时肩负着:其他高含金量学术竞赛的准备;重要的国际课程考试;学校辩论社负责人的重任。时间,成了最稀缺的资源。如何平衡?Peter的秘诀是:“专注当下,尽力而为,无惧复盘。”
"如果某件事结果不理想,我会认真复盘哪里出了问题,吸取教训,然后move on。只要方向对、够努力,下一次一定会更好。"
正是这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专注和“相信自己,未来可期”的笃定,支撑着他走过那段忙碌而充实的时光。最终的Very High Commendation对他而言,是“意外的惊喜”,更是对他不懈努力和专业精神的最佳褒奖。
![]()
![]()
【后记】
Peter Zhang在John Locke竞赛中闪耀全球前1%的光芒,是个人奋斗的勋章,也是成外AP、A-Level课程中心教育理念结出的硕果。
当少年的热爱与勇气被点燃,当他们的潜力在包容与支持的土壤中被充分发掘,他们便能以笔为剑,以思为马,在思想的高原上,攀登属于自己的巍峨山峰,建构起坚实而独特的世界观。
未来,属于这些兼具思想深度、行动韧性和从容心态的追梦少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