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人云:“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意思是说,月亮周围出现光圈,就是要刮风的征兆;房柱的基石上冒出水珠,就是天要下雨的信号。世间万事,皆有预兆。一个家庭的兴衰,一场人生的祸福,也绝非凭空而来,它总会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细节里,悄悄地露出端倪。
这话,放在陈忠和身上,真是应验得令人心头发凉。
想当年,他可是这城南美食街上,人人都要竖起大拇指的“和气老板”。他那手祖传的“福山烤鸡”,皮酥肉嫩,香飘十里,他开的“忠和楼”,更是食客盈门,一座难求。可谁能想到,短短两年光景,这红火了半辈子的百年老店,竟会落得个门庭冷落、转让关张的下场。
而这一切的崩塌,都源于他家中,那三种凭空出现的,诡异的“响动”。
![]()
02
陈忠和,人如其名,忠厚、和气。他从父亲手里接下那间小饭馆时,就立下规矩:待客要忠,生财要和。他家的后厨,永远是窗明几净,食材永远用最新鲜的,缺斤少两的事,在他这儿是天大的罪过。他对店里的伙计,更是像家人一般,谁家有困难,他都第一个伸手。
街坊邻里都说,忠和楼的生意好,一半是靠那烤鸡的手艺,另一半,就是靠陈忠和这个人的德行。他赚了钱,也不张扬,年年冬天都自己出钱,熬上几大锅热腾腾的腊八粥,在店门口支起摊子,免费送给那些环卫工和流浪汉。
陈忠和是个敬畏神明的人,尤其敬重厨房里的灶王爷。他家的厨房里,灶王爷的神龛擦得一尘不染,神像前的水果点心,三日一换,从未断过。他常对儿子说:“人做饭,天在看。这厨房里的烟火气,就是一个家的福气。灶王爷司掌一家的饮食,护佑着一家的根本。咱们做餐饮的,更是半点都怠慢不得。”
那时候的陈忠和,家庭美满,事业兴旺,儿子也即将大学毕业。他觉得,只要自己守着这份本分,守着这份善心,日子就能像他那灶上的火一样,永远旺下去。
03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个家的气运要转坏,也是悄无声息的。
最先出现的,是第一种响动——碗筷的碰撞声。
不知从何时起,陈家曾经其乐融融的饭桌,变得充满了火药味。妻子开始抱怨食材成本又涨了,伙计的工钱又该发了,家里处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指责他做善事太大手大脚。即将毕业的儿子,也对继承家业表现出极大的抵触,总说做餐饮太累,没前途,想去大城市闯荡。
一来二去,饭桌上的对话,变成了争论,甚至是争吵。筷子重重地敲在碗沿上,饭碗被“砰”地一声顿在桌上,那清脆又刺耳的碰撞声,渐渐取代了往日的欢声笑语。陈忠和夹在中间,食不知味,只觉得那饭菜,都带着一股苦涩。
紧接着,第二种响动,在深夜里出现了——磨刀的声音。
饭店的生意,开始莫名其妙地滑坡。先是网上有人匿名发帖,说在忠和楼吃坏了肚子,虽然最后食品监督局来检查,证明了菜品没有任何问题,但饭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紧接着,合作了十几年的禽肉供应商,突然单方面毁约,断了他们家最上等的鸡源。
陈忠和焦虑得整夜整夜睡不着。夜深人静之时,他会一个人跑到后厨,拿出他那把用了几十年的厨刀,在磨刀石上,“唰啦、唰啦”地来回磨着。这是他从学徒时就养成的习惯,心里烦乱的时候,一磨刀,心就能静下来。
可如今,这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却显得格外刺耳和阴森。妻子被惊醒,披着衣服冲到厨房,对着他嚷道:“这大半夜的,你不睡觉,磨刀干什么?听着瘆人,像要跟谁拼命一样!”
这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忠和心里一沉,是啊,自己可不就像一头困兽,正准备和这看不见的命运拼命吗?
最后,第三种响动也来了——大门的叹息声。
忠和楼的生意,一落千丈。陈忠和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推开那扇沉重的实木大门时,总会筋疲力尽地长叹一口气。而那扇门,因为年久失修,轴承有些老化,推开时,会发出一阵悠长而沉闷的“吱呀——”声,听上去,就如同一个老人的叹息。
渐渐地,这两种声音重合在了一起。每当陈忠和叹着气推开门,那门,也跟着“叹”一口气。这声音,像是在应和他,又像是在嘲讽他。家,不再是温暖的港湾,而成了另一个让他感到压抑和疲惫的战场。
![]()
04
为了挽救生意,陈忠和想尽了办法。他搞打折促销,推出新菜品,甚至亲自到门口去招揽客人,可都收效甚微。食客们就像约好了似的,宁愿去对面那家味道远不如他的新开的网红餐厅排队,也不愿再踏进忠和楼一步。
家里的争吵愈演愈烈。妻子把所有的过错都归咎于他,说他经营不善,思想僵化。儿子更是直接摊牌,让他把店卖了,给他一笔钱去大城市发展。
陈忠和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他跪在灶王爷的神龛前,磕头如捣蒜,一遍遍地祈求神明指点。可那神像,只是沉默地看着他,厨房里,只有他自己孤独的呼吸声。
有朋友劝他,说他可能是犯了什么忌讳,得找个高人来看看。陈忠和病急乱投医,花大价钱请来了一位在电视上讲风水的“大师”。大师在他店里和家里转了一圈,说他家的“财位”被“凶煞”所冲,需要请一尊开过光的貔貅来镇宅。
陈忠和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倾尽所有,买下了那尊价格不菲的玉貔貅。可结果,非但没有转运,反而在摆上貔貅的第二天,店里最老的那个烤鸡炉,无缘无故地炸了膛,虽未伤人,却彻底断了忠和楼的根。
这一下,陈忠和彻底心如死灰。他遣散了所有伙计,在忠和楼的大门上,默默地贴上了一张“旺铺转让”的告示。
![]()
05
贴出告示的那个晚上,陈忠和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守在那个空无一人的,曾经充满了烟火气和欢笑声的厨房里。他没有开灯,就那么呆呆地坐在灶台前的小马扎上。灶台上的神龛里,灶王爷的神像在月光下,轮廓模糊,看不清表情。
他想不通,自己一生与人为善,勤勤恳懇,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难道,这世上真的没有因果报应吗?
想着想着,一股巨大的疲惫感袭来,他靠着冰冷的灶台,就那样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在梦里,他仿佛又回到了这个厨房。但这个厨房,却又有些不一样。原本普通的灶台,此刻竟变得高大无比,仿佛一座宫殿的基座。灶膛里的火,不再是普通的煤气火焰,而是燃烧着金色的、温暖的光芒,将整个厨房照得亮如白昼。
而那神龛里的灶王爷神像,竟从墙上走了下来。他不再是画上那个慈祥的小老头,而是一位身穿赤色官袍,面容庄严,头戴官帽的神明。他坐在那灶台之上,目光如炬,静静地俯视着渺小如蝼蚁的陈忠和。
06
陈忠和又惊又怕,他知道,自己这是在梦里见到了真神。他赶紧匍匐在地,不住地磕头,声音颤抖地喊着:“小人陈忠和,叩见灶王爷!求灶王爷开恩,指点迷津!”
灶王爷没有让他起身,声音从高处传来,带着一种金属般的质感,在厨房里回荡。那声音里,有惋惜,也有怒其不争。
“陈忠和,你本是个有福之人,奈何福报将尽,却不自知。你日日求我,却不知败光你家运的根源,就在你自己的家中。”
陈忠和心中一凛,抬起头,满眼都是迷茫与恳求:“求灶王爷明示!小人愚钝,实在不知自己错在何处!”
灶王爷看着他,缓缓地伸出了三根手指,那手指上,仿佛萦绕着厨房的烟火。
“天道无言,却以兆示人。你家运将衰,早有警示。皆因你家中,凭空多了那‘三种响动’!此三声一响,家神不宁,福气外泄,财运难聚。你若再执迷不悟,这忠和楼,只是开始,接下来,便是你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几句话,如九天惊雷,在陈忠和的脑海中炸响。他浑身冰凉,汗毛倒竖,他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自己家中那三种声音,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凶兆!
他用尽全身力气,嘶声问道:“恳请灶王王爷大发慈悲,告诉小人,究竟是哪三种响动,竟会败光我的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