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话说得好:“宅以门为口,人以口纳食。”这宅院的大门,就跟人吃饭的嘴一样,纳的是福气,吐的是晦气。门口干干净净,亮亮堂堂,好运才愿意进来。门口要是堵了,那再大的福气,也只能望门兴叹。
这话,搁在三年前,郭正兴听了,只会憨厚地一笑,认为是老祖宗传下的吉利话。可如今,他孤零零地坐在自家那间空无一人的粮油店里,望着门外萧瑟的街道,只觉得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锥子,扎在他的心窝上。
曾经,他是这条街上最受人尊敬的“老郭”,是远近闻名的厚道人。可现在,他却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倒霉蛋”。而这一切的崩塌,都源于三天前那个离奇的梦——梦里,街口那个小庙里的土地公,竟拄着拐杖走到他面前,指着他的鼻子叹气。
![]()
02
想当年,“正兴粮油店”这块招牌,在城南那可是金字招牌。
郭正兴这个人,人如其名,为人方正,做事兴旺。他从父亲手里接过这家店,就立下了两条规矩:一不卖一粒假米,二不缺一两短油。
那时候的生意,真是红火。每天天不亮,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队。他家的米,颗粒饱满,蒸出来的饭,香气能飘半条街。他家的油,清亮醇厚,用街坊的话说,炒菜都能多吃两碗饭。
郭正兴的心肠,比他家的米还实诚。街坊邻里谁家手头紧,来他这儿赊个账,他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店里请的两个伙计,他待人家跟亲兄弟似的,不仅包吃包住,年底的分红,比人家一年的工钱还多。
每到冬天,他都会在店门口支起一口大锅,熬上热腾腾的米粥,免费送给那些早起扫街的环卫工。他说:“人家天不亮就给我们扫出一条干净路,咱不能让人家饿着肚子受冻。”
人们都说,老郭这人,是积了大德的,这福报,往后长着呢。
郭正兴自己也这么觉得。他生意兴隆,家庭和睦,妻子贤惠,儿子聪明。他坚信,只要人心正,路就正,这日子,就能像他店里那缸满满的米一样,踏实、安稳,永远也过不完。
03
可人呐,有时候就是说不清。这天上的云,说变就变了,谁也拦不住。
变故,是从前年夏天开始的,来得又急又邪门。
第一件怪事,是他的米。他刚进了一批上好的东北大米,颗粒晶莹,是他跑了上千公里,亲自去产地订的。货就存放在店里最干燥的仓库里,可一夜之间,整整五十袋米,全都莫名其妙地返了潮,生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他请了最有经验的老师傅来看,师傅也直摇头,说从没见过这种事。好好的仓库,滴水不漏,怎么会潮成这样?这一单,让他亏了小十万。
紧接着,第二件怪事又来了。
他店后面有个小院子,用来存放食用油。为了安全,他特意砌了一米多高的防火墙。可那天半夜,隔壁的废品站不知怎么走了火,火势明明不大,可偏偏有一股火苗,像长了眼睛一样,越过高墙,精准地落在他刚进货的那批花生油桶上。
消防队赶来时,几十桶上好的花生油,已经烧成了一片火海。最邪门的是,隔壁废品站,除了引火点,其他地方竟是毫发无损。
如果说前两件事还能用“意外”来解释,那第三件事,就让郭正兴彻底掉进了冰窟窿。
城里最大的酒楼“福满楼”,是他十多年的老主顾,每个月都从他这里拉走大量的米和油。可那天,酒楼的采购经理,突然带着一群人冲进他店里,指着他的鼻子,说他卖的豆油有质量问题,吃坏了客人肚子,要他赔偿。
郭正兴当时就懵了。他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的油绝不可能有问题。可不管他怎么解释,对方就是不听,还在他店门口大吵大闹,引来了一堆人围观。
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正兴粮油”的信誉,一夜之间,跌到了谷底。虽然半个月后,质检部门出了报告,证明他的油完全合格,是酒楼自己后厨操作不当。可人心里的那杆秤,一旦歪了,就再也扶不正了。
![]()
04
从那以后,“正兴粮油”的生意,一落千丈。
郭正兴想尽了办法,降价、促销、送货上门,可都无济于事。人们宁愿多走几步路,去别家买,也不愿再踏进他的店门。
家里的积蓄,在一次次的亏损中,渐渐见了底。妻子一开始还安慰他,可日子久了,脸上的愁容也越来越多,争吵,成了家常便饭。
郭正兴不信命,但他开始怕了。他觉得,自己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哪路神仙。
他去了城里香火最旺的关帝庙,捐了一大笔香油钱,跪在神像前,磕头磕到额头红肿。可回来后,店里的生意,依旧没有半点起色。
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位从香港来的“风水大师”。大师在他店里转了一圈,罗盘指针乱晃,最后断言,他店里的“财位”被“污秽”所冲,需要请一尊开过光的金蟾来镇压。
郭正兴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东拼西凑,花了血本,请回了那尊金蟾。可金蟾摆上的第二天,他在店里盘货时,脚下一滑,从梯子上摔了下来,左腿摔成了骨折。
躺在病床上,闻着刺鼻的药水味,郭正兴彻底绝望了。老天爷,我郭正兴自问一生与人为善,从未做过一件亏心事,为何要如此待我?
![]()
05
出院后,郭正兴已是负债累累。妻子看着这个死气沉沉的家,终于提出了离婚。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红着眼圈,留下了一句话:“正兴,我实在看不到希望了。”
妻离子散,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郭正兴彻底垮了。他遣散了最后两名伙计,一个人,守着这个空荡荡的,如同坟墓一般的店铺。
白天,他呆呆地坐着,看着门外人来人往。晚上,就用酒来麻痹自己。
三天前的那个晚上,他又喝多了。趴在冰冷的柜台上,他做了一个无比真实,又无比清新的梦。
梦里,他没有在自己的店里,而是站在了街口那棵大槐树下。树下,有一座不起眼的小石庙,里面供奉的,是管着这一方水土的土地公。
他正纳闷,就看见那石庙里,走出来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头身材矮小,穿着一身灰布褂子,拄着一根比他还高的龙头拐杖,脸上沟壑纵横,那模样,和庙里那尊泥塑的神像,一模一样。
老头走到他面前,抬头看了看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
06
“郭家小子,你可知罪?”土地公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像一口老钟,在郭正兴的脑子里“嗡嗡”作响。
郭正兴在梦里吓得一个激灵,赶紧跪了下来,不住地磕头:“小人不知!小人一生本分经营,与人为善,不知究竟犯了何罪,还望土地公公明示!”
土地公用拐杖在地上顿了顿,摇头道:“痴儿,你一生行善,本该福报绵长。老夫我看着你长大,你是个好人,这一点,天上的神仙都知道。”
“那……那为何我会落到这步田地?”郭正兴满心委屈,眼泪都下来了。
土地公抬起拐杖,指向不远处他那间黑漆漆的粮油店,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坏就坏在,你把你家门前那三尺风水宝地,给生生堵死了!财神爷想进你的门,都得绕着走啊!”
郭正兴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自家店门口,在梦中竟是雾气沉沉,显得无比压抑。
土地公看着他,郑重其事地说道:“败光你家财运,让你祸事不断的,正是你门前堆着的那三样东西!你若再不挪走,任凭你烧再高的香,拜再大的佛,神仙也救不了你!”
郭正兴浑身剧震,失声问道:“敢问土地公,究竟是哪三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