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啊,现在的选秀节目已经不再是看谁唱得好、演得真,而是看谁的粉丝多、谁能上热搜、谁的镜头多一点就能赢,这种风气真是越来越离谱了。
![]()
以前看节目,观众期待的是实力,可如今评委席上坐的,有时候真让人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场。那些没有一部代表作的人,偏偏能高高在上点评别人,那种“气势汹汹”的样子,简直像在表演,而不是在传授经验。
有网友就说,现在的娱乐圈啊,“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这话听着刺耳,可又太真实。
![]()
还记得2017年那档《明日之子》,节目一播就火遍全国,那年出了毛不易,出了《消愁》《像我这样的人》,连路人都夸节目的眼光好。可就在大家都被毛不易的歌词打动时,偏偏有人冷不丁泼了盆冷水。
那就是坐在导师席上的华晨宇。那时候的他,点评毛不易的歌“没画面感”,还说旋律太平,这一句话,直接点燃了观众的怒火。
![]()
你想啊,《消愁》那首歌在当年火成什么样,走到哪儿都有人在哼,可他偏要说这是“破歌”,那语气,真让人怀疑他到底懂不懂“情感”两个字。
很多人说,华晨宇那是专业角度在看问题,可说实话,这种所谓的“专业”,有时候听起来就像是在拆台。王杰也提过,华晨宇的歌技巧太多,却没什么情感,听得人冷冰冰的。那种话,不是带刺,是实话。
![]()
可就算被质疑那么多,华晨宇依旧稳坐导师席,好像那些批评从没发生过一样。也许这就是流量的底气吧,有人喜欢,就能一直被捧着。只是有时候看着,真有点心酸,天才在被苛责,空壳在被吹捧。
再看王源。说实话,王源这几年人气确实高,是新生代里数一数二的流量,可如果真要谈作品,很多人脑海里一片空白。
![]()
当他出现在《谁是宝藏歌手》的导师席上时,弹幕上瞬间炸了。网友一边笑一边问:“他有哪首代表作?”、“他能评谁啊?”那种质疑不是恶意,而是实实在在的不理解。
毕竟舞台上的那些前辈,像金池、江美琪、陈楚生,哪个不是唱功一流的?可王源却能坐在他们面前点评他们,还一副认真样。
![]()
尤其是那句“我对江美琪没印象”,那真是让人听得尴尬到脚趾抠地。也许他真的没恶意,可一个评委,如果连前辈的歌都没听过,还谈什么“专业”?
有观众说,这不是错在王源,而是错在节目组。为了流量,硬是把“流量”塞到“专业”的位子上,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消费观众的情感。
![]()
![]()
那天看着陈楚生唱《有没有人告诉你》,那种熟悉的声音一出来,满屏都是弹幕在说“爷青回”。可是台上的评委表情冷淡得像看不见那份回忆。那一刻,很多人都沉默了。
而说到鞠婧祎,那真是“评委风波”的另一种典型。她当年在《国风美少年》当评委,本来节目氛围挺好,结果一场“抖腿事件”,让她彻底被网友送上热搜。
![]()
那天,一个叫刘宇的选手跳了一段古典舞,全场掌声雷动,就连张云雷都忍不住夸他“惊艳”。可鞠婧祎却皱着眉,说他“抖了一下腿”,最后把他打进了白银班。
观众气炸了,弹幕上全是“她懂什么是古典舞吗”的质疑。有人说,她不是在评舞,是在评表情。
![]()
更离谱的是,下一场来了个颜值很高的男生,水平一般,但鞠婧祎看着眼睛都亮了,硬是把他拉进了黄金班。那种反差,让人分不清她是在评选,还是在选帅哥。
![]()
网友一边笑一边骂,说她这“专业”真是离谱。粉丝还辩解说她“有自己的标准”,可那标准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
![]()
有时候你就会觉得,现在的综艺,好像不是舞台,是社交现场。谁漂亮谁吃香,谁会说话谁上位,谁敢质疑谁就被骂。这就是现在的“流量逻辑”。
![]()
说起“毒舌评委”,就不得不提丁太升。他那张嘴,简直是综艺界的定时炸弹。
当年高进在节目里唱歌,全场气氛都被点燃,观众泪目、弹幕刷屏,可丁太升一开口,就把所有气氛浇灭了。他说那首歌“太老土”,像“东北大胡茬子唱的”,全场瞬间安静。
![]()
要知道,高进的歌在KTV里传了多少年,《我们不一样》那是多少人青春的配乐,他一句“老土”,等于在否定一整个时代的记忆。
![]()
![]()
那次节目后,网友骂声一片,可丁太升好像完全不在意,还在微博上写长文解释自己的“艺术标准”。
![]()
![]()
最经典的一次是他点评VAVA,说她的歌“没有律动和灵魂”。结果VAVA直接回:“那你教教我怎么有灵魂?”丁太升愣了几秒,竟然说:“我不会。”全场哄笑。
![]()
![]()
那一刻,所有人都明白了,有时候“专业”并不是会挑刺,而是能共情。丁太升像极了那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永远站在高处,却离人心最远。
还有章子怡。她的演技毋庸置疑,是影坛的巅峰级人物,可当她出现在《中华最强音》的评委席上时,观众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乐坛没人了吗?”
![]()
那年她和陈奕迅、罗大佑坐在一起评歌手,光是阵容就已经够魔幻了。
![]()
一开始,大家还抱着好奇的心情看,结果她每次点评都带着点“演员的语气”——“情绪太浮”“节奏没控好”“声音缺层次”。这些词听起来高深,可仔细想想,好像每个都可以用在拍戏上。
![]()
后来观众骂得多了,她的粉丝就出来护航,说她是跨界学习。可问题是,这个舞台需要的是懂音乐的人,不是懂镜头的人。
![]()
那英也曾说过,章子怡当评委,是有点“隔行如隔山”。这话虽然扎心,但没错。她再有气场,也难掩那份“格格不入”的感觉。
就像网友说的,“大师在流浪,小丑在评判”,这句话放在娱乐圈,有时候真是无比准确。
其实吧,这一幕幕看多了,心里也不是愤怒,是疲惫。
![]()
每次节目播出,弹幕都在吵,谁配不配、谁说错话、谁被骂翻,可真正有实力的人,却连上镜的机会都越来越少。那些靠作品立足的人,慢慢被算法淹没,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熟悉却空洞的脸。
![]()
刘德华说过一句话:“我不敢当导师,因为我怕误人子弟。”这句话其实挺扎心的。一个火了四十年的巨星,懂得克制和自知,可那些没有代表作的流量,却能一边点评前辈,一边收着天价出场费。
有人说这是时代的选择,可也许吧,这只是时代的噪音。真正懂艺术的人,往往不在话筒前,而在幕后静默地创作。
只是可惜,如今这个时代,掌声总是留给声音最大的那群人。
有人问,那还看什么节目呢?其实观众不是不爱看综艺,只是厌倦了虚假。
![]()
我们想看到真诚的对话、尊重的点评、彼此的欣赏,而不是一场场为了热度精心排练的争吵。
那些曾经让人泪目的瞬间,现在都被脚本取代。那些能让人记住的歌声,也被花哨的灯光掩盖。
或许娱乐圈从来就这样,只是以前我们没这么清醒。现在的我们,终于知道该为谁鼓掌,也知道该对谁翻白眼。
有人说,“小丑闹剧”不会永远上演,总有一天会有真正懂艺术的人回来,把灯光重新打到舞台中央。
可那一天,还要等多久呢?
![]()
毕竟啊,在这个连评委都靠热搜续命的年代,真心实意去唱歌、去演戏的人,才显得最孤独。
而那些喧嚣的掌声,不过是风一吹就散的泡影。
时间久了,连他们自己,都学会了不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