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的“中国雕塑形态学学术展”在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开幕,并以精彩作品展和“砚山对话”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深入多元地向学界与社会呈现了“雕塑形态学”研究方向二十年的深耕与开拓。
![]()
雕塑形态学是一门研究雕塑物体外部形状、内部构造及其变化的学科。龙翔、曾成钢、孙振华三位教授在中国美术学院开创了这一重要的研究方向,以“打草鞋没样,边打边像”的探索精神,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研究方法,这二十年来的深耕与开拓亦是本次展览的核心学术背景。
展览汇聚了陈涛、陈伟、戴劲、葛平伟、谷德等36位艺术家的作品。作品覆盖空间建构、形体生成、材料表现三大核心维度,既体现艺术家对“雕塑形态学”理论的个性化探索,又展现当代雕塑艺术的创新表达,为观者提供直观的学术成果体验。
![]()
开幕式结束后,“砚山对话”学术研讨会接力举行。研讨会由宿志鹏、王海同、印洪三位教授共同担任学术主持,参加开幕式的专家、学者和参展艺术家们分为三组,分别聚焦雕塑学科体系建设与教育创新等议题展开讨论。策展人还对本次展览进行了导览,详细解读作品背后的学术理念与创作故事,让大家对雕塑形态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
展览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学术展既让观众直观感受雕塑艺术在形态、材料与空间维度的学术深度,也为行业探索学科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实践样本。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8日。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