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个好头,再冲一把,说不定就是大丰收。”
生活中,我们常被这句话诱惑。
红军城北的俄军,将这句话照搬进了战场。
索洛丘克将军摸到了一手“意外之牌”——第132摩步旅偷偷突破了乌军防线。
小突破让他兴奋不已,他决定趁热打铁:把第114摩步旅也拉来,想在北路撕开一个足以改写全局的豁口。
“战术胜利想升级成战略翻盘”,很多人都懂这种冲动。
可惜,冲动归冲动,底牌得跟得上。
被索洛丘克“抽干”的中部集群,还有守第聂伯罗州界、护红军城南北两线的硬任务。
说白了,这场豪赌,只能拿一个旅对付对面十几个旅团。
![]()
与其说乌军在拼命防守,不如说他们端出了一桌丰盛自助餐。
空突旅是肉排,突击团是麻辣烫,北约化机步旅像沙拉,外加国民卫队做甜点。
一口气就来了“10旅+3团+若干营”,把俄军唯一的增援旅围得像孤桌单人餐。
战法也跟想象中的“集团冲锋”完全不同。
双方都改用“小股多路”模式:
今天乌军插旗A村,明天俄军潜回B林;
上午打高地主攻,下午钻进麦田潜伏。
这种“蚂蚁搬家”打法,让战线像闹市里共享单车的停放区——随时换颜色。
乌军战报天天刷屏:“收复××庄,清理××点”。
听上去雄壮,其实很多村子是早上你、晚上我。
反过来,俄军也拿不下关键高地,更别提再往前推。
于是出现了一个尴尬局面:谁都没输,却都没真正赢。
![]()
从八月到现在,红军城北几百平方公里成了一块“活地图”。
地图上能标清的,只有库切列夫亚尔等有限高地,其余都是灰色区域。
灰色意味着——可能乌军,也可能俄军,还可能同时两边都有。
在没有清晰边界的情况下,“合围”“歼灭”更像口号,而非事实。
对俄军来说,原本只需啃下红军城“双子城”,就算完成年度KPI。
索洛丘克却想一手抓城,一手拓边。
结果是:
1。 城没拿下,反复拉锯;
2。 地没拓开,突出部被钳制;
3。 后方兵力被抽薄,其他战线也紧绷。
这正像职场里的我们:
刚完成一个大项目,立刻又去接三个新客户;
或是刚攒下一笔应急金,就想把房子、车子、股票统统安排。
“胃口大,现金流却跟不上”,最后往往是项目延期、存款缩水、情绪崩溃。
乌军也并非全身而退。
他们把最能打的部队压在这里,其他方向难免空虚。
真要反包围俄军,还得先啃掉对方在高地上的骨头阵地。
这就像你把全部精力用来“提速”,却忽视了系统性维护,跑得快但也容易熄火。
![]()
双方耗下去的成本越来越高,见效却越来越慢。
镜子照到我们身上,就是一句平实的话:
“机会要挑能消化的,胜利要先守得住。”
人到中年,上班族也好,退休后带孙子的老人也罢,重要的不是一次性吃下多少,而是咽下去后还能继续呼吸。
红军城北的拉锯给了最直观的提醒:
1。 小胜要冷静,不要把运气误当实力;
2。 资源要盘点,别让冲动打乱根本节奏;
3。 敌强我弱时,守住已有,是下一次突围的前提。
战场的硝烟或许离我们很远,可“量力而行”离生活很近。
当下一次“意外之喜”蹦到眼前,先算算手里的牌,别急着梭哈。
有时,稳稳守住一块地,比盲目冲锋更显底气,也更能走得长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