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真的,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这种问题。那天晚上,我和老丈人坐在阳台上喝茶,他突然问我:“你说,要是诸葛亮多活十年,能不能把司马懿给收拾了?” 我愣了一下,差点被茶水呛到。老丈人是个历史迷,平时就爱琢磨这些。我笑了笑说:“爸,这都多少年前的事了,谁说得准呢。” “我就觉得能!”老丈人一拍大腿,“诸葛亮那是谁啊?卧龙先生!要不是命短,早就一统天下了。” 我媳妇在屋里听见了,探出头来笑话我们:“俩大老爷们儿,整天琢磨这些没用的。倒不如想想明天早上吃啥实在。” 这话倒是提醒了我。历史就是历史,哪有那么多如果?可是转念一想,要是诸葛亮真能多活十年,这历史还真可能改写呢。 我有个表弟是学历史的,第二天我就给他打了个电话。
他一听这问题就来劲了:“哥,你这问题问得好啊!学术界还真有人研究过这个。” 表弟告诉我,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已经54岁了,在古代算得上是高龄。要是他能多活十年,那就是64岁,而司马懿那时候也快70了。这两个老对手,还真能在战场上多较量几年。 “但是哥,你要知道,”表弟在电话那头说得头头是道,“战争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还得看国力、看粮草、看兵力啊。” 这话在理。蜀汉那时候已经快被拖垮了。我记得《三国志》里说,诸葛亮每次出兵都得很小心,因为蜀国就这么点家底,经不起折腾。 我老丈人可不服这个说法。周末家庭聚餐时,他又提起了这个话题:“我看啊,诸葛亮就是太谨慎了。要是他敢放手一搏,早就拿下长安了。
” 我小姨子接过话茬:“爸,您这就不懂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粮草运输多困难啊。诸葛亮每次出兵都得算计着粮食能吃多久。” 这话让我想起上次去四川旅游的经历。那些山路真是又陡又险,别说运粮草了,我们自己爬山都累得够呛。难怪诸葛亮要发明木牛流马来运粮,真是被逼出来的智慧。 我媳妇插了句嘴:“要我说啊,诸葛亮最大的问题就是事必躬亲。据说连打二十军棍的小事都要亲自过问,这样能不累吗?
![]()
” 这话点醒了我。诸葛亮最后不就是累死的吗?要是他能多活十年,首先得改变这个事必躬亲的习惯。 我邻居老张是个企业家,有一次聊起这事,他说:“诸葛亮就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不懂得分权授权。要是放在现代企业里,他早就被累垮了。” 老张说得对。蜀汉后期不是没有人才,姜维、蒋琬、费祎这些都是能干的人。诸葛亮要是能多活十年,说不定就能培养出更多得力助手。 但是问题又来了:就算诸葛亮多活十年,司马懿就会输吗? 我有个同事是司马懿的粉丝,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司马懿那才是真厉害!扮猪吃老虎,隐忍不发,最后三国归晋,都是他打下的基础。” 这话让我想起了《军师联盟》那部剧。里面于和伟演的司马懿,真是把那种隐忍和智慧演活了。
有时候我在想,在职场上,是不是司马懿这种人才混得开? 我媳妇笑话我:“得了吧你,就你这直性子,学司马懿早就被开除了。” 她说得对。我不是那种能隐忍的人。上周老板让我加班,我直接就给拒了。要是司马懿,肯定会先答应下来,然后再想办法讨回好处。 话说回来,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较量,其实就是两种性格的较量。一个光明磊落,一个隐忍狡黠。你说哪个更能成事? 我老丈人坚持认为,要是诸葛亮多活十年,肯定能打败司马懿。“你看啊,”他掰着手指头给我数,“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已经把司马懿逼得只能坚守不战了。要不是诸葛亮病逝,司马懿迟早得出来决战。” 但是表弟告诉我,历史没那么简单。“司马懿之所以坚守不战,就是因为看准了蜀军粮草不济。
就算诸葛亮多活十年,蜀国的后勤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啊。” 这让我想起现在的生活。有时候我一个项目做得好好的,就是因为预算不够,最后只能草草收场。看来古今都一样,没钱啥都干不成。 我女儿突然插话:“爸爸,诸葛亮为什么不用空城计把司马懿骗出来啊?” 童言无忌,却让我一愣。空城计那是小说编的,真实历史上哪有这回事。不过话说回来,诸葛亮要是多活十年,会不会想出什么奇谋妙计呢?
![]()
我记得《三国演义》里有一段,诸葛亮送给司马懿女人衣服,想激他出战,结果司马懿不但不生气,还乐呵呵地穿上了。这份忍功,真是了得。 上周我们公司竞标,对手公司使了不少手段,老板气得直跳脚。我就想起司马懿这回事,劝老板说:“咱们得沉住气,看谁能忍到最后。”结果你猜怎么着?对方因为太急躁,自己露出了破绽,我们反而中标了。 看来司马懿的忍术,在现代社会也一样好用。 那么问题又回来了:如果诸葛亮多活十年,能不能击败司马懿? 经过这么多天的思考,我倒觉得,关键不在诸葛亮能多活多久,而在于蜀汉的整体国力。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我有个朋友在发改委工作,有一次吃饭时聊起这事,他说:“三国时期的国家竞争,和现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像。
最后拼的是综合国力、经济实力。蜀汉偏安一隅,人口、资源都没法和曹魏比。” 这话让我想起上次去成都出差。成都平原确实富庶,但和中原地区比起来,还是差远了。难怪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无功而返。 老丈人还是不死心:“可是诸葛亮有智慧啊!智慧可以弥补实力的不足。” 我笑了笑没说话。智慧确实重要,但也不能当饭吃啊。就像我现在,再怎么会算计,工资就那么点,还得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我媳妇说得最实在:“管他谁赢谁输呢,都是过去的事了。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 可是话又说回来,琢磨历史也不是全无用处。至少从诸葛亮和司马懿身上,我们能学到点东西。 比如说,我从诸葛亮身上学到做事要认真,但从他的早逝也得到教训:不能太过劳累,要懂得放手。
从司马懿身上,我学到遇事要沉得住气,不能冲动。但也不能学他太过权谋,失去了本心。 上个月,部门经理跳槽了,位置空了出来。好几个同事明争暗斗,我却想起了司马懿的故事。我没有去争,而是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结果老板看在眼里,最后反而提拔了我。 看来历史真的能给人启示。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诸葛亮多活十年,能不能击败司马懿?谁会是真正的历史赢家?
![]()
我想了又想,觉得就算诸葛亮多活十年,恐怕也难以彻底击败司马懿。最多就是在战场上多取得几次胜利,但想要灭掉曹魏,一统天下,还是很难。 蜀汉国力有限,经不起长期战争。诸葛亮每次北伐,都是倾全国之力。这种仗打一两次可以,打上十年八年,蜀国自己就先垮了。 而且司马懿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能忍能等,看准了蜀军的弱点。就算诸葛亮多活十年,司马懿还是会用同样的策略——坚守不战,等待蜀军自退。 最后很可能的结果是:诸葛亮多活十年,多发动几次北伐,取得一些战术上的胜利,但战略上无法改变三国鼎立的局面。 而司马懿,依然会活到70多岁,依然会掌握曹魏大权,最终为西晋的建立奠定基础。 真正的历史赢家,可能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司马懿,而是时间本身。
时间证明了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千古流传;时间也证明了司马懿的隐忍与谋略,最终成就霸业。 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都在与时间赛跑。重要的不是能活多久,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些什么。 昨天晚上,老丈人又来我家喝茶。他叹了口气说:“我想明白了,诸葛亮多活十年也许能多打几场胜仗,但改变不了历史的走向。就像咱们普通人,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大环境。” 我给他续上茶,说:“但是爸,咱们可以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东西。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精神才是最可贵的。” 老丈人点点头,突然笑了:“说得对。就像我明知道减肥难,还是得坚持锻炼不是?” 我们都笑了。历史是面镜子,照见过去,也照见现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故事告诉我们:尽人事,听天命。
做好自己该做的,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这时我女儿跑过来,眨着大眼睛问:“爷爷,爸爸,你们在说什么呀?” 我抱起女儿,亲了她一下:“我们在说一个很古老的故事。关于两个很聪明的人,他们都很努力,但最后谁也没能打败谁。”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说:“那他们成为朋友了吗?” 童言无忌,却让我和老丈人都愣住了。 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