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之父”辛顿的智慧:年轻人最该去当水管工,并不是开玩笑段子

分享至

硅谷精英迈克在某个周六的早晨彻底崩溃了。

这位年薪百万的算法工程师顶着油腻的头发,对着家里罢工的水管上蹿下跳,而他手机里的 AI 助手还在一本正经地建议:“请检查是否有量子隧穿效应导致水分子消失”。

最后还是物业保安一句 “楼上修水管呢,整个小区停水” 解决了问题。

与此同时,77 岁的杰弗里・辛顿,那位被誉为 “AI 教父”、亲手搭建 ChatGPT 算法根基的科学家,在播客里慢悠悠地给出职业建议:“去学当水管工吧”。

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出自一个花了 40 年让机器学会思考的老人之口,本身就充满了黑色幽默。

当我们还在为孩子报编程班挤破头时,AI 的亲爹却在劝退年轻人远离科技?这背后藏着的,可能是这个时代最残酷的生存真相。



一、AI 的吞噬性陷阱:越聪明的工作越危险

辛顿在访谈里说过一个让人脊背发凉的比喻:“想知道不再是顶级智慧是种什么体验?去问问鸡。” 我们曾经以为人类独有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正在成为 AI 最擅长的猎杀领域。

2025 年的就业市场已经给出残酷答案:某科技公司员工数从 7000 人锐减至 3600 人,AI 代理处理了 80% 的客服咨询;摩根士丹利一次就裁员 2000 人,全球 93 家银行计划五年内砍掉 20 万个岗位;就连富士康的 iPhone 生产线,机器换人率都达到了 90%。

最讽刺的是,那些曾经被视为 “铁饭碗” 的高学历岗位,正在 AI 的镰刀下瑟瑟发抖。

麻省理工经济学家大卫・奥托尔的研究发现,自 1980 年以来,自动化取代的工作岗位首次超过新创造的岗位,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所谓 “脑力劳动者”。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更直白: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入门级岗位正在停滞,2025 年第一季度,22-27 岁应届毕业生的失业率达到特殊时期以来最高,他们与普通劳动者的失业率差距创下 1990 年以来纪录。

当主持人展示 AI 仅用五分钟就完成从选平台到支付的点饮料全流程时,辛顿的眼神里写满忧虑:“如果它能做所有脑力劳动,我们还能干什么?”

更颠覆认知的是,AI 行业自己人都在跑路。

2024 年全球 549 家科技公司裁员超 15 万人,2025 年截至 5 月又裁掉 6 万多人,英特尔一次就砍掉 21000 个岗位。

与此同时,某手快聘上的蓝领招聘市场却火得发烫,新兴蓝领岗位需求增速超 11 倍,外卖骑手岗位甚至增长了 11 倍。

就像一场诡异的职业迁徙,白领们从写字楼涌向维修间,而他们曾经鄙视的 “体力活”,正在成为救命稻草。



二、水管工的不可替代性密码:机器学不会的 “脏活累活”

那位停水的网友大概深有体会:当他把水表数字和症状输入 AI 后,得到的建议从 “换电池” 到 “检查量子效应” 无所不包,折腾半小时毫无进展。

而物业 10 秒的语音就解决了问题。

这个荒诞的对比,恰恰揭示了 AI 的致命短板,在物理世界的复杂性面前,数字学霸瞬间变成憨憨

辛顿的建议本质上是一种生存策略:AI 擅长处理标准化的数字任务,但面对漏水的管道、堵塞的马桶这些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时,人类的经验和临场判断依然无可替代。

美国劳工统计局早就发现一个反常识现象:低薪和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远比依赖专业知识的岗位更难被自动化。

现代水管工早已不是我们印象中满身油污的形象。长三角地区的汽车工厂里,传统焊工正在转型为机器人运维技师,他们既要懂 PLC 编程,又要会视觉检测技术。

某芯片封装企业的操作员需要掌握纳米级精度设备操作,技术门槛不亚于普通工程师。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