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9月28日,“粤语·粤物——方言里的生活密码”于广州博物馆开门迎客。展览通过200余件馆藏粤味珍品,辅以粤剧粤曲、流行金曲、电台录音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存以及地方味十足的置景设计,还原了广府人的平凡一天,带大家走进妙趣横生的粤语世界。
此次展览,利用柜内版面展示了与生活环节相关的大量粤语俚语、俗语、谚语、歇后语,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粤语的谐趣幽默与洞察智慧。从开展以来收到的留言来看,不少外地观众对这些词汇的粤语发音产生了浓厚兴趣,更有青少年学生表示希望借此机会参与到粤语的传习中来……让我们看到了大家对粤文化的热忱,对汉方言保育与传承的支持。
观众的兴趣与热情,化作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为进一步将我们对粤语的理解和心得分享给大家,让外地观众、本地后生都参与到粤语的了解或传承中来,广博君特组织一批“广州仔女”为粤语“发声”,对展览柜内的俗词俚语进行逐个录音,以声音的形式展示粤语的风貌。
任何用心制作的展览都需历经复杂而漫长的筹策与制作过程,每一处看似简单的设置与陈列都隐含筹展团队难以言表的艰辛与付出。这周之后,大家再临展厅,便会看到柜内多出的版面语汇音频码,只需扫一扫,即可轻松听学版面语汇的粤语发音。
新增版面语汇音频二维码
![]()
扫码界面
这个小小二维码看似平凡,却藏着信息技术工程师的心血、内容编辑的辛劳与设计师的匠心。更重要的是,它收录了一批以不同身份耕耘于文博工作的“广州仔女”未经修饰的真实声线,自然也饱含了他们的付出。
这批“广州仔女”中,有来自高校的在读学生志愿者,来自博物馆一线岗位及后勤保障岗位的优秀讲解员和普通馆员……当听说展览有需要他们支持的地方时,他们二话不说加入到录音工作中。为了读好每一个字,他们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查证读音,反复练习,细心备稿。“肥佬着笠衫”“无鞋挽屐走”“捞起”“阿茂整饼”……版面上一个个粤语俚语、歇后语在他们独富个性的声线中活灵活现……
![]()
![]()
![]()
![]()
一班“广州仔女”正在参与音频录制
值得一提的是,负责本次工作的收音及剪辑师、信息技术工程师、内容编辑、设计师亦清一色是“广州仔女”,为了对版面语汇进行精准分组并让扫码音频与版面清晰对应,他们费尽心思,想出了多个解决办法,最终优选出现有方案。
录音过程花絮
展览没有最优法,但我们从未停步迈向更优。对于“粤语展”,我们的每一次努力,所凭借的都是内心一份对粤文化的情怀与坚持。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录音工作顺利完成,而此过程中,每一次NG、重读与修正,都成为了“广州仔女”在齐心“撑粤语”路上进阶、突破的珍贵回忆。
展览将持续开放至2026年3月29日(逢周一闭馆),欢迎大家登临越秀山镇海楼,在“城标”之下,共赴粤语世界!
版面语汇音频制作团队:
内容编辑:
宋哲文
粤语朗读:
应杰(第一章 着衫)
黄丽萍(第二章 行街)
邓杰琳(志愿者)(第三章 食饭)
宋哲文(第四章 睇戏)
叶懿漫(第五章 返屋企)
录音剪辑:
陈劭安
信息技术:
刘学超
平面设计:
吴宛霖
![]()
撰稿 | 宋哲文
供图 | 宋哲文
美编 | 肖颖琳
校对 | 邓颖瑜
审校 | 刘颖颖
审核 | 朱晓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