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淄博经开区高品质民生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暨群众满意度工作座谈会召开,与会人员实地查看傅家镇吾悦商务社区、南城文苑耕读书房、南定镇宇峰社区改造提升、傅家镇小屯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片区和傅家镇李家村光伏项目五个项目,实地感受全区高品质民生工作的温暖底色。
人民幸福安康,体现在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兜住兜牢民生底线里。今年以来,淄博经开区谋划10项区级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各镇形成了30项民生项目,从夯实民生根基到绘就幸福画卷,从破解急难愁盼到创造品质生活,一连串民生升级行动稳步推进,悄然改变着居民的生活。
商务社区筑新“家” 暖“新”服务更贴心
“以前送餐间隙,冷了热了只能在电动车上凑合歇会儿,手机没电靠充电宝,现在这里可是我们的‘加油站’!”在傅家镇商务社区的福家驿站,几名外卖骑手正在休息区喝水、充电,准备迎接中午的送餐高峰。
作为全市首个实体化运行的商务社区,吾悦商务社区创新性地将吾悦广场、嘉悦里金街、淄博鲁中装饰材料城等8个市场主体“串珠成链”,覆盖商户1800余户、从业人员5500余人。
![]()
聚焦精准赋能,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三大类24项“家门口”政务服务,免费开放路演中心、共享会议室、专业直播间等多元化空间,提供从政务办理到创业孵化的“一站式”支撑,同时积极利用福家驿站和工会驿站,供给新就业群体和户外劳动者避暑取暖、歇脚饮水、维修充电等服务,并吸纳“吾先行”志愿服务骑手7名、新就业群体15名作为社区兼职网格员参与基层治理。
成立6个月以来,社区将分散的市场主体与流动的新就业群体紧密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发展共生、服务共享、社区共治”的良性生态。
南城文苑惠农家 耕读书房添文气
在南定镇崔军村,一座设计现代、环境雅致的南城文苑耕读书房成为居民新的“打卡点”。刚使用自动借书机借到书的村民高女士感慨道:“这里离家近,图书种类也多,孩子周末有地方去了,我们也能来看看书提高文化素养。”
![]()
这座耕读书房建设面积约210平方米,设有阅读体验区、学习自习区、儿童读书角、文化体验廊道等功能区,配备图书约4000册,其中儿童图书1000册,还可实现与市图书馆和全市其他城市书房通借通还,让公共文化资源触手可及。
目前,书房处于试运营阶段,仅10月20日上午,入馆阅读人数便超60人,预计每年可满足阅读需求约5万人次,也将为居民群众开展阅读文化活动、链接邻里情感提供阵地,成为活跃的“乡村文化客厅”。
老旧小区“逆生长” 改出居民“新生活”
走进南定镇宇峰社区西宿舍区的小山广场,施工人员正在平整土地,进行地面硬化的前期准备工作,后续将增设休闲座椅与照明设施,并规划绿化带,为居民提供一个更舒适、更宜居的休闲环境。
![]()
宇峰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东、西宿舍区未硬化的地面雨季泥泞积水,社区公厕卫生差、异味严重,小山广场无法满足居民日常活动需求……这些居民的“愁事儿”,正是这次改造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除了升级小区公园之外,改造内容还包括修复宿舍区雨污管道,缓解雨季积水问题,同时,社区内6处公厕也将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并增设无障碍设施,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使用,逐步解决“老年病”,让社区成为安心、舒心的美好家园,让居民真切感受到身边的“小确幸”。
现代农业绘新景 乡村振兴样板间
走进傅家镇小屯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片区,一条条硬化的村路宽阔平整,房前屋后草木葱茏,提升改造的活动广场上分区明确,孩子们欢快地从滑梯上接连滑下,整个村庄充满朝气与活力。
![]()
“我们通过完善道路、管线、绿化及长效管理机制提升了村容村貌,并增设充电桩、卫生室、广场等设施,同时依托玫瑰花园、馒头生产线、烟火市集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小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红英眼里满是干劲儿。
从改善人居环境的“外在美”,到做强特色产业的“内在美”,小屯村用切实的举措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一个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新农村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阳光“伏”利到农家 绿色能源惠民生
傅家镇李家村四德文化广场上,一处光伏篮球场颇具现代感,208块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起波澜,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村民张先生指着球场顶棚笑道:“现在晴天雨天都能来打篮球,沿街房也不漏了,光伏板还能发电,真是一举两得。”
![]()
目光从篮球场转向周边,村委、卫生室和部分沿街房的屋顶也同样“披”上了深蓝色的“盔甲”,光伏板支撑结构中的导水槽排水性能良好,解决了房屋漏雨问题,所产生的电能优先满足周边公共机构的日常用电需求,既降低能耗,又实现村集体年增收超7万元。
从篮球场到公共屋顶,一片片光伏板在李家村的上空串联起一张绿色能源网,探索出一条“以空生光、以光生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照亮了村民的共同富裕之路。
五个鲜活的样本,从不同维度诠释了高品质民生的深刻内涵:它既是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也是触手可及的公共文化;既是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也是充满希望的产业振兴;既是“一举多得”的绿色智慧,更是百姓脸上洋溢的满意笑容。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勾勒出全区民生事业发展的温暖底色与坚实步伐。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蒲泫奇 通讯员 陈晓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