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杀人不眨眼, 拥立他的濮阳兴、张布,上位四个月就被夷三族。
大臣王蕃喝醉失态,当场斩首, 但陆抗公然和敌国大将称兄道弟。
甚至喝敌人送的药,孙皓只是质问几句,再无下文, 这事不对劲。
——《壹》——
荆州来了两个人
公元270年四月,陆抗接到任命,都督西陵诸军事, 他要去荆州,这一年,陆抗44岁, 父亲陆逊死的时候,他才19岁, 孙权把他叫去,拿出20条罪状,一条条问。
![]()
那些罪状是别人告他父亲的。
陆抗站在那里,逐条回答,给父亲辩白, 孙权听完,沉默了,25年过去了,陆抗已经是东吴最能打的将军,蜀汉灭亡六年了, 三国只剩两国。
荆州对面,住着羊祜, 269年到的。
司马炎派他来,目的很明确:灭吴,羊祜49岁,比陆抗大5岁,两个中年男人,隔江相望, 他们都知道,这是生死之地,有一天,陆抗病了。
不是小病, 躺在床上起不来那种,羊祜听说了,派人送药过来。
使者说:"这是我家将军新配的药,他自己还没吃,听说您病了,先给您送来。"部下炸了, "将军,不能吃!肯定有毒!羊祜想毒死您!"
陆抗看着那碗药,笑了, 他端起来,仰头喝下, 一口气喝完。
部下急了:"将军!" 陆抗放下碗:"羊祜是下毒害人的人吗?" 这句话,后来传到了建业,传到了孙皓耳朵里,其实不止这一次,羊祜经常干这种事。
他规定,和吴军打仗要提前约定时间, 不许偷袭。
部下说偷袭好,羊祜把他们灌醉,不让他们说话,有次抓到两个吴军将领的孩子, 羊祜知道了,立刻放了, 后来那两个将领的父亲,带着部下一起投降。
![]()
吴将陈尚、潘景来犯, 羊祜追杀, 杀了以后,厚礼殡殓。
陈尚潘景的家人来收尸,羊祜以礼送还,吴人不叫他名字, 都叫"羊公",陆抗看得很清楚, 他对部下说:"他专门讲德,我们专门讲暴,那还没打就输了,各保边界就行,别去找麻烦。"
可陆抗也送酒给羊祜,羊祜收到,直接喝, 两个敌国将领,就这么你来我往。
消息传到建业, 孙皓听完,脸色变了,他派人去荆州,当面质问陆抗, "你和晋军主将称兄道弟,成何体统?你知不知道他是敌人?你这是通敌!"
换成别人,早就死了, 濮阳兴、张布拥立孙皓,四个月后被杀。
理由是"私下商议", 万彧是孙皓的老朋友,也被逼死, 孙皓杀人,从来不需要太多理由,但陆抗站在那里,平静地说: "一个村子一个乡,都不能没有信义。何况大国?"
"我如果不这样做,反而显得羊祜有德。对羊祜没有伤害。"
——《贰》——
272年9月,步阐叛变
孙皓沉默了, 他没有再说什么,这事很奇怪, 按照孙皓的性格,陆抗早该死了, 他杀王蕃,只是因为王蕃喝醉了失态。
![]()
他逼死万彧,只是因为万彧曾经私下和别人商量过班师。
陆抗公然和敌国大将交往,他反而选择了理解,为什么?答案在两年后揭晓,公元272年8月。 孙皓下令,召西陵督步阐回建业,做绕帐督。
步阐吓坏了, 他家在西陵三代了。
父亲步骘,在那里二十年, 哥哥步协,也在那里, 现在突然被调走,什么意思?孙皓的脾气,整个东吴都知道, 喝酒的时候喜怒无常。
看谁不顺眼,当场砍头, 挖眼睛,剥皮,都是常事。
步阐想了一夜,9月,举城投降, 他把侄子步玑、步璿送到洛阳当人质, 晋武帝司马炎大喜,封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宜都公。
西陵丢了,这不是普通的城, 这是东吴的西大门。
从西陵顺江而下,直达建业, 西陵一丢,长江防线全完,孙皓慌了, 他立刻派陆抗去,陆抗到了西陵, 看了看城防,心里凉了半截。
这城是他当年修的, 他当过西陵督,知道每一个角落。
城高池深,粮草充足, 要硬攻,攻不下来,陆抗下令:修围墙, 从赤溪到故市,围一整圈,内层困住步阐,外层挡住晋军。
![]()
部下不理解, "将军,现在士气正高,直接打啊!"
"等晋军来了,就晚了!" 宜都太守雷谭最激动,跪在地上求战,陆抗看着他们,说:"西陵城是我修的。我知道攻不下来,晋军来了我们没防备,内外受敌,怎么办?"
没人听, 都在喊着要攻城。
陆抗叹了口气:"那你们去试试。" 试了一天,毫无进展, 将士们不说话了, 开始老老实实修围墙,这时,羊祜动了, 他率五万大军,直扑江陵。
江陵是陆抗大本营, 羊祜这是围魏救赵。
诸将又慌了:"将军,江陵要丢了!" 陆抗摇头:"江陵丢了,晋军守不住,我们损失小,西陵丢了,南山的夷人都会反,那才是大祸。"
他亲率大军,奔赴西陵,把江陵扔给了少数部队。
——《叁》——
十一月的夜晚
晋军来了三路, 羊祜攻江陵, 荆州刺史杨肇去西陵, 巴东监军徐胤走水路,总兵力八万,陆抗只有三万,陆抗在江陵北面修过大堰。
![]()
平时用来阻水, 羊祜想利用大堰,用船运粮。
他故意放话:"我要破坏大堰,让步兵通过。"陆抗立刻让人把大堰毁了,部下懵了:"将军,为什么?" 陆抗不解释,羊祜到当阳,听说大堰已毁。
只能改用车运粮,走山路,人力物力都耗费巨大,主力根本推进不了。
十一月,杨肇到了西陵, 陆抗派孙遵挡羊祜, 派留虑挡徐胤,自己亲率主力,对付杨肇,这时,出事了, 都督俞赞叛逃,投奔了杨肇。
俞赞是军中老吏,知道吴军所有虚实。
知道哪里防守薄弱, 特别是夷兵的位置,陆抗当晚就说:"俞赞了解我军,他一定会建议杨肇攻打夷兵防守的地方。" 他连夜换人,把夷兵撤下,换上精兵。
第二天,杨肇果然攻打原来夷兵防守的位置。
箭如雨下,石块如雨下, 杨肇的部队死伤惨重,十二月, 杨肇受不了了, 趁夜逃走,陆抗想追, 但又怕步阐趁机出城。
兵力不够,顾不了两头, 他只是擂鼓,装作要追的样子。
杨肇的部队听到鼓声,以为吴军真的来了, 全都丢盔弃甲,拼命跑, 陆抗派轻兵跟在后面, 杨肇大败,羊祜听说杨肇败了, 也撤了。
陆抗攻破西陵城。 步阐被杀,夷三族, 其余几万人,全部赦免。
西陵战后,发生了一件事,孙皓要杀光西陵所有士兵, 陆抗求情,才赦免了几万人,孙皓很生气, 但也只是生气,他没有动陆抗一根头发。
![]()
273年三月, 孙皓给陆抗升官,大司马、荆州牧。
这是东吴武将的最高职位,陆抗继续在荆州, 孙皓催他攻打西晋, 陆抗拒绝,理由很简单:打下来也守不住,孙皓发脾气,但对陆抗无可奈何。
陆抗上书,提了17条建议, 包括杜绝宦官干政,任用贤才。
孙皓一条都没采纳, 但也没有因此杀陆抗,为什么?因为孙皓知道,陆抗是东吴的命,荆州是晋吴对峙的关键,荆州失守,东吴必亡。
只要陆抗在,荆州就不会丢, 羊祜也知道这一点。
羊祜在给司马炎的信里写:"陆抗不死,我们没机会进攻荆州。" 他花了一辈子时间,在荆州做准备, 等的就是陆抗死。
——《肆》——
274年,陆抗死了
274年,陆抗病重,他知道自己不行了, 临终前,还在给孙皓写信,信里说:加强西陵和建平的防务, 防止敌人"泛舟顺流"而下,孙皓看到信, 还是没听。
![]()
陆抗死了,48岁,孙皓做了一个决定。
他把陆抗的兵马一分为五, 交给陆抗的五个儿子分别统领,这是最蠢的决定, 陆抗死后,东吴再无人能守住荆州,278年, 羊祜也死了, 他临终前推荐杜预接替自己。
280年,杜预按照羊祜的计划,攻破东吴。
王濬的楼船顺江而下, 正是陆抗生前最担心的事,孙皓投降, 东吴灭亡,回到最初的问题,孙皓为什么没有杀陆抗?不是因为孙皓善良。
他一点都不善良, 他杀了无数人,很多是冤枉的。
但他没杀陆抗,这说明什么? 说明孙皓在关键问题上,还有理性,他知道陆抗和羊祜交往,是为了稳住局面, 他知道陆抗是东吴唯一能守住荆州的人。
他知道陆抗的军事判断是对的。
所以他质问,但不杀,所以陆抗拒绝出兵,他也只是发脾气, 所以陆抗上书劝谏,他全不采纳,但也不治罪,这就是孙皓最矛盾的地方。
他是暴君,但不是昏君,他杀人无数,但知道谁能杀,谁不能杀。
他不听劝,但知道谁的话是对的,如果他能把对陆抗的理性,用在其他事情上, 如果他能采纳陆抗的建议,如果他能善待那些忠臣。
![]()
东吴或许不会这么快灭亡,但历史没有如果。
孙皓终究只是在陆抗问题上保持了理性, 其他方面,他依然是那个暴君,陆抗死后两年,羊祜死, 羊祜死后两年,东吴亡。
这不是巧合,这是因果。
陆抗在世时,孙皓还有人可用, 陆抗一死,孙皓失去了主心骨, 他把陆抗的军队分给五个人, 以为分散风险,实际上是自断臂膀。
羊祜等的就是这一刻,虽然他自己也没等到最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