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明明是养身的,怎么我越练越疼?” 这是很多太极拳爱好者的困惑。有人练完膝盖肿得像馒头,有人转腰转得腰椎疼,还有人练 “推手” 时把肩膀拉伤…… 明明是缓慢柔和的运动,为何会频频受伤?
其实答案很简单:多数太极受伤,不是 “运动的错”,而是 “练习方式的错”—— 违背了人体结构的基本原理,再温和的动作也会变成 “伤人利器”。
这些常见伤,都藏着 “违背结构” 的坑
![]()
太极拳的动作看似简单,可一旦违背了身体的 “使用规矩”,受伤就成了大概率事件。我们不妨看看最常见的几种伤,背后都藏着哪些人体结构的 “雷区”。
1. 膝盖疼:多半是 “让膝盖干了不该干的活”
膝盖是太极拳练习中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尤其是练 “弓步”“马步” 时,很多人会犯两个错:一是膝盖超过脚尖,二是膝盖向内扣。
从人体结构来看,膝盖的主要功能是 “屈伸”,能承受的横向压力非常小。当膝盖超过脚尖时,膝关节的受力点会前移,半月板和韧带会被过度挤压;而膝盖向内扣时,膝关节会出现 “内翻”,内侧韧带会被反复拉扯。长期这样练,膝盖软骨会慢慢磨损,滑膜炎、半月板损伤也会找上门来。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觉得 “疼是正常的,练练就好了”,硬扛着继续练,结果小伤拖成大伤,最后连正常走路都受影响。
2. 腰疼:多是 “脊柱没走对路线”
练太极拳时转腰是常有的动作,可不少人转腰时只动上半身,腰椎跟着拧来拧去,时间长了就会腰疼。这其实是违背了脊柱的结构规律。
人体脊柱是 “S” 形的,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四部分,每部分的活动范围不同 —— 腰椎主要负责前后弯曲,胸椎则更擅长左右转动。如果转腰时只靠腰椎发力,忽略了胸椎的配合,腰椎就会承受额外的扭转力,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或腰肌劳损。
还有人练 “下势” 时,为了追求 “低”,刻意弓着腰、塌着背,让腰椎处于过度弯曲的状态。长期这样,腰椎的生理曲度会变直,腰部肌肉也会变得僵硬,疼起来连弯腰捡东西都费劲。
3. 肩膀疼:多是 “把肩膀逼到了极限”
“沉肩坠肘” 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可很多人会误解为 “把肩膀往下压”,结果肩膀越练越疼。这是因为忽略了肩关节的结构特点。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但也最不稳定,它的稳定主要靠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维持。如果刻意压肩,会让肩部肌肉过度紧张,肩胛骨也会被强行固定,导致肩关节的活动空间变小。时间长了,肩部肌肉会出现劳损,肩周炎、肩袖损伤也会随之而来。
还有人练 “云手” 时,手臂转动幅度过大,肩膀跟着甩来甩去,超出了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也容易造成肩部韧带拉伤。
![]()
遵循人体结构,这样练才不受伤
其实,只要遵循人体结构原理,调整练习方式,太极拳不仅不会受伤,还能起到养护身体的作用。以下几个关键要点,一定要记牢。
1. 膝盖:守住 “不超伸、不内扣” 的底线
练弓步、马步时,首先要保证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不向内扣;其次,膝盖不要超过脚尖,或者最多与脚尖平齐。如果觉得步幅太大做不到,可以适当减小步幅,重点是让身体的重量落在脚掌和脚跟之间,而不是膝盖上。
另外,起身时不要靠膝盖发力,而是先收紧核心肌群,再借助臀部和腿部肌肉的力量慢慢起身,减少膝盖的负担。中老年人或膝盖已有不适的人,练拳时可以在膝盖下方垫个小垫子,或者选择对膝盖压力较小的动作,比如 “太极云手”“太极起势” 等。
2. 脊柱:保持 “中正”,分段活动
练太极拳时,脊柱要始终保持自然的 “S” 形生理曲度,不含胸、不驼背、不过度挺胸,这就是 “中正安舒” 的核心。转腰时,要遵循 “先腰椎、后胸椎、再颈椎” 的顺序,分段活动,让整个脊柱连贯转动,而不是只拧某一段。
比如练 “云手” 时,转腰前先收紧腰腹部核心肌群,然后从腰椎开始慢慢转动,带动胸椎和颈椎一起转动,同时配合髋关节的轻微转动,这样既能避免腰部受伤,又能让动作更流畅。久坐人群练拳前,可以先做 5 分钟的脊柱拉伸操,比如 “猫式伸展”“婴儿式” 等,激活脊柱周围的肌肉,再开始练拳。
3. 肩膀:放松为主,不刻意用力
“沉肩坠肘” 不是 “压肩”,而是让肩膀自然下垂,放松肩胛骨周围的肌肉,比如斜方肌、三角肌等。练拳时,手臂转动要以肩关节为轴,幅度不要超过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感觉肩膀有牵拉感时就及时调整。
另外,练拳前可以做简单的肩部热身,比如 “肩部绕环”“手臂拉伸” 等,活动开肩关节;练拳过程中,如果感觉肩膀紧张,就停下来深呼吸,轻轻按摩肩部肌肉,放松后再继续。
![]()
很多人练太极拳时,总喜欢和别人比动作,追求 “标准”“好看”,却忽略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其实,太极拳的 “标准” 不是统一的,而是因人而异的 —— 适合自己身体结构的,才是最好的标准。
如果你在练拳过程中出现疼痛、酸胀等不适,不要硬扛,也不要盲目模仿他人,而是先停下来反思:是不是动作违背了人体结构原理?是不是某个部位受力过大?找到问题所在,调整练习方式,才能让太极拳真正成为 “养身拳”。
毕竟,练太极拳的目的是为了身体健康,而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的动作完美。只有尊重自己的身体结构,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收获健康与快乐,越练越轻松,越练越受益。
来源网络,转载旨在分享,侵权联系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