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国军中除了中央军之外,还有很多支地方军,比如东北军便是其中之一。
东北军曾有数十万之众,且自身独立性很强,全面抗战爆发前曾被整编为5个步兵军、1个骑兵军。
在抗战过程中,东北军逐渐消亡,仅存的番号也逐渐中央军化,实际上成为中央军的旁系部队(美械的第53军算嫡系)。
![]()
比如东北军出身的第49军,所辖的三个师中只有第105师为东北军发展而来,其余的第26师出自川军,第79师出自浙军。
而在抗战中,该军的兵员自然也本地化,除了军长王铁汉等少部分高级军官外,也没多少东北兵员了。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改军为整编师,第49军即改为整编第49师,下属三个师分别改为整编第26旅、整编第79旅、整编第105旅。
由于当时该部所在的“第一绥靖区”曾收缴了大量日军的武器装备,所以便用日械来加强各部。
整编第49师虽并未整建制换装日械武器,但在火炮和掷弹筒方面却是大量接装。
![]()
尤其是整编师属炮兵营和整编旅属炮兵营,实现了全部配齐,使得该师的炮火大大加强。
对于山野炮这种武器,整编第49师的“老人”其实是不陌生的。
因为该部最早其实是东北军总部警卫部队改编的,曾经编有一个拥有28门野炮、8门山炮的“炮兵营”。
按照当时正常的炮兵编制,这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炮团的标准体量了。
不过全面抗战前的改编开始后,显然不允许东北军中有这样的炮兵存在,其火炮很可能是上缴处理了,自身所留不多,而且在后续的作战中也逐渐流失。
这样的情况倒也不是东北军如此,毕竟当时绝大多数的国军军级单位都缺山野炮,往往是有编制而无装备,不得不依靠独立炮兵部队提供山野炮支援,在步兵师级则以迫击炮火力代替。
抗战胜利后,国军受降日军100余万人,其中收缴到了大量的山野榴炮。
![]()
国军当时规定,在步兵军/整编师级配置榴炮或野炮,在步兵师/整编旅级配置山炮,编制均为12门制炮兵营。
整编第49师就依靠收缴的日械,编制了师直属野炮营,以及三个整编旅属山炮营。
其中野炮型号为日制三八式75毫米野炮,总数12门,处于满编状态,并附有炮弹1726发。
三个整编旅属山炮营也全部成立,均为12门制满编炮营。
不过山炮的种类有两种,即日制四一式75毫米山炮17门,附有炮弹2674发;日制九四式75毫米山炮19门,附有炮弹3436发。
![]()
因此,整编第49师的三个旅属山炮营中,有一个营会全部装备四一式山炮,有一个营则全部装备九四式山炮,还有一个营则是混编状态。
就此,整编第49师便拥有了1个野炮营、3个山炮营,总计山野炮48门,在国军师级部队的炮兵中,仅次于全美械部队。
而炮弹方面,其本部即有山野炮弹7836发,平均每门炮有备弹163发,这在当时也是绝对够用的。
整编第49师在接装日械火炮的同时,还接装了部分战防炮和上百具掷弹筒,另外国械武器也进行了加强,故而其自信心很足。
![]()
结果在著名的苏中战役中,整编第49师虽然不是第一个遭到打击的部队,但却是损失最大的部队,上述提到的山野炮也各有损失,为我军扩大炮兵部队提供了装备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