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头一遭大授衔,这可是咱军队迈向正规化、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呢。
不过,这次大授衔里,也有不少人留下了遗憾。
像唯一没被授衔的兵团司令程子华,还有只被授予少将军衔的贺晋年、谢方这些人,都让好多人觉得特别可惜。
就连后来补授上将军衔的李聚奎,大家也为他错过大将军衔而遗憾。
在军中啊,有个人遭遇和李聚奎差不多,可他没李聚奎那么幸运,没能再回到军队,也就没重新获得军衔。
![]()
这人叫周文龙,临授衔前他离开了军队。
从浏阳走出来的后勤“大管家”
周文龙1909年出生在湖南浏阳,小时候上过私塾,家里支持他读完了中学。
他家是农民家庭,家里负担重得很。地租和税收像大山一样压在全家人身上,他小时候,夜里总能听到爹娘唉声叹气。
那时候,他不知道爹娘为啥发愁。
后来他才明白,每次爹娘叹气后,家里就得挨饿受穷一段时间。原来,那是爹娘在为地租和税收的事儿发愁呢。
当时国家乱成一锅粥,各方势力打得不可开交。那些军阀首领为了养军队,就靠加税来敛财。
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可遭了大罪,整天苦不堪言。
他上初中后,反抗的思想开始觉醒。那时候家里穷,可爹娘还是咬牙供他上学,不指望他有多大出息,就盼着他以后别像祖辈一样,一辈子在地里刨食。
中学和私塾可不一样,他接触的人多了起来。老师也不像私塾先生那样讲四书五经,而是讲俄国的十月革命,讲马克思和列宁。
老师的话让他深受触动,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9年,他家乡组建了赤卫队,他就参加了。
后来家乡农民协会成立,他成了协会秘书。在开展农民运动时,他看到了更多底层百姓的苦难。
![]()
他这才知道,农民好歹还有地种,那些没地的贫雇农被压迫得更厉害。他积极投身农运,联合农民和贫雇农,一起打倒压迫他们的地主。
1930年,彭老总带着红五军来到文家市,把国民党的驻军赶跑了。
文家市解放后,红五军就留在了这儿。七月,中央下令让红五军组建红三军团,彭老总在文家市吸收了当地的赤卫队。
红三军团成立后,周文龙被分配到8军4师司令部当书记官。
周文龙参军后,和其他将领不太一样,他没很快被派到前线打仗。
他大多数时候都在后方,给部队出谋划策,当参谋。当然,他也不是没上过战场打过仗。
长征前,他担任14团3营营长。
参加长征
他当营长的时候,正好是长征前夕,那时候我军处境特别危险。因为把游击战变成了阵地防御战,我军在战斗中损失惨重。
当时3营奉命保卫广昌,面对的是敌人的11个师。敌我力量差距这么大,他还是带着战士们顽强抵抗。
战斗刚开始,他还只是个作战参谋。可战斗太艰难,我军牺牲太大,他被临时提拔为营长。
他带着三营英勇作战,打退了敌人两次进攻。在敌人第三次进攻时,他率先带兵冲进敌阵,自己也受了重伤。
![]()
受伤后,他在部队养伤。可10月的时候,他听说部队有重大行动,而且已经出发了,于是不顾自己伤还没好,拄着拐杖就去找部队。
当时部队已经开始长征,伤员基本都留在原地,没跟着队伍走。
因为当时没人知道目的地在哪,也不知道路上啥情况。要是带上伤员,路上缺医少药,伤员哪受得了啊?
所以为了伤员安全,组织把他们托付给了当地老乡。但周文龙硬是凭着顽强的毅力跟上了部队,参加了长征。
血战湘江的时候,政委重伤,团长、副团长等干部都牺牲了,他带着不到一个营的兵力和敌军激战了三天三夜。
经历了艰苦的长征,他和大部队一起到了陕北,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到了陕北后,他被安排到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当了学校校务部副部长。
当时校务部部长是有着“红色管家人”美誉的杨立三。作为杨立三的副手,他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也为他以后掌管军队后勤打下了基础。
抗战爆发前三年,他一直在学校工作,负责保卫后勤。杨立三离开学校后,他成了校务部部长。
他在这个岗位上干得挺出色,所以1940年的时候,他被安排到前线当供给部副部长。
抗战那几年,我军日子过得特别苦。敌人占了富饶的地方,我军只能在偏僻的地方建立根据地,就算根据地再大,粮食也总是不够吃。
后勤能手
![]()
在前线,后勤压力特别大。战士们打仗那么辛苦,不说吃多好,起码得让战士们吃饱。
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我军的军饷和物资,有一部分是国民党出的。为了把这批物资和军饷安全送到前线,供给部的人想尽了办法。
最后,还是周文龙想出办法拿到了这批物资和军饷,还成功送到了前线。
抗战最艰难的时候,他巩固建设了后方的工厂和设备,改善了根据地的生活条件。在他的管理下,供给部的弹药保存得很好,经费也没浪费一分。
解放战争开始后,他还在后勤部工作,不过这时候他在晋冀鲁豫军区的供给部。
解放战争中,他沉着冷静地调配物资,保障了每一场战役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周文龙作为搞后勤工作的,工作一点没减少,反而更忙了。
中央决定举行授衔仪式后,评衔工作就热热闹闹地展开了。周文龙原本觉得自己就是个干后勤的,就算评上军衔也不会太高。
没想到拟授军衔的时候,他被列在了中将名单里,这可把他惊着了。他没想到,自己没打过多少仗,居然能被授中将。
可就在1955年六月,黄克诚突然约他到中南海谈事儿。他当时不知道要谈啥,直到去了中南海,见到了周总理和李聚奎等人。
原来,周总理叫他们来,是为了组建石油部的事儿。周总理觉得,组建石油部特别重要,所以人员得配齐。
![]()
李聚奎是部长,可财务、人事、政工、后勤等岗位都得有人干,就选中了周文龙。
除了周文龙,还有其他人。
但按照当时的规定,加入石油部就意味着离开部队,就不能参加九月份的授衔了。
赖传珠告诉他,他已经被拟授中将了,可转到地方后就没军衔了。他听了没难过,而是告诉黄克诚,自己服从中央安排。
不管是留在军队还是去石油部,只要能继续为国家出力,不要军衔又有啥关系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